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構圖是什麼,聊聊我所理解的攝影構圖

構圖是什麼,聊聊我所理解的攝影構圖

上一篇我們說到了攝影之初重點關注的三大內容:曝光、穩定以及構圖。嚴格來說,前兩點屬於攝影技術方面的基礎,而構圖則屬於內容安排方面。但構圖對於拍出一張「好」的照片來說實在是相當重要了,而且牽涉的內容也比較豐富,那麼,這篇就來聊聊我所理解的構圖。

構圖,英語為「compose」,和「作曲」、「作文」共用同一詞。從詞根來拆分理解,「com」意為「組合、安排在一起」,「pos」意為「放置、位置」,它們結合起來就有「通過某種位置的安排來將各要素編排起來」的意思。試想下,似乎「作曲」、「作文」的核心乾的就是這件事兒,因而構圖也不例外,在攝影領域,它就意味著「安排畫面中各要素的位置關係,以體現作者意圖」。

為什麼要說這些?時下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構圖」教程,教我們拍照要用「三分法」、「黃金比例線」、「對稱構圖」、「三角構圖」等等各種方式來進行構圖,這樣照片質量似乎就能提升一個檔次。這些所謂的方法固然有用,但其實只是構圖的一個「表象」。上面談到,構圖是「安排畫面中各要素的位置關係,以體現作者意圖」。這其中最重點的其實是後半句:體現作者意圖

攝影從來就是一個體現拍攝者目的的事情,就像作曲家作曲、作家創作作品一樣。一張照片的背後是拍攝者對現場的理解和情感意圖的表達,這些所謂的「構圖法」其實只是為了達到特定表達目的而使用的一些「經驗法則」,它們本身並不應該成為構圖的核心。就好像我們中學時期學習修辭手法一樣,要寫出一篇好的作文,核心關鍵其實在於主題、立意以及內容。要更好地表現出這些,華麗的詞藻、恰當的修辭手法、舒服的結構安排就是很好的幫手。但你必須承認的是,如果光把重點放在使用華麗詞藻和比喻、擬人、排比手法上而不注重內涵的話,那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老師就會說這是在堆砌詞藻,批評「形式大於內容」了。

下面我打算通過分析一些之前拍過的照片來具體說明一些構圖的方法,以及這樣構圖的原因和當時的想法。當然,我並不是什麼大師,照片更多也只是從記錄的層面來拍攝的,多少有時機、位置等等的限制,更多是屬於人文攝影的範疇。只是希望通過我理解的這些方法能給入門的你提供一些啟發。

居中構圖

首先來說說「居中構圖」。似乎現在很少有說到這種「默認式」的構圖方式,而是一上來就是「三分法」。將畫面主體放在中間實際上是「最自然」的動作了,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會這麼做,為什麼?因為如果每張照片要表達的主體都在正中間的話,就有些無聊(boring)了。但有時它又是可行的,比如這張。很明顯,我把升起的不規則煙雲放在了畫面的中間,旁邊是另外一些不規則的橋啊草啊之類的。原因在於那是在航天中心遊覽中途短暫的下車間隙拍攝的,幾乎沒有什麼移動餘地。當時我的最直接目的是為了記錄下這不太常見的有意思的煙雲,而所在的位置只有這樣安排雲的位置,才能同時表現出雲的細節並體現出所在的環境。如果偏右或者偏左一些,畫面就反而不和諧了。

簡單總結的話,「居中構圖」可能更多運用在需要體現主體細節的時候,而且是要在不會讓畫面無聊的前提下。很多時候,會和下面要說到的「對稱構圖」結合在一起。

對稱構圖

很明顯,我將建築的位置放在了畫面的正中間,而這一建築又是左右對稱的。一般這種方式是為了體現結構的一種「工整感」或者某些龐大物體的「氣勢」。這張照片的對稱構圖,和上面的「居中構圖」就結合在了一起。試想一下,如果把建築往左或往右挪一點,是不是就反而不正經了?

這張中央車站的大窗,整個畫面都是對稱的,嚴格意義上就沒有了的居中概念。我將它裁切成工整的對稱構圖,就是為了重點表現車站充滿歷史和細節的風貌,因此下面的雜亂人影和樓梯也盡量裁切去除了。

三分構圖

不可否認,這可能是最常用的構圖方式了,即把主體放在照片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這張照片里,沒有其他雜亂的元素,只有一隻大鳥站在木柱上。想像一下,如果將它放在正中間,是不是就顯得有些無趣了?將它放在靠右的三分之一位置,是因為它當時的姿態是對著左邊的,這樣,將左邊留白就會讓人有更多想像空間。

為什麼三分構圖有很廣的運用範圍?原因在於我們看一張矩形照片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對照片中的中間部分產生最先的關注,而中間部分,就是三分之一的位置「圍起來」的那部分。但如果主體都放在正中間,上面已經提及,那形式就千篇一律有些無趣了,因而四周的三分之一位置就成為了表現主體的「黃金位置」。而且,通過與其他構圖方式(下面會涉及)的結合,能產生更為豐富的效果。

但值得強調的是,三分法因為運用廣泛而成為了眾人討論的方式,但它只是攝影的一種「修辭手段」而不是攝影目的本身。並非所有場景都適用「三分構圖」,如果「為三分法而三分法」,就搞錯構圖的意義了。

幾何線條構圖

自然界中充滿著各種幾何圖案的線條,平凡的場景中也能找到值得記錄的畫面。比如這個:飛機起飛前在候機場內記錄的。。。吊頂?當時只有有限的燈光照在天花板上,下面的鋼結構因為欠曝而成為了剪影。但我覺得這樣的一明一暗正構成了一個絕妙的細節組合,畫面中包含有規律的橫線、對稱的V、對稱的半圓,而光線的漸變也恰到好處。

這一張除了建築和底邊形成的明顯三角形外,內部還有一個向三個內角發散的線條引導。畫面上的吉他其實是沿著中軸在不斷旋轉著的,我等它轉到某些位置的時候分別按下了多次快門,而這張是我認為最和諧的效果。因此,我在構圖時並不是為了要有這樣的引導效果才去這樣構圖,而目的是為了凸顯這樣一個有趣的餐廳招牌。恰好它在畫面三分位的位置上並構成這樣一種發散引導效果的時候感覺最佳,因而就有了現在這樣的分析。這再次說明了構圖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透視與引導線

透視,簡單說來就是「近大遠小」,隨著距離的遠去消失於一點,透視很自然地就會形成明顯或不明顯的引導線。有時結合其他幾何線條,能引導觀者的視線延續至畫面的細節或是「趣味中心」。比如這張紐約公共圖書館內的一角,我半蹲在地上,將遠處的人影安排在畫面中間,從那裡延伸過來的書架由於透視關係形成了自然放射狀的引導線,使觀看照片的人能一眼產生視覺上的興趣,並從書架上書的細節逐漸引導到遠處的人,產生趣味思考。

這張波士頓地鐵深處是我趁地鐵還沒駛來的間隙,飛速架好三腳架曝光6秒鐘拍下的。蜿蜒的鐵軌形成了彎曲的曲線,由於透視關係,線條向遠處「收縮」,而正是這種「引導線」,帶領我們的視覺向鐵軌深處一探究竟。分布規律的燈光和鐵軌豐富的細節讓人有些許陰森的聯想。恰好補充一下,當時正是讓我覺得有了電影《異形》里飛船走廊的既視感才讓我有了按下快門的想法。

這張博物館裡的蝴蝶標本同樣也在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和有意的傾斜鏡頭下形成了彎曲的「引導線」,就好像是成群的蝴蝶向著遠處的消失點振翅飛舞一樣,增添了觀者的視覺趣味。想想如果這些標本用平鋪或是毫無規律的構圖方法來拍攝就太無趣了。

與蝴蝶標本一樣,這張費城街頭的馬車也是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廣角鏡頭能誇大透視的關係,這張照片中從遠處的人與馬車開始到近處的馬頭,與地上的光影及街道一起,形成了發散的對角引導線。當時讓我有拍攝慾望的正是這種近大遠小的視覺感,讓我覺得將它們恰如其分得充滿畫面的話會有一種「故事感」,因此在馬車駛來稍縱即逝的幾秒內抓拍了下來。

隱形的線條與透視張力

隱形的線條與透視張力。這點是順著透視和引導線說下來的,讓我來解釋一番。這張MIT邊的街景乍一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但當時我這樣去構圖拍攝的原因除了這個移動車燈裝置在畫面的三分位置外,是這樣一種構圖讓我覺得這樣安排畫面會較為舒服:錯落的各種燈桿與樹木、地上的街道線條與裝置的近大遠小,組成了一個隱形的X,同樣讓畫面有一種透視的張力,這樣記錄街景就不至於顯得無聊了。

這張自然博物館的鹿也有類似的感覺。光線與木紋,加上鹿的形態和透視的鹿角,同樣組成了隱形的X狀,有一種張力。相比於從正面記錄這一鹿的標本,似乎這樣構圖就更有「故事感」了。

畫面重量與平衡

這張在哈佛校園裡抓拍的照片就體現了這一點。這張照片的主體無疑是這些在學習的學生,我們完全可以用長焦鏡頭拉近,將他們放置於畫面的中心。但在我看來這樣就失去了意義:我的意圖是要體現學生所處的環境,通過與環境的結合表現哈佛的校園氛圍。在這裡我以這種方式來構圖,學生與遠處相對更小的桌椅、以及背後上方的樹葉,三者構成了一種畫面重量的平衡,更好地達成了目的。

同樣,這張照片的構圖中有三種大小不同的元素被安排在了這樣一個相對的位置,正是為了達成某種畫面的平衡,當然,也結合了構圖的「橫平豎直」,使平常的畫面顯得有了某種「故事感」。

框式構圖

這一構圖的方法是利用畫面中的某些框式元素,或明或暗地凸顯需要突出的主題。比如這張照片中的雕塑,我並沒有單純地為記錄這一藝術品而按下快門,而是結合了背後博物館巨大的入口框架,將其放置於框架中心,同樣增添了畫面的「故事感」與趣味性。

ok,說了這麼多,可能大家也會發現,上面很多照片其實並不止於我歸納出來的某一個「構圖技巧」,很多照片可能既有「對稱構圖」,又有「居中構圖」;有的既有「重量平衡構圖」,又有「三分構圖」的因素在裡面;有的既能看到明顯的「幾何線條構圖」痕迹,但同時也有「三分構圖」的痕迹。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以上這些內容都是我們的「事後分析」,就像很多構圖法教程所做的一樣,但其實攝影的核心並不在於運用這些構圖方法,拍照是為了體現攝影主題、凸顯主旨,這樣那樣的所謂構圖技巧只是在攝影表現主題的歷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技巧」罷了,它們都是為表達攝影目的而服務的。因而你會看到這裡有這些「構圖技巧」,那裡又會有「黃金比例分割」、「對角線構圖」、「三角構圖」等等各種叫法的構圖法,其實它們都是為了凸顯主題罷了。因而和作文作曲一樣,對攝影來說,內容和主題是第一位的,構圖只是服務於它的。所以你也就知道,為什麼一張照片能套多個構圖法了,因為我並不是為了要用某種構圖法而故意去這麼拍的,這麼拍是為了凸顯主旨,而恰好這樣的構圖安排是當時狀態下我認為最恰當的。這也是我對構圖的理解,也是我想說的核心。

最後再用一些照片,讓大家感受下這點:

這張有引導線、有透視、有三分構圖。照片左右都有畫面,但我將它裁成了1:1,這樣沒有其他雜亂元素的干擾。當然,如果後面的三個人不在,畫面就更有故事感了。

這張有框架、有透視、有引導線、有三分構圖。當時的我只是覺得這位遊客的位置、遠近明暗對比、有些陰森的紅色燈光,恰好能表現出一些「戲劇性「(dramatic)。

這張中央車站的大廳,有各種幾何圖形、對稱、居中、以及三分構圖。

這張有透視、有居中、有x型張力引導。當時我是被這間教室的細節和色彩吸引,這可能是隔著關著的玻璃門的最好的構圖方式了。

這可能是曼哈頓橋上較為有名的機位了。這張有對稱、居中、透視、引導線、張力,甚至也可以套用框架。

這張有對稱、居中、以及三分構圖,隱約也可以套用三角構圖。當時我只是覺得這樣的光影和簡潔的安排讓人想知道這是哪裡,發生著什麼。

中央公園途中的抓拍,能讓人感覺到健身愛好者早晨在安靜公園裡的狀態。這張有引導線和三分構圖。其實我只是剪裁成這樣,更能讓人關注在主體的兩個人物上。

這張在布魯克林區無意的回首一拍有各種幾何線條、框架,最主要的可能是畫面重量的安排,當然,也有三分構圖。

All ? Einscollins

這張即沒有三分構圖也沒有其他的幾何圖形,但牆上鹿的方向和視線也是另一種引導,當時我有意在行人走到這一位置時按下快門,是不是也同樣具有「故事性」呢。你也可以把這種引導方式稱為「視覺引導」,但其實我只是在當時有限的環境下為了讓照片講個故事罷了。

好吧,說了這麼多,相信一定有你的感受。構圖法不是攝影的目的,但確實是重要的「修辭方法」,有意識地去按下快門,就能豐富經驗,提升感悟,希望這篇內容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知識和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柯林映像 的精彩文章:

學習攝影的我們,到底是在對抗什麼
相機視野的關鍵—鏡頭篇

TAG:柯林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