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該國這個行為至今是謎,它不做這件事,希特勒很難稱霸歐洲

該國這個行為至今是謎,它不做這件事,希特勒很難稱霸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法混戰,作為進攻方的德國為了避開德法邊境法國人修建的戰壕防線,果斷佔領了那時的「中立國」比利時,並以此為通道向法國源源不斷的輸送侵略兵力,與此同時法國人在反擊的時候,也是肆意的「踐踏」比利時國土。

這對於比利時這樣一個獨立的主權國而言可謂是奇恥大辱。但無奈比利時這個國家地盤不大、人口還少,相對於龐大的德法兩國就是「小蝦米」的存在,因而它只能幹瞪眼任由大國「踐踏」。

同時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無視它「中立國」的行為,比利時清晰的意識到了所謂的「中立國」可能就是個「屁」,一旦戰爭打紅了眼,只要是有利於自己方的土地,不管土地是歸屬那個,是不是中立區,交戰雙方都會盡全力去爭搶,留下「中立」2個字讓人「笑」。

因而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畫上句號之後,比利時立馬放棄了「中立」的態度,他意識到作為小國,獨自應付一個大國的貪婪是毫無勝算的,必須找個對自己沒有那麼多索取,且有共同敵人的友軍。

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是佔領比利時的主要國家,因而從戰爭結束起,比利時就將德國定義為了未來的「假想敵」。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友軍,比利時在篩選友軍的時候,瞬間想到了德國一戰的死敵法國。

而法國當時作為一戰戰勝國,在國力方面是超過德國的,符合比利時找靠山的實力前提。於是比利時和法國在1920年締結了軍事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來說「如果德國發動侵略或出現侵略的威脅時,法國和比利時的參謀總部應進行磋商」,直接的一點說就是法國和比利時在對待德國的問題上已是准軍事盟友。

後來希特勒通過佔領萊茵蘭,將自己侵略的野心告訴了全世界。但其始終不敢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眼中的戰略要地,比利時當即幹掉,因為它和法國是盟友,而德國還沒有做好跟法國打全面戰爭的準備。

但就在全世界人民都認為「法比」將成為抵禦入侵的銅牆鐵壁之時,1937年4月24日,英法宣布「……減除比利時對英法所付的一切鮮有軍事和政治的義務。」

換句話說就是比利時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抵禦可能的侵略,而事實證明那是愚蠢的行為, 比利時不跟法國同盟,直接促使了比利時在希特勒打二戰的第一波就完蛋了,順帶讓法國門戶洞開。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參看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史》 阿諾德 湯因比 主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毅力超強的國家,將入侵的鄰國趕出國土,用了100年
全球最窮的國家有多慘?中國人干1個月,相當於該國人干1年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