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5秒里的國漫復興:「秦風小子」從抖音走向世界

15秒里的國漫復興:「秦風小子」從抖音走向世界

「現在來看,當時的國產動畫其實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只是敘事方式不再被如今的年輕人所接受了。」

在公司的一段介紹中,嚴河寫到:「中華文明不只深沉,也能風趣;中國歷史不止厚重,也能輕靈。」他讓「秦風小子」在鐘鼓樓下跳「c哩c哩舞」,也在旌旗飄揚的牌坊下抱著吉他唱周杰倫的《告白氣球》。

今年41歲的嚴河幾乎沒離開過西安。

每天早上,他都要來到距離大雁塔6公里的辦公室,書架上米白色兵馬俑模型列成一排,一面深色屏風立在牆邊。面對一台擁有兩塊顯示屏的電腦,嚴河的工作之一是讓屏幕上一個穿著秦代盔甲、眼大臉圓的小夥子「動」起來。這是他的作品,也是他的「孩子」。跟他一樣,這個小夥子也是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

通常情況下,這項工作需要移動的範圍不超過一塊滑鼠墊。然而自從2017年年底,嚴河讓他「動」到短視頻App「抖音」上之後,這個虛構出來的小夥子已經收到了來自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將近200萬個贊和60多萬粉絲。

這個可愛中有點英氣的小男孩「出生」於2017年元旦,卻至今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爸爸」嚴河習慣叫他「秦風小子」。他有時在西安的古城牆前,有時在夜色中的車流中,有時還會在綠茵茵的足球場。唯一不變的是,他永遠穿著一身紫色長袍,外頭罩著銀白色的鎧甲,髮髻盤在頭頂,系在下巴的紅色頭巾一直垂到胸前。

漸行漸遠的國產動畫

對於嚴河來說,從事藝術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事。小時候家裡每來客人,他總是纏著對方畫畫。剛上幼兒園,別的小朋友在玩沙子、和泥,他就到處找碎磚頭,在熾烈的太陽底下把橡皮大小的磚頭每一個側面都磨得平平整整,「像切割鑽石一樣」。小朋友們還會因為他的「作品」爭搶起來。媽媽去接他,總能看到他兩個衣兜被塞滿的磚頭墜得下垂。「我媽就給我掏出來扔了,」嚴河笑了,「因為衣服很難洗。」

上小學後,嚴河幾乎是對著教材自學了國畫和素描。父母要帶他去公園玩,他偏要一個人在家畫畫。在上世紀80年代,「去公園」是一件極其鄭重且難得的事,全家需要盛裝打扮,小孩兒通常是最激動的。但他更想在家臨摹徐悲鴻畫的馬。有一次,哥哥不小心把碗放在了他的畫上,留下了一圈兒碗沿印子,他氣得跟哥哥吵了起來。

小時候的他住在西安省委大院,跟兩個哥哥共用一個房間。屋裡3張小床,只有一張桌子,平時他只能把畫畫的工具收在一個角落。哥哥們愛好不同,有的喜歡下棋,有的喜歡運動,他們為數不多的共同愛好就是看動畫片。

那時候,8寸的黑白電視機在大院里是個稀罕物,只有兩個頻道。孩子們傍晚一放學,就湊到有電視的人家,圍在一起看《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和《小蝌蚪找媽媽》。班上同學會互相傳看一本快被翻爛了的《黑貓警長》,或者花兩分錢在校門口的租書攤看上一下午《紅樓夢》或者《說岳全傳》的連環畫。傳統的中華文化幾乎佔據了孩子們除了打彈珠和拍洋畫以外所有娛樂生活。

他記得,動畫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從自己上初中開始的。改革開放也把日本和歐美的動畫送上了電視,包括嚴河在內,那一批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被「七龍珠」、「聖鬥士」和「變形金剛」徹底「洗刷」了。相對於國產小人書,日本和歐美漫畫更像是電影的分鏡頭腳本,連續性和代入感更強。人物形象也更強調「酷」或者「美」,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嚴河被這個新世界震撼了。他跟同學商量,把家裡給的用來吃飯的零花錢攢起來,各自買不同系列的漫畫書,然後換著看。當時一個月的零花錢有5元,買一卷漫畫需要攢兩個月的錢。高中歷史書上所有的人物頭像都被嚴河改過,除了課本,他的畫布還有課桌。一學期下來,半張桌子都被他用圓珠筆畫滿了,上邊有動漫人物,還有街機廳里的遊戲形象。

「現在有點後悔沒留下那張桌子。」嚴河笑著說。

那些看起來厚重的、滄桑的傳統文化,不知什麼時候漸漸離他、也離那一代年輕人遠去了。

回歸傳統

直到去年年底,身穿紫色長袍、滿身銀色盔甲的「秦風小子」哼哧哼哧「跑」進了「抖音」。

這個形象,是嚴河歷時一年多,查閱了大量資料,前後修改過五六次的結果。那段時間,他幾乎天天往博物館跑,對著玻璃罩子里的服飾、器具拍照,再連夜趕回辦公室修改。直到現在,嚴河的書架上還堆著《中國青銅器鑒賞圖典》《篆書字典》等書籍資料,跟兵馬俑模型擺在一起。

嚴河說,和小將軍「秦風小子」一起「降生」的還有其他4個動畫形象:貪吃的小衛士,聰明儒雅的文官,長發飄飄的姑娘和一匹腿有點短的小馬。

他也說不好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回歸傳統」的。或許是覺得洗頭太麻煩,把現代感的齊腰長發剪掉的時候。或許是學生時代上歷史課時,他總能輕易地在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找到與課本上對應的歷史痕迹。或許更早,早在他跟小朋友們圍在一起看黑白的國產動畫片,手捧一本快被翻爛了的《黑貓警長》,或者花兩分錢在校門口的租書攤看上一下午《紅樓夢》或者《說岳全傳》連環畫的時候。

說不清是偶然還是那些潛移默化的東西在合適的時間點上再次發揮了影響力。

「現在來看,當時的國產動畫其實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只是敘事方式不再被如今的年輕人所接受了。」嚴河說。回想起童年時代,除了打彈珠和拍洋畫,古風悠揚的傳統文化幾乎佔據了他和夥伴以外所有的娛樂生活。

從讀書到現在,從未離開過動畫的嚴河在行業里愈久就愈發覺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動漫形象是不是受人喜愛並不依附於歐洲式的墊肩或者哥特風的裝飾,」他說,「而是能否這種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表達一種文化的靈魂。

抖音讓嚴河堅定了換個想法。「秦風小子」第一次出現在抖音,就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點贊數很快超過1萬。有人在評論里問「怎麼做出來的」,有人「想學,求教」,還有人給出了自己長期看「抖音」以來的第一個「贊」。

在這個名為「演義秦風」的「抖音」賬號發布的17支視頻中,最受歡迎的一則不過10秒左右。這個還不到一瓶汽水高的動畫小人兒「秦風」站上了一張真實的、擺滿西安家常菜的桌子,在交錯的筷子旁邊用牙咬開了一瓶「冰峰」——那是西安人家喻戶曉的汽水品牌。一個只能看到手的人跟他碰了碰杯,小人兒被撞了個趔趄,伸手擦了擦汗,隨後抱著瓶子把橘黃色的液體咕咚咕咚喝了個精光。身後立著的小風扇把桌上的紙巾和他紅色的頭巾一起吹起來,一顫一顫的。

3天內,這則視頻獲在抖音獲得了超過12萬個贊,截至目前獲贊數將近76萬個。6000多條評論里有人說這是「國產動漫的崛起」。發布那天中午,嚴河跟同事們在公司樓下的路邊攤吃飯,用來發布視頻的手機不停地發出提示音。他記得,那頓飯吃得特別「high」。

這些不超過15s的視頻,其實是十幾個人整整忙了半個月的成果。從情節設計、實景拍攝、計算鏡頭移動軌跡,到加入動畫人物之後反覆調整燈光環境、色調色溫,「為了貼近真實環境,每精細一步,製作難度就會增加一分」,嚴河說。「但我希望這個形象出來,對秦代文化不了解的人會覺得可愛,了解的會覺得考究,」嚴河說,「這個過程需要觀察,不能著急。」

用抖音讓傳統文化走遍全世界

四十年來,嚴河沒離開過西安,西安也沒離開過他。如今,他在「抖音」上為「傳統」找到了新的敘事方式。在一則則不超過15秒的視頻中,「秦風小子」打著快板、吼著秦腔,一本正經又呆萌憨厚地「圈粉」無數。人們甚至不用去到西安,就能在巴掌大的手機屏幕里看到肉夾饃、泥塑陶俑和鐘鼓樓。

在承續傳統的同時,嚴河並不打算拋棄流行。在公司的一段介紹中,他寫:「中華文明不只深沉,也能風趣;中國歷史不止厚重,也能輕靈。」他讓「秦風小子」在鐘鼓樓下跳「c哩c哩舞」,也在旌旗飄揚的牌坊下抱著吉他唱周杰倫的《告白氣球》。

「抖音的用戶有自己的規則,首先要融入他們,才能讓他們知道我想表達什麼。就像交朋友,學會傾聽,才能更好地傾訴。」嚴河說,「我最終想表達的,是更有中國特色,更有民族性和高度精神內核的內容。」

接下來,他打算讓除了「秦風小子」之外的其他4個動畫形象在「抖音」上陸續「登場」,並在5年之內,把這群小夥伴的故事做成一部電影,把他們從西安送到更廣闊的世界。

「用新的技術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的理想。」嚴河說,「『抖音』能幫我實現這個理想。」

以前嚴河會覺得遺憾,一直待在西安,沒能「出去」。現在他更傾向於接受自己選擇的人生,「出去或許有別的機會,但留下也有收穫。」

4月19日,西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與「抖音」短視頻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推廣西安的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擴大西安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據統計,「抖音」上關於西安的視頻,播放總量已經超過36億次。

發布會上,嚴河坐在台下,大屏幕上是正在舞動的「秦風小子」。嚴河或許會永遠留在西安,但眼前這個孩子會帶他走遍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我為區塊狂:「對韭當割」,人生幾何?
在中國,動物園成了「屍體陳列館」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