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CL李東生重金入局工業互聯網「新賽道」

TCL李東生重金入局工業互聯網「新賽道」

【有態度 | 有深度 | 有力度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

業界首份工業互聯網內容服務高質量付費社群

這是一張通向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船票」

「讓相信未來的人,先擁抱未來」

在這裡,讀懂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

【造奇新媒體】導讀

近幾年,傳統製造企業轉型在「微笑曲線」模型上探索,由傳統優勢的生產環節向技術和服務延伸之外,又「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工業互聯網。

這是[造奇智能]新媒體持續關注和跟進位造業轉型升級以來,目之所及,這些大型傳統製造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轉型躍升不約而同所選擇的最大賽道不管切入時間長短,但基本上都是戰略級的投入——一把手親自抓,布局新公司、投資額巨大(至少億元級資金)、能夠充分發揮製造業基因優勢的未來之路。

實際上,對於由「貿-工-技」路線發展起來、有小作坊崛起為集團型、全球化的傳統製造企業來講,戰略選擇(確定「新賽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造奇智能]新媒體將大批傳統製造企業集體向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邁進的現象稱之為:傳統製造企業的「集體覺醒」。

對於這場轉型的策略與路徑,[造奇智能]將持續關注。

文 | 劉成軍,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

2018年4月27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在這一天,TCL董事長李東生髮表了《致股東的一封信》,這也是近幾年來企業當家人與股東、合作夥伴及員工等利益相關者溝通的一種日漸流行的一種方式。它不同於公司發公告式的一板一眼,而是以企業家身份,更具個人化IP意味。

就是在這封信中,李東生回顧總結了2017年TCL主要產業經營發展,通過擁抱新變化,優化產業結構,持續發力全球化,轉型升級之路上攻堅克難,扭轉了前三年業績徘徊的局面,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15.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65.8%至35.45億元。

同時,這封信面向股東傳遞了2018年以及未來幾年,TCL將重點做好的四項工作。除了「深入推進變革轉型」「繼續實施集團全球化發展戰略」「持續提升新型顯示產業的競爭力」三項重點工作外,「大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也被提升至重要議程。

所謂「技術創新」,即TCL將聚焦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三大技術領域,同步推進基礎性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發展。

美的集團在技術領域的突破和受益點主要開始於深圳華星光電,2012年初,華星光電被認定為廣東省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報告期內,半導體顯示行業景氣度較高,華星光電產能提升並保持滿產滿銷,實現銷售收入304.8億元,同比增長17.6%。嘗到甜頭的TCL將繼續在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的投入。2018年,TCL新建新型顯示技術、工藝、材料研究中心。

同時,基於華星光電作為主要公司之一參與了「印刷及柔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據了解,2017年10月工信部批複廣東省組建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這是目前5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之一,也是廣東省首家獲批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詳情: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怎麼建?羅文副部長權威解答 #2017造奇回想#)

中心採取「企業法人+聯盟」的形式,以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為載體,整合深圳華星光電、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等22家業內的骨幹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與多家國外知名材料、設備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創新中心。

更令業界關注的是,2018年,TCL及李東生將出資組建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服務公司,據筆者了解,一切正處於籌備期。

[造奇智能](ID:zaoqizhineng)新媒體經梳理了解,2017年12月,TCL就曾與全球網路設備及服務商思科公司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組建聯合工作團隊,共建全球領先工業互聯網及智能製造平台。協調推進 TCL 的 IT 轉型和服務化,以廣東為基地,幫助廣東製造業升級換代。

2018年,TCL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將有實質性動作!

傳統大企業海爾、美的、聯想「換新裝」

改革再出發!

在中國商業史上,1984年是個非常特殊的年份,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司元年」。當年成立的企業如萬科、海爾、聯想、正泰等公司,都成為了如今頂天立地的所在行業領軍公司,甚至在國際舞台上都有一番作為,成為與全球企業共舞的重要力量。

由此,改革開放以來的民營企業完成了資本積累、工廠規模擴張、抵禦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但同時,面臨著高管團隊進入高齡期,產業增長進入明顯瓶頸,甚至出現「無人區」風景,如何開闢新的「增長曲線」,適時開啟「二次創業」,邁向跨越千億大關之後的新征程,已經是擺在這一代企業家面前的重要「選擇題」。

[造奇智能]新媒體梳理髮現,這些「創一代」的傳統大製造企業面臨新的變革周期,它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樣的方向——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

【聯想集團】

2016年計劃入局,重點方向為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大數據平台、提供工具以及一些演算法模型。楊元慶給集團副總裁、數據智能業務負責人田日輝下的指標是「5年服務10萬家企業」。

【海爾集團】

2017年2月,發布中國版工業互聯網平台COSMOPlat,強調從「大規模製造」轉向「大規模定製」。

【美的集團】

2017年收購庫卡,開啟美的集團「雙智戰略」(智能家居和智能製造),並依託集團信息化人才力量,孵化出美雲智數公司,打造美的版工業互聯網平台。

【航天科工集團】

以旗下航天雲網為平台,發布INDICS工業互聯網平台,一開始就代表央企的力量。

【徐工集團】

基於旗下徐工信息的信息化建設及兩化融合服務能力,演化出Xrea工業互聯網平台(詳情: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工業互聯網是傳統工業軟體降低複雜度的必然產物)

【富士康集團】

2018年,富士康率先「以工業互聯網之名」,僅用36天,刷新A股IPO速度記錄,「光速」上市計劃引發行業騷動,(詳情:富士康「變臉」:郭台銘的工業互聯網戰略觀及其野心)(詳情:富士康36天全票通過IPO過會!富士康的一大步,工業互聯網的一小步)

【三一集團】

依託三一IoT團隊和經驗,孵化出樹根互聯,專事「根雲」工業互聯網平台生態建設。

【寶武集團】

憑藉寶鋼20年信息化應用實踐,充分發揮寶信軟體應用軟體平台,在工業大數據、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都有深入。

【傳化集團】

【西子聯合】

【中國一汽】

利用旗下服務於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啟明信息,直接構建汽車垂直行業的啟明星雲工業互聯網平台。

【中信集團】

基於集團下屬製造版塊和金融版塊的雙重基因,利用中信科技公司推出中信工業互聯網平台。

……

實際上,對於由「貿-工-技」路線發展起來、有小作坊崛起為集團型、全球化的傳統製造企業來講,戰略選擇(確定「新賽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造奇智能]新媒體將以上現象稱之為:傳統製造企業的「集體覺醒」

大家記得清楚的話,上一輪他們剛剛經歷過「互聯網+」(或互聯網化)的洗禮,面對洶湧奔來的互聯網、用戶體驗、產品+服務等新探索方向,邏輯上看似輕車熟路,但對於精於製造和工廠的企業家們,來自前沿技術的衝擊和終端用戶「喜新厭舊」,龐大的組織架構和舊有思維已經疲於應付,走出來的企業寥寥可數。

如果沿著以往經典的進階路線,傳統製造企業更擅長與從生產向「微笑曲線」前段延伸,掌握了生產製造技術和規模生產效應,急於由低成本型戰略向高技術附加值的技術驅動邁進,以能在全球市場上與國際級玩家PK。

但對於「微笑曲線」的另一端,走向深度服務,真正轉型「產品+服務」的運營管理結構,提升服務附加值和利潤,增強用戶粘性,看上去容易,但並非易事。這不僅涉及角色的轉變,還有賴於整體策略是否執行到位。

以上是過去幾年製造業企業領軍者如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等所常談的話題。

首先,製造業,要保持成本優勢,成本優勢也是製造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競爭力。

保持成本優勢只有兩條路徑可選,要麼是你轉移到低成本地區,比如轉移到西部或者東南亞、非洲去;最根本的是第二種,我們要建立效率驅動基礎上的新的成本優勢

第二,即建立差異化能力,包含產品差異化、真正技術意義上的差異化;

第三,商業模式創新;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

但最近幾年,又出現了一條新的玩法,那就是——工業互聯網。目前來看,並非「微笑曲線」的衍生版本,也沒有看到業界專家彼此關聯的論述。

這是[造奇智能](ID:zaoqizhineng)持續關注和跟進位造業轉型升級以來,目之所及,這些大型傳統製造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轉型躍升不約而同所選擇的最大賽道!不管切入時間長短,但基本上都是戰略級的投入——一把手親自抓,布局新公司、投資額巨大(至少億元級資金)、能夠充分發揮製造業基因優勢的未來之路。

除了要迎接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邊緣計算、工業安全技術等,更重要在於將這些技術與所在產業、公司業務、流程及具體場景深度融合。可以說,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方向上的探索及深耕,不僅僅是立足現有業務,更是面向未來的生態之戰。

這就是新技術與新趨勢的力量,技術與產業深入融合的風帆已經展開,TCL太「硬」,工業互聯網能否帶來飛翔?(詳情:悲劇!80%的傳統企業,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數字化 | 數字化轉型的三個典型誤區)

李東生何許人也?他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對於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的新征程,維其艱難,方知不凡。(傳統企業在新一輪競爭中能否勝出,詳情:IBM全球萬名最高管理層調研揭示:下一步顛覆性創新將由傳統企業引領)

正如李東生所言:「我們堅信:惟變革者新,惟創新者強,惟變革創新者贏!」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 &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將持續動態關注這一進程,我們懷著期待,傳遞理性和建設之聲,融入成為生態中的一員,陪伴在大家左右,「無問西東」。

2018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之年!

唯有沉澱,才能生長。

來吧,歡迎成為同行的一員。

與130+業界資深人士探討工業互聯網

讓我們一起探索工業互聯網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深度對話GE首席數字官比爾·魯赫
安筱鵬:工業設備上雲正成為牽引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的先導性應用和切入點

TAG: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