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譽為明朝的蕭何,為開國第一文臣,卻為何在晚年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

他被譽為明朝的蕭何,為開國第一文臣,卻為何在晚年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

原標題:他被譽為明朝的蕭何,為開國第一文臣,卻為何在晚年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


李善長,這個活躍在明初政壇上的重量級人物,這個幫助朱元璋奪得天下的開國第一文臣,這個大明王朝的第一人宰相,這個朱元璋的兒女親家,為何卻在老態龍鍾之年,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朱元璋知道他是當地年高有德之人,並對他以禮相待,並將他留下掌管文史書籍 。朱元璋曾經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說:「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朱元璋稱讚他言之有理,並讓李善長在軍中「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甚見親信」,可見李善長對朱元璋奪天下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乃授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除了這些,朱元璋更賜給李善長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即李善長本人憑此鐵券,可以赦免兩次死罪,其子可以赦免一次。當時封公的六個人中,李善長名列第一,朱元璋頒發的"嘉獎令"上,李善長被比作漢代的蕭何,其風光在洪武功臣中獨一無二。。

那麼,這樣一位曾位及宰相,而且還是皇親國戚的開國功臣,怎會落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從表面看,因由似乎來自胡惟庸的謀反案。胡惟庸在仕途上的晉陞,主要是靠李善長的推薦,因為他們兩個是同鄉,且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兒子娶的是胡惟庸的侄女,還有姻親關係。但在胡案初始階段,李善長並未捲入其中。讓人無法意料的是,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反臣"胡惟庸的腦袋早已"搬家"多年的時候,突然有人跑出來,揭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實為胡黨"。這個時候,聖恩雖仍如雨露,朱元璋也還沒有治罪於他們,只是把他們遷到崇明一帶居住。朱元璋這樣做,原本以為李善長會感激不盡,沒想到李善長卻沒有去向他謝恩,這使得皇帝很不高興。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曾想建造府宅,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士三百人,一向猜疑心重的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開始心中暗暗疑慮,恰好又有人向朱元璋報告說:當初胡惟庸謀反,不但勾結了日本國,還與北元的蒙古人有秘密聯絡,當時駐守邊塞的大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



之後,又不斷有朝臣上奏胡惟庸賄賂李善長,兩人交往密切的情況,本來就對李善長有意見的朱元璋,在這一系列的密告下,不禁覺得李善長對自己不忠不義,開始有了殺他以免除後患的想法。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朱元璋便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李善長死後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李善長與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勛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兒娶公主,親戚拜官,他作為人臣,名份已經到了極點。即使他想自圖不軌,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說他想幫助胡惟庸謀反,則是極為荒謬,大錯特錯了。人們疼愛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定勝於兄弟之子,已經安享萬全之富貴的人,一定不會去想僥倖獲得萬一之富貴,這是人之常情。李善長與胡惟庸,仍然只是兒女親戚,而對於陛下則像對子女一樣的親近。假使李善長幫助胡惟庸謀反成功,也不過是位列勛臣第一而已,太師、國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納王妃而已,難道還會勝於今日嗎?而且李善長難道不明白天下是不能僥倖取得的嗎?元朝末年,欲取天下者無限,卻都莫不為此粉身碎骨,覆宗絕祀,能保全自己腦袋的有幾個人呢?李善長自己也親眼所見,為什麼還要在衰倦之年去重蹈覆轍呢?凡是去這麼做的必然有深仇大恨促使著他,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父子之間可能會相互扶持以求逃脫災禍。而現在李善長之子李祺與陛下有骨肉之親,沒有絲毫芥蒂,他何苦突然這麼去做呢?如果說天象告變,大臣受災,殺了他以應天象,則陛下更加不能這樣做。臣惟恐天下百姓聽說之後,會說像李善長這樣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場,國家也會因此而分崩瓦解啊。現在李善長已死,再說無益,但願陛下將此作為將來的教訓。」朱元璋收到上奏,竟然沒有加罪王國用。



對於此,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當然不可能不清楚,那麼,朱元璋為何要置李善長於死地?歸根到底,只是明太祖的一個借口罷了。朱元璋在有生之年以殺盡功臣,為子孫廣開道路,李善長是不能不除的。當皇帝感受到威脅的時候,再多的功勞、再多的免死鐵券,也是毫無用處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五千年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只是幫姐夫換了個工作,竟然導致國破家亡,慘死而終
崖山之戰:此戰過後真的再無中華?

TAG:世界五千年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