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精神疾病常見 6 大誤區

精神疾病常見 6 大誤區

精神疾病常見 6 大誤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精神疾病也呈現了增多的態勢。忙碌、疲勞、焦慮、急躁、壓力等種種情緒成為加速這一態勢的催化劑。然而,在精神疾病越來越多地影響工作、生活的同時,人們對於它的了解卻仍顯不足。

誤區一: 「精神病」治不好不少人誤以為,得了「精神病」就沒救了,治不好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雖然相對於其他常見的疾病來說,精神疾病的診治更加困難,治療周期似乎更長,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數精神疾病都有辦法治療,而且總體的治療效果和結局也是相對不錯,預後較以前大大進步。

誤區二:鬧得輕病情就輕,鬧得重病情就重在很多家屬的意識里,如果患者吵鬧得比較輕就是癥狀小,病情輕,大吵大鬧就是病情重。吵鬧並不是衡量精神疾病輕重的標準。比如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處於抑鬱狀態時精神萎靡、情緒低落;而處於輕躁狂狀態的時候會表現得精力充沛,有時還富有創造力,看起來完全正常。別人很容易認為是病情好轉了,但其實他們處於抑鬱躁狂的反覆發作時期,如果不治療就會加重病情。

誤區三:得「精神病」是「受了刺激」把精神疾病歸因為受到某個事件的刺激,患者或家屬中總有人說「兩口子吵架了」,或者「孩子跟別人打架了」,所以就得了精神疾病。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認識。引發精神疾病有四個因素,生活事件影響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遺傳因素、神經發育異常和神經生化因素,這三個是生物學基礎,造成了該病「早晚都會發生」,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個促發作用。

誤區四:所有「精神病」都會遺傳 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會考慮到底要不要孩子,因為怕會遺傳。事實上精神疾病的種類很多,並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會遺傳,抑鬱症、焦慮症等都不會遺傳,精神分裂症確實有一定的遺傳概率,但是也不代表後代一定會得精神分裂症,最好在做決定之前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

誤區五: 「精神病」只需要調整心態 在臨床上有許多患者誤以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問題,做做心理諮詢、調整調整心態就能康復。精神疾病種類很多,發病原因不同,臨床表現不同,治療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些一般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調適能改善,但如果是精神疾病就必須要系統的治療才能有良好的結局,這些疾病包括大家熟悉的抑鬱症,還有精神分裂症等都需要系統的規範化治療,當然心理調試對疾病緩解能起到積極幫助。

誤區六:所有的抗精神病藥物吃多了都會變傻如果是安眠類藥物的話,在臨床上確實有一定的依賴性,而抗精神病藥物有依賴性的比較少,一般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其實很多情況下,藥物本身並沒有依賴性,更多的是患者產生了心理依賴,服藥就覺得有效,停葯就感覺不舒服。甄子帆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胃酸過多或過少的危害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