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曲中的故事: ?睢景臣對漢高祖劉邦的態度

元曲中的故事: ?睢景臣對漢高祖劉邦的態度

原標題:元曲中的故事: ?睢景臣對漢高祖劉邦的態度



你身邊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庄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埧扶鋤。

《船涉調?哨遍?高祖還鄉》睢景臣


史書中說「自幼讀書,以水沃面,雙眸紅赤,不能遠視」,睢景臣如果不是外國人,或者來自什麼混血家族,那就可能有眼疾。跟中原人比起來,睢景臣顯然有著不同的面貌特徵,而其最為後世所知的名作即是關於漢高祖劉邦的這首諷諫散曲,這可能透露出某種知識體系,即睢景臣可能受到的教育理念不同於中原地區。


當然,中國古人的文人大抵如此,就是對皇帝有著很多複雜的情緒,即在冠冕堂皇的場面上,文人們多是無比尊崇的。在私下裡,文人百姓即對朝廷或者皇帝帶有很多戲謔的態度,不敢公開場合大放厥詞,在背後卻是磨磨唧唧的,而且尤其是對過去時的執政者,往往有著很多嘲諷,而諸如睢景臣這樣的文人起到的作用就是推波助瀾。


在這首《高祖還鄉》中,劉邦的印象基本被定型,可能在史書中對於劉邦的記載更多在正能量,而在此之後劉邦就更具人性化特點,就是他既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也擺脫不了他曾經是個平凡老百姓的背景,甚至是個江湖小混混的角色。曲子是以當年劉邦鄉鄰的眼光來說,跟過去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形成鮮明對比,劉邦的形象在這種曲子中可能被還原再現。

「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這種抑制不住的情緒,已經超越了那種對皇權的尊重。管你是不是皇帝,反正你當年就是姓劉的那個小子,你老婆是呂雉,當年當過亭長,為謀生還幫我餵過牛除過草。這在貶低劉邦的同時也證明其出身,即是劉邦並非什麼貴族子弟,在那個講究門第的時代,劉邦最終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真命天子實屬不易。這也即說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質理真言,為文人們所信奉。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胡塗處?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說的是劉邦這個人貧賤之時的品性,就是借錢過日子的時候,不是有借有還,常常會偷奸耍滑,拿其他東西抵償債務,意思是責備劉邦不實誠。而劉邦衣錦還鄉,鄉里鄉親全是敲鑼打鼓夾道歡迎,這是什麼行為,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嘚瑟。


越是嘚瑟的人越容易遭到熟人的詆毀,因此這個熟人對劉邦的態度可謂是非常不好,是在給劉邦潑冷水。事實上,這是在說中國人背後那種根深蒂固的特權文化在元朝時代還有影響,但是在民間已經不具絕對權威性,等級觀念在某些群體中可能還存在荼毒,在民眾的心底里已經呈現兩種態度,即是在特權面前畏畏縮縮,可是轉身就會對特權進行無情的諷刺,一旦有機會就要採取各種方式去顛覆權威,元朝時代的文人們不能堂而皇之的去進諫去報國,內心還是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因此愛之深恨之切,才會將這種叛逆的情緒直接表達在諸如劉邦這樣的人物身上。


事實上對皇權的這種顛覆貫穿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始終,自春秋戰國思想大解放而後,禮崩樂壞的世態格局就沒有徹底改變,因此孔子要痛心疾首的推崇復興周禮,後來的王朝要去獨尊儒術,因為人們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說白了就是所謂的可以心裡爽。


於是文人們就要前赴後繼的去擠進朝堂,站在政治思維的最高點,用皇帝的思維去看待這個世界,甚至想要以此去改變這個世界。當政策最終與自己的想法南轅北轍,溫柔一點的就會反覆進諫遭到朝廷之貶斥,急躁一點的可能最後就被以大不敬的罪名殺掉了,文人們的悲哀歷來如是,所謂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文人們也沒辦法,最後就只有把滿腔憤怒發泄在文字里,對歷朝歷代的執政者的種種不滿,都透露出文人們內心的無可奈何。

睢景臣的這種態度不能為後世所學,但其對劉邦之演繹,反映出的是某種意識的覺醒,即是封建特權並非不可忤逆,民主、平等、和諧的社會不是不可以得到,千古以來的人們無數次的為改變特權禁錮而努力奮鬥,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寧肯丟掉飯碗也要保持自己的人格;有屢遭貶斥還要反覆說反覆進諫甚至死在流浪的道路上都還要說的蘇東坡。這可以說是最早的公民意識,這個世界不僅屬於你,也屬於他,更屬於我。誰都擁有去取得贏得美好生活的權力,不是說只有劉邦可以你就不可以,睢景臣表達的就是這個觀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齊國祖先姜子牙的姜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