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功夫的顯豁與幽微

太極拳功夫的顯豁與幽微

世界最具影響力太極微信公眾號

觀太極拳的功夫,大多體現在架子、推手、散手三個方面,當然更高妙的功夫也有,這是一般人看不出究竟也看不懂的,如裘徳元、肖玉昆、董岳山等先生那種虛空壁立的功夫,這種功夫純是修為先天真一之氣的造詣,其藝顯豁於虛空,而幽微於內丹。技擊格鬥中,拳腳功夫在這種功夫面前如同螳螂面對鐵甲車,完全不堪一擊。劉子明先生講:「孫存周看天下把式匠斗拳如看童趣」,指的就是這種得道者與俗藝者之間的差異,兩者在不同的境界上。

有高明的功夫,就有山寨版的模仿,一些人表演隔空打人,謂之凌空勁,但此勁只對相信此道者有效,對不相信者無效。而裘徳元、肖玉昆、董岳山等先生那種虛空壁立的功夫,是不管對方信或不信,也不管對方是否是此道中人,都會產生效果。當然這種高超的功夫是我不能解其究竟的。

(作者拳照)

我能看出一點究竟的,就是走架子、推手和散手這種世俗的功夫。

觀摩當今各派功夫,深感無論何門、何派的「名家」、「大師」,能把自己的拳架子走明白的人實不多見。不要小看走架子,周劍南先生講,技擊時要「體外無法」,才能顯豁拳中造詣。體從何來?拳架子。拳架子走不明白,體就沒有根基,技擊時只能是亂打一氣,結果,反過來認為拳架子沒有用。實際上是你根本沒有把自己的拳架子走明白,沒有獲得拳架子里的功夫。一些人稀里糊塗地模仿前人的樣子走架子,亦或隨著自己的私意亂走一氣,自然沒有練出你那一門拳架子蘊含的功夫。你技擊時用的東西,也就與你那一門拳的功夫無關。所以走架子之重要就在於,技擊時顯豁於外的打法應是你那門拳架子里幽微的勁路、勁意與勁勢的本能發揮。若未將此理弄明白,未深悟拳架子中蘊含的理法,你技擊時顯豁出來的狀態就與你練的那一門拳無關。

散手如此,推手也是一樣,都要求運用時體外無法,拳架子里的東西要上身。這個東西指的並不是招數,而是拳架子蘊含的功、法、勁、意、勢,這些東西在拳架子中幽微不顯,需要潛心研悟。所以,練習走架子,不在於重複練多少遍,而在於每一次都要就架子里的功、法、勁、意、勢能有深入一步體會,每一次都能就此有所得。

因此,練習推手、散手時,不能亂推、亂打一氣,而是首先要求得在推手、散手時做到體外無法,得其道理,以後再逐步發揮,而有所發明,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只是一般而言,單就太極拳技擊而論,其拳中之體的根底是何物?內丹而已。拳中的功、法、勁、意、勢等皆要化入內丹即先天真一之氣,依據煉精化氣、鍊氣還神、煉神還虛的次第而進階,才有虛空壁立之能,化合天地宇宙之勢而用,逐步進入化境。據說我輩中陳垣、董岳山、牟八爺、駝五爺諸師兄皆臻此境。以前介紹的何回子師兄大概也近於此境。

練太極拳走架子要於外勢顯豁於渾圓,內養幽微一氣神意,不知此意,所修非太極拳也。

今人不逮,其藝等而下之遠甚,走架子多不知外呈渾圓雄渾之勢、內養幽微神氣之義,只是在一遍一遍地做動作上的重複,而不明就裡。散手、推手亦然,觀當今眾多散手、推手名家,只知在招法、功力上做文章,鮮見有內功修為者。故今日的許多傳統武術專家難以與現代搏擊術的一些職業選手相抗衡。

內行一氣之幽微與外呈渾圓之勢是互為因果、一體貫通的。比如身式若要合乎貫通任督,則需做到藏胸拔背,那麼胸如何藏,背如何拔?

藏胸是胸要開,但不能挺。如何做到?胸部橫向打開,兩肩根處向內抽。如何自查?胸大肌無論何時都不要較勁隆起。

拔背,有的人能一下就做到位。有的人需要分兩步甚至三步才能做到位,各人的悟性不同。如以三步來講,即挺脊、沉氣、塌腰(坐胯)。

挺脊是指命門以上的脊骨要節節向上挺起。

沉氣是指將胸部鬆開,自然順氣下沉,藏胸即幫助順氣下沉。

塌腰是指將脊椎的命門處拉直,尾閭下插,尾閭不得向後翹。塌腰也稱坐胯,即身體上身正直,兩胯向下坐。

挺脊、沉氣、塌腰(坐胯)同時呈現就是拔背。就我本人而言,在學拳之初,一下子就能找到這個狀態,所以,孫劍雲老師認為我與孫氏拳有緣。有的人一下子做不到,就從挺脊開始。以後逐步找順氣、塌腰的狀態,最終合成一體。

以上是以藏胸拔背作為舉例,說明外勢之顯豁與內里之幽微的一致性。所以走架子是需要特別考究的。

太極拳的功夫顯豁於走架子、推手、散手之形態,幽微於勁路、勁意、勁勢及內丹之修。顯豁之態與幽微之道兩者不能合一則不通太極拳之義。而幾十年來,觀各派名家之藝,能內外相合者不多,一些所謂的「名家」其太極拳無論是走架子還是推手、散手徒有其表而已,而內里無依據或依據甚淺如僅是刻意模仿其前人外形。多年來此情此景以為常,明者自明,庸者自庸。

練太極拳架子,外部規矩有三害、九要、六合及64訣等,內在依據有渾圓一氣之意及其勁路、勁意、勁勢、內丹修為等。練習時內外之意互為因果,相互啟發、互為校正。此法當從無極式開始,逐步擴充。故練習太極拳若有外無內,動作難度再大,再花哨,無論怎樣模仿前人,至多可以稱之為拳,但皆與太極拳無關。同樣僅有內無外,則雖可謂之行功,但此功與拳無關,亦非太極拳。故練習太極拳必須即知外形之規矩,又明內中之道理,習此藝者,需以此為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行雲流水」的真正內涵,不可不知
傳統武術為何多數是騙術?太極拳等功夫到底是真是假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