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母親對兒子說的話,讓清軍汗顏

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母親對兒子說的話,讓清軍汗顏

甲午戰爭對中日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國運的賭博,賭注就是誰能崛起。日本打敗清朝,則日本崛起,但假如清朝打敗日本,日本同樣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所有成果都將化為烏有,就像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一樣。但最終還是日本賭贏了,日本得到了崛起的機會,清朝則從此一蹶不振。

雖然日本獲得了勝利,但從戰前的兩軍軍力對比來看,清朝並非沒有取勝的可能。清朝搞洋務運動是在1861年,日本搞明治維新是在1868年,也就是說我們比日本還要早發展了七年。洋務運動三十年間,清朝的進步有目共睹,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士兵作戰拿的還是大刀長矛,而到了1884年中法戰爭時期,大部分清軍都裝備了洋槍,再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北洋水師的實力已經躋身世界第六,亞洲第一。

當時北洋水師共有鐵甲艦十艘,排水量三萬四千噸,日本聯合艦隊有軍艦十二艘,排水量三萬噸,北洋艦隊的鎮遠和定遠艦都是當時遠東的第一流的鐵甲艦,可見從實力對比來看,清朝和日本幾乎是不相上下的,所以甲午戰爭絕不是敗在武器裝備上,那麼敗在了哪裡呢?

應該就是兩國人的心態上。甲午戰爭前夕,慈禧太后沒錢過生日,就打算挪用海軍軍費,大臣們紛紛站出來反對,沒想到慈禧來了一句,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誰一生不痛快。這麼一來,就沒人再敢說話了,於是七百萬兩海軍軍費就進了慈禧的腰包,搞得北洋艦隊沒錢買船。其實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吉野號,本來是清朝從英國訂購的,但英國人把船造好後,清朝卻沒錢買,英國人沒辦法只能將吉野號打折賣給了日本。

本來日本也沒錢,但日本天皇從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了三十萬,其他各級官員也都紛紛捐款,一些日本女學生甚至把賣身換來的錢都捐了出來,就是為了買這艘軍艦。所以說鄧世昌要撞沉的這艘吉野號,是日本人耗費舉國之力才買下來的。除了兩國統治者的心態不同以外,兩軍士兵,甚至兩國百姓的心態也不同。

甲午戰前,有一個日本母親就對著他即將出征的兒子說,我不想再看到你,戰爭結束後,我希望你的名字能出現在靖國神社中。這話的弦外之音就是要兒子戰死沙場,不希望他活著回來。一個母親居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戰死,這可真讓下面這位清軍感到汗顏。甲午戰爭中,日本人曾截獲了一封清軍都統的家書,寄信人是都統的老婆,內容是:老爺春秋正盛,咱家裡錢糧豐足,如遇戰事,勿當前敵。這信的意思就是說,你還年輕,咱家裡有的是錢,你打仗可千萬不要衝鋒陷陣啊。都統是清朝軍隊中的高級將領,假如都統的心態都這般消極,還怎麼指望士兵去賣命呢。後來這封信被日本人當做反面教材,登在了報紙上,為的提醒日軍士兵為國效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言 的精彩文章:

秦檜給岳飛定了三條罪名,觸犯前兩條還能活,觸犯第三條必死
美國轟炸機搭載核武飛向蘇聯,勃列日涅夫痛罵尼克松,一定是瘋了

TAG: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