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內家拳基礎訓練:找到練拳時應有的感覺

內家拳基礎訓練:找到練拳時應有的感覺

練習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的過程中,上肢應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這種感覺類似針灸時的感覺,即酸、麻、脹,主要體現在指尖、掌心、小臂、腋窩等處。

練習氣功的人經一段時間的練習也能產生此種感覺,稱之為得氣。這種感覺可稱為練習內家拳的特有感覺,我們稱為拳感。(在武術試驗一:內家拳的共同感覺中已試驗過)。

現在我們用一種方法馬上找到這種感覺,並記住這種感覺,要在今後練拳過程中體現出來。

找到拳感的基礎訓練

動作1:面對牆壁,胸距牆十五公分,兩腳距離如肩寬,直立站好,兩手側平舉,手心向上如托著物體一樣,兩手的小指觸牆,你肘關節的胳膊窩是朝上的。

胸距牆面15公分、雙手小指觸牆的要求,控制住了你張開的兩臂與你身體的相對位置,既不會前伸也不會向後背。你側平舉的兩臂不是180度的直線,而是應該保持160度-170度的夾角。這樣做是為了在你脊椎骨挺得直直的情況下,你的兩塊肩胛骨是平貼在你的後背兩側,不會在後邊支起來。這時胸大肌是放鬆的,使你體會到在後背挺得直直的情況下「含胸撥背」。

注意身體挺直、收下頦、頭向上頂。

動作2、保持著這種胳膊窩是朝上的狀態,把手心轉向地面,這時是兩手的食指觸牆。

(體驗:「含胸撥背」、「虛領頂勁」、「垂肩墜肘」 編者注)

要記住這個姿勢,要從這個姿勢中體會到胳膊窩朝上、肘尖朝下就叫墜肘。練拳中強調的墜肘就是胳膊窩朝上,這時小臂的尺骨撓骨是擰著的。在這種狀態下,肘關節不易受到衝擊的傷害。同時體會垂肩的感覺,體會到向上頂頭和垂肩是一碼事。通過這個練習使你明白真正的沉肩和墜肘。

動作3、在動作2的基礎上把兩隻手盡量向遠方伸展,注意身體的姿勢不可改變,兩手食指仍然觸牆,中風後遺症,貼著牆往外伸,努力的伸,好像兩隻手要把地球抱住;此時仍努力收頦,頂頭,這時你的手指尖會有感覺。

動作3的附加訓練:伸展肩的另一種練習方法:

平躺在床上,把手臂向天花板舉成與身體垂直的狀態,然後再往上伸展手臂。向上長出的一段完全是由肩部的伸展所至,要盡量往高處伸展,也可以兩個手臂同時進行練習。由於你是躺著的,脊柱肯定是放鬆的,不會參與肩的伸展運動。這時體會向外松肩非常明顯,也不會產生駝背,但由於手臂豎直上舉,要由大胸肌來保證動作的完成,故此時大胸肌不可能完全放鬆。

動作4、在動作3基礎上把兩隻手立起來,太極渾身是手,盡量努力往起立,儘可能使指尖向上挺著勁,掌心向外頂勁,一方面努力把手立成垂直地面,另一方面兩手心仍然繼續不斷地努力向外頂勁,這時手指、手掌、小臂都會產生較為強烈的酸、痛、麻、脹的感覺。

如果做的很到位,這種感覺一直可以達到腋窩,有些人還會有掌心向外冒熱氣或冷風的感覺。這種滋味只有通過認真練習才能體會到,只要你認真做,馬上就能體會到這種感覺,要記住這種感覺,在你今後的練拳過程中,不論是形意拳、八卦拳還是太極拳,始終都要貫穿著這種感覺。

太極養生堂正式對外開課啦!

系列太極拳培訓學習課程助你一臂之力!

太極養生堂即日起面向全國太極拳愛好者推出系列太極培訓課程,第一階段將由太極養生堂創始人及總教練黃山先生親授太極功法,後續將有更多太極明師推出。

如果你還沒有體會到太極拳的核心「松」

如果你習練多年還未理解太極拳內勁

如果你的拳架還僅限於套路的訓練

如果你還有為如何練好太極拳而困惑

如果你因為練拳造成膝蓋傷害等等正想放棄太極拳;

如果你練習太極拳一直存在各種問題

不妨參加一次太極養生堂的培訓活動,你將受益終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太極拳為什麼要慢練嗎?
內勁發放秘訣,只有領悟了拳中的刀劍棍棒味後,才稱得上「懂勁」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