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絲綢古道上鮮為人知的駱駝故鄉》

《絲綢古道上鮮為人知的駱駝故鄉》

《講述絲綢古道故事》系列之一:

《絲綢古道上鮮為人知的駱駝故鄉》

在古絲綢之路上,有這樣一段地理位置,雖然名不見經傳,但非常的具有影響力。他就是阿爾金山東段北坡,五個廟至拉配泉地段,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30公里的地段。被譽為「百里黃金地,塞外聚寶盆。」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長著世界上最有耐力的沙漠精靈----駱駝。而且,這裡的駱駝是世界上最具有長途跋涉沙漠的駱駝。

漢朝以來,這裡一直是絲綢之路上駝隊的供應商----為商隊提供世界上最具有耐力的駱駝。

公園前119年,張賽(西漢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著名的旅行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後兩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主要是烏孫,第一次出使的是大月氏。公元前139年),他與他的副使先後到過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國,發展了漢朝與中亞各國的友好關係。同時,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產相繼傳入中國,中國絲綢等商品也大量被運往西域,從而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途徑古絲綢之路安南壩時,從這裡購買過大批的駱駝供隨從使用。

圖片來源:網路

蘇武以及他的隨從常惠等人多次出使西域,後來雖然因匈奴謀反牽連蘇武等人被囚禁。(蘇武被囚禁關押在貝加爾湖畔,而常惠則在西亞地段。)但常惠生活的年代,在我國現今的新疆及小亞西亞一帶,這裡當時存在著許多小國,號稱「西域三十六國」。由於地理位置比較重要,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漢朝和匈奴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必爭之地。常惠代替蘇武出任典屬國,掌管臣屬於漢朝的少數民族事務。他多次去到當時的邊疆地區,合理地處理了許多民族事務,保證了漢朝與西域之間交通的暢通,也為西域都護府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在我國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上,常惠應該說是功不可沒的。當然,多次途徑這裡,也曾經購買過這裡的駱駝。

圖片來源:網路

公元605年隋·大業初年,隋王朝再次統一中國。裴矩西出長安,翻越秦嶺,渡過黃河,踏上河西走廊,巡視了武威、張掖、敦煌等地。他廣泛接觸來自西域的商人,當裴矩帶領隨從一行在張掖、敦煌考察、治理絲綢古道時,他聽說阿爾金山一帶的駱駝體力強大,耐力十足,發現這裡的駱駝抗饑渴的能力巨大,立即從這裡購買了大量的駱駝供使團備用。

來自絲綢之路的商人在長安開了很多商鋪,從中亞運來的金銀器具和玉石製作的器皿成了宮廷和朝廷貴族的喜愛之物。唐朝時粟特商人、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等西域外商來華做生意,為自身賺取財富的同時,也將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等特產購銷到了中亞,以至於更遠的歐洲,對唐朝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中亞文化和唐朝文化的交流。8世紀中期,粟特人在我國敦煌附近站穩了腳跟,因其擅長做生意而積聚了大量財富,成為當地很有影響力的群體。

由中亞、西亞各國自西向東而來的各民族客商,騎著自家的駱駝,到達阿爾金山下時,大多數駱駝已經精疲力竭,有的甚至死亡,不得已在這裡購買駱駝,繼續前行。當他們騎乘一段時間後發現,這裡的駱駝耐力相當強。繼而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競相購買這裡的駱駝。

這裡的駱駝,曾經搭乘著西亞、歐洲等幾十個國家的客商,沿著祁連山東行,不遠萬里來到了張掖,參加過焉支山下的最早世博會。

據民間版本傳說: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時,就是從這條絲綢古道經過,換乘了阿爾金山下這一帶本地的駱駝褡運經書,途徑敦煌,直至抵達西安。

漢朝以來,從波斯灣(伊朗)、巴基斯坦等國來的客商,經過長途跋涉後,一路上,大部分駱駝已經精疲力盡,生命奄奄一息,途徑阿爾金山下的絲綢古道時,發現這裡的駱駝的精氣神跟他們所騎乘的當地駱駝不一樣,由此而產生的好奇,就停下來打聽,經過仔細觀察,果然是伯樂遇到了千里馬,當即就購買幾峰當地的駱駝換乘或搭運貨物。

同樣的事例也發生在這片古老土地的歷史上,盜竊敦煌文物的各路外國人,都聽說阿爾金山下的駱駝耐力好,便購買使用這裡的駱駝駝運財寶,而且都是途徑絲綢古道,運送出境。

1905年10月,沙俄帕米爾地質考察隊的勃奧魯切夫來到敦煌,僅以6包俄國日用品為代價,騙取了敦煌遺書兩大包。

1907年3月,為英國服務的匈牙利人斯坦因偽裝成玄類的信徒,隨帶中文秘書兼翻譯蔣孝琬,從英屬印度經新疆來到莫高窟。僅用40塊馬蹄銀(合200兩)賄通王道士,騙走六朝至宋代的經卷、寫本共7大箱的萬餘卷以及5大箱裝包紮好的繪畫綉製品等藝術古物,約500餘幅。用駱駝達運的運輸隊形似長龍。幾個月後,又騙取了230捆手稿。密謀改變偷運線路,從阿爾金山腳下悄悄運走,把這批文物被偷運至倫敦博物館。

1906年6月,法國人保羅·伯希和率領考察團,在新疆探古尋訪時,在烏魯木齊偶遇一個被流放的滿清某宗室的蘭公爵,看到一份他拿的敦煌手稿,方知千佛洞發現秘密手稿的消息。伯希和與助手瓦蘭博士、攝影師查爾斯·努埃特三人於1908年7月到達敦煌。他用整整3個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閱讀速度,緊張而有條不紊地翻看了所有寫本和繪畫的每一張紙片,將卷子分為兩堆,一堆為精品,一堆為凡品。然後和王道士秘密會談,最後僅以500兩白銀為代價,騙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貴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類3900卷,裝滿十輛駱駝大車後偷運回法國(使用的正是這裡的駱駝),現皆收藏於巴黎國民圖書館。

1909年,日本人大谷光瑞組織探險隊,到敦煌掠取了大量經卷,僅大谷大學就收編7000多號宗卷。1911年10月,大谷探險隊第三次在絲路「考察」時,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又從王道士手中騙買寫經469卷,精美唐代彩塑兩尊。正因有此國之寶藏流落在日本,使日本人對佛教更加充滿神秘和敬畏。這也是改革開放莫高窟解禁對外開放以後,日本人頻頻來敦煌探個究竟的主要原因。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來敦,又從王道士手中騙買走足足四大箱,600多卷經卷。兩次共騙盜圖書、經卷、寫本、刻本達11664號,及綉刺品、繪畫多件。1915年,當斯坦因取道喀什走出中國時,45頭重載駱駝滿載著141箱中國文物,駱駝排成長長的一隊,遠看就象沙漠上的一列火車。其中一頭駱駝背上四個古怪的大木箱,裝的就是敦煌文獻。他走的線路正是阿爾金山北坡絲綢古道------敦煌至若羌、和田、至喀什。使用交通工具正是這裡的駱駝。

1914至1915年,俄羅斯人鄂登堡盜去敦煌寫經在3000件以上,另有絲織藝術精品150餘方,壁畫500餘幅。

美國人蘭登·華爾納1924年到敦煌,用膠布和特殊的化學溶液剝走壁畫。華爾納盜走了26幅壁畫,其中就有極珍貴的323窟唐人畫(張騫西域迎金佛)圖,及幾尊極為優美的唐代彩塑(包括高120厘米的半跪式觀音菩薩),現藏於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及波士頓博物館。運輸工具正是阿爾金山這一帶的駱駝。

據統計,敦煌遺書與紙卷畫約有4.77萬多件,藏文筐頁9648頁,主要分藏於英、法、俄、日、美、丹。 韓、中等8個國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國外,中國現僅存2萬件。在所有的盜寶者中,要數斯坦因盜竊的數量最多,而以伯希和盜竊的價值最高。伯希和是法國乃至整個歐洲著名的漢學家。他精心挑選並盜走的遺書是最精華的部分,有許多孤本,且有19%的遺書標有年月,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駱駝只能是工具,工具掌握在誰的手裡,用途不同,其結果也有所不同。只是可憐的駱駝並不知道它們在幫助帝國主義野心家在偷盜中國的文物。

古人云:千里馬常有,伯樂難遇。千里馬素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傳說,可從來沒聽說過阿爾金山北坡這裡的駱駝半個月時間不吃不喝,還能每天行走千里!真是奇蹟!況且,即便是千里馬,也需要每天晚上喂草喂料。常言道:「馬無夜草不肥!」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這裡的駱駝具有這樣奇特的功能?後來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是這裡的草質和水土的原因。這裡在幾十萬年以來就是荒漠戈壁,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生長著近百種植物。植物的主要品種有:紅砂、合頭草、松葉豬毛菜、膜果麻黃、裸果木、白刺、沙拐棗、貓頭刺、霸王、泡泡刺、蒙古蕕、白莖鹽生草、中亞紫菀木,蒙古岩黃芪,灌木亞菊,鴉蔥、多根蔥、沙生針茅、南山短舌菊、短花針茅、金露梅、克氏針茅、冰草、紫花針茅、疏花針茅、籽蒿、刺旋花、細枝岩黃芪、梭梭、木本豬毛菜、中麻黃、芨芨草、駝絨藜、蒙古蔥、多根蔥、甘青鐵線蓮,磯松、檉柳、蚓果薺,白沙蒿、鎖陽、肉蓯蓉,鹼茅、鹼蓬、刺葉柄棘豆、河柳、唐古特白刺、蘆葦、拂子茅、賴草,鵝觀草、黑野麥、披鹼草、細柄茅、畫眉草、狗尾草、虎尾草、毛果黃芪、甘新黃芪、甘肅棘豆、鐮形棘豆、短鐮莢苜蓿、苦豆子、甘草、小花棘豆、密花棘豆、旱蒿、駱駝刺、沙蓬,刺蓬、星狀刺果藜、灰綠藜、西伯利亞濱藜、翅鹼蓬。駱駝喜好乾旱荒漠地帶上的鹼性植物,自西而東,而從拉配泉至五個廟,這裡具有荒漠戈壁上營養最豐富的鹼性植物,駱駝屬於反芻動物,有四個胃,駱駝的食譜較寬,可食的草種類品種多,這片地方面積大,這一帶的植物基本都能被駱駝食用。打個比方,這裡的駱駝就好比是健壯的體育健兒,健走如飛。這裡駱駝體格雖然在同類中不算大,但個個都是馬拉松運動員,耐力特別好。

另外,我們推測,這裡的駱駝體力耐力如此好的原因也可能與這一帶屬於野駱駝棲息地,或多或少地與野駱駝有關。但還沒有找到科學依據。

正是以上這些歷史的原因,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當地政府(阿克塞縣)把這片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30公里的地段劃定為駱駝養殖繁育基地。一直到今天為止,這裡仍然是駱駝養殖基地。

而且,歷史就是這樣高度的巧合。有一件事,在這裡值得一提:世界旅遊名城----敦煌的駱駝。1980年敦煌旅遊景點----月牙泉的第一峰供遊客騎乘的駱駝,是阿克塞縣國營石棉礦工作的職工趙忠龍(甘肅臨夏人,曾經在寧夏中衛沙坡頭待過。),改革開放後,他辭去國營石棉礦的公職後,從著名的絲綢之路上駱駝的故鄉----阿克塞的駱駝基地購買的兩峰駱駝,騎著駱駝來到月牙泉門口,從事供遊人騎乘駱駝的生意。但生意一開始的時候,三個月時間沒有遊客騎駱駝,老趙硬是堅守陣地,信心滿滿堅持在月牙泉景點售票口守住,不離不棄,在他的堅持下,終於有客人來騎乘駱駝了,而且,那時候是從大門外騎上駱駝進入月牙泉。剛開始每人每次收費2元錢。每個月他按30天給月牙泉管理處繳納管理費。由於他的執著,贏得了當地居民和敦煌市政府的認可。後來,政府才開始鼓勵當地人購買駱駝,當地的商人逐漸認識到景點上駱駝的重要性,隨即從阿克塞駱駝繁育基地購買大批的駱駝,逐步做起了月牙泉駝隊的生意。如今,駱駝在月牙泉山上已經成千上萬,旅遊旺季都出現駱駝擁擠堵塞現象。

同時,趙忠龍還帶頭辦起了月牙泉沙山滑沙項目,沙漠摩托項目。如今,敦煌月牙泉做旅遊的人都掙到錢了,可能早已忘記當年在月牙泉帶頭第一個拉駱駝的人是誰?第一個做沙山滑沙的人是誰?第一個做沙漠摩托的人是誰?

大家都知道,駱駝的駝峰里貯存著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一周時間不進食,就是靠駝峰里的脂肪。另外,駱駝的胃裡面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那是駱駝貯存水的地方,所以駱駝特別耐饑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飲水貯存。這些「瓶子」里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正因為如此,阿爾金山北坡的駱駝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沙漠、戈壁、鹽鹼灘、山地及積雪很深的草地上運送物資時,其他交通工具往往難以發揮作用,而駱駝則是這些地區最為重要的馱畜,發揮著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難以替代的作用。駱駝在氣候惡劣、水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仍可堅持運輸。因此,也被現代人廣泛用於沙漠地區的探險、科學考察、運輸等工作。

因而,阿爾金山北坡這一帶被稱為駱駝的故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潤絲綢古道 的精彩文章:

《今年五一節,我們在多壩溝沙漠中度過》
《我們需要和跟隨中華民族的脊樑》

TAG:德潤絲綢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