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南黃花梨:曾經「深藏鄉野人不識」

海南黃花梨:曾經「深藏鄉野人不識」

故宮黃花梨花幾。

【黃花梨小名片】

海南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香枝木類),樹種拉丁名為: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商品名為:scented rosewood,是海南特有的優質木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因油脂豐潤、氣味清香、色澤深沉、紋理精美、纖維細密、木質堅實、硬度適中、抗蛀耐腐,位列五大名木之一,深受文人的喜愛,成為中國古典傢具尤其是明代高檔傢具和文房用具的首選材料。

【編者按】

海南,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不論是島嶼上的野生植物生態、動物物種、金屬非金屬礦產,還是海域中的海洋生物、海底礦藏、文化遺存等,都蘊藏著無盡的寶藏。本刊將開闢「海南天成珍寶」欄目,介紹舉世公認的海南珍稀資源和文化遺存,旨在「窺一斑而見全豹」,增強世人對海南珍寶的探尋興趣和保護意識。

海南黃花梨,古書一般稱為「花梨」,也叫「花櫚」,後來才被稱為「黃花梨」,以區別泛濫的「花梨木」。海南黃花梨生長周期極其漫長,能製作普通傢具的材料至少生長近百年甚至數百年。明朝末年,海南黃花梨就幾乎被砍伐殆盡。時至今日,海南島上已經難於見到成材的野生黃花梨樹木。

海南黃花梨因其優異的品質和稀缺的現實,成為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木材,市場黃花梨價格連年翻番,上好的材料達到每千克十萬元的驚人「天價」,堪稱「天下神木,寸木寸金」。圍繞著海南黃花梨的尊貴地位和堂皇身價,從古至今都有眾多美妙的傳說和故事。

在朝代更迭中沉浮的黃花梨

由於花紋美麗、色澤柔和、香味淡雅,海南黃花梨很早就被達官顯貴、文人墨客視為珍玩。早在唐代,醫藥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說,「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宋代地理學家趙汝適在《諸蕃志》中說「土產沉香花梨木等,『其貨多出自黎峒』」。可見,至少在唐宋時期,黃花梨就與沉香、紫檀等,被列為貴重珍稀物產並推介。

中國歷代統治階級都強調自己的正統,並以天地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來為自己的主張造勢。朱元璋定鼎南京建立明朝後,與近臣論道經邦,倡言「禮樂之治」,將程朱理學確定為構建王朝政治思想的理論依據。按照五行相生的序列,朱明王朝屬土,對應顏色是黃色。因此,明代的皇親國戚對黃花梨情有獨鍾,備加追捧,使海南黃花梨成為當時最受推崇的木料。特別是隨著皇家園林建築的興起、航海技術的發展,為大量採用優質木材提供了現實需要和客觀條件。海南黃花梨不僅具有不易變形開裂、加工性能良好,軟硬、輕重適中,適宜製作榫卯等特點,更以其獨特的曖黃色調,淡雅的清香氣味,豐富的肌理紋線,容易進行深顏色和淺顏色的調配,可表現出淺黃、深黃、深褐色,且適合鑲嵌,因此成為彰顯皇家的氣勢與身份的首選材料,後來逐漸被統治者和富庶階層使用。

由於是皇家用材的首選,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也紛紛效尤,使得成材漫長、本就缺稀的黃花梨幾乎被採伐殆盡。到明朝晚期,海南島上的黃花梨資源已近枯竭。到了清代早期,除了朝庭儲存有少量黃花梨大料外,民間已看不到成材的黃花梨材料。

清代時期,一些官員和皇親國戚對五行相生相剋和對應顏色日益信奉,認為清帝屬北方水,對應顏色應為黑色,轉而對深顏色的紫檀、老紅木逐漸重視。上流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也發生了變化,逐漸影響著人們和社會對家居色調和木材顏色的喜好。加上黃花梨已基本絕滅,紫檀取而代之成為首選木材,傢具風格和用材也為之一變,宮廷傢具講究雕飾繁美,富麗堂皇。而黃花梨逐漸退出蘇廣和北京地區,只是在海南、雷州半島地區被民間用於製作傢具、生產工具和棟樑門窗。

然而,珍藏在朝廷庫房裡的黃花梨材料並沒有被徹底遺忘。清朝末期,大權獨攬的慈禧以年久失修為借口,下令將定東陵隆恩殿和東西配殿拆除重建。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工藝高超,規模龐大,豪華富麗,用料珍貴。三殿中的梁枋架木、門窗隔扇,全部採用名貴的黃花梨木製作;三殿中的彩畫,也改成等級最高的金龍和璽彩畫,不披麻、不掛灰,直接在黃花梨木上瀝粉貼金,更顯得豪華壯美,氣勢非凡。在黃花梨已成為絕世稀有的清末,慈禧仍在陵寢建造中大量使用名貴的海南黃花梨木,奢侈和揮霍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明式古典傢具讓黃花梨揚名

中國古典傢具,不論是髹漆傢具,還是木質傢具,都傳承著一貫的文化和藝術風格,體現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韻。特別是明式傢具,非常注重意境的發揮和表達,既是生活實用器,又是文化藝術品,堪稱是中國傳統思想與工匠技藝文明的完美體現。

明式傢具用料考究。大多用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等硬木,也有採用楠木、樟木、榆木、胡桃木等其它硬雜木。其中以黃花梨效果最好。黃花梨色澤柔和、紋理清晰、木性穩定,堅實而富有彈性,對傢具的造型、結構、工藝和外觀美感、內涵意境、藝術效果都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可以不施用油漆,僅抹上透明蠟,彰顯木材本身的色澤紋理質感和自然美。

當代著名文物鑒賞家王世襄認為,中國好的明式傢具都是使用海南黃花梨製作。現在被世界各地收藏的能代表中國古代經典範例的傢具,絕大多數是明代至清代早期用黃花梨製作的傢具,基本不加漆飾,注重木材的天然色澤和紋理的美感,簡約、清雅、拙樸。雖經歲月的蠶食,增添了滄桑的印記,但魅力不改、風采依然,至今仍顯得格調自在、意境高遠,令人愛不釋手。而成就中國傢具「永恆的古典之美」的,除了工藝、造型、結構等因素外,當歸功于海南黃花梨。正是由於海南黃花梨,造就了中國傢具的輝煌巔峰,為中國古典傢具增添了永恆的魅力。而中國古典傢具,則為海南黃花梨「著書立說」,讓海南黃花梨漂洋過海、名揚天下。

曾經「深藏鄉野人不識」

由於朝庭和達官貴胄的青睞,海南黃花梨遭遇過度採伐,加之成長周期長,成材率低,及至明朝後期,能用於製作傢具的海南黃花梨大料幾乎消耗殆盡,以致「千金難覓黃花梨」。隨著資源枯竭尤其是清朝紫檀傢具的興起,黃花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一度被認為已經絕跡。即使是在產地海南島,人們對黃花梨的認知也日漸式微。

許多當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稱為花黎公、花黎母或「降壓木」的樹木,就是曾經身價高貴、身份顯赫的黃花梨,僅僅當成一般中藥材或耐腐耐用的本地木材。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被當成中藥材收購的海南黃花梨,最高等級也不過每斤二三角錢,普通等級的只有幾分到一角余錢。在海南黎族群眾聚居的山區,時常有人把深山狩獵、田野耕作偶遇的黃花梨樹頭、樹根等,順手採集回來,集存到一定數量後再出售給中藥材收購站,作為閑暇之餘賺取零錢、彌補家用的副業收入。而少量零星生長的細小黃花梨樹木,則大多用於製作犁、椿、牛扼等農具,以及鍋蓋、飯勺、板凳等簡單傢具,甚至當成柴火燒掉。一些老舊房屋偶爾存留黃花梨製作的橫樑、門窗,或個別人家祖上遺留的黃花梨八仙桌、米櫃、床椅等大件傢具,也因年代久遠、保管不善、包漿濃厚等,被當成普通木料對待,根本想不到會是珍貴的黃花梨。

1963年,海南代表團把黃花梨當作中藥材,拿去上海博覽會展覽。上海一家傢具廠慧眼識寶,悉數收購。北京一家工廠發現後,隨即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國務院迅速組織專家赴海南考察,證實島上仍有少量野生樹木,海南黃花梨並未絕跡。從此,海南黃花梨被列為國家二類珍貴保護植物。

隨著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研究》出版,人們認識到中國最好的明式傢具是用海南黃花梨製作的。一些嗅覺敏銳的商人由收購收藏明式傢具,轉而收購囤積海南民間的普通黃花梨傢具和原材料,以致海南民間尚存的一些舊料和小料,甚至連陳舊的門窗料、農具料都幾乎收購殆盡。從此,「深藏鄉野人不識」的海南黃花梨,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海南黃花梨整料摺疊椅(上世紀70年代)。

海南黃花梨製作的供台和八仙桌。

那些令人唏噓的故事

伴隨海南黃花梨價格持續十多年的不斷攀升,各地屢屢傳出令人唏噓的故事。

海南某縣級市的一棟老舊辦公樓,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近百名機關幹部職工天天上下班,從未留意毫不起眼的樓梯扶手,更無人考究和知曉扶手的材質。突然一天早上,人們驚呼樓梯扶手不翼而飛。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神木海南黃花梨。

海口市西南郊的羊山地區,是海南島上古時代火山爆發熔岩遺留最多最廣的地方。這裡石多土少,漏斗式的地質地表,導致長年乾旱貧瘠,莊稼生長困難,卻為耐旱耐熱抗風的海南黃花梨提供了獨特的生長空間。這裡零星生長的野生黃花梨,油性大、密度高、紋理深,成為早先村民起屋建房的首選木料。個別不法之徒開始惦記起當地村民的老舊房屋,時常幹些坑蒙拐騙、偷梁換柱的勾當。有的村民一覺醒來,住屋的門板已不見蹤影;有的村民在村頭吃完喜宴歸來,家裡的窗戶已不翼而飛。更有甚者,一位孤寡老漢清晨兩眼一睜,大驚失色:房頂上的大梁已被一根細細的鋼管替換,而架設其上的瓦片卻絲毫無損。

坐落在海南省儋州市境內的熱作兩院植物園,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陸續移植栽培了上千種世界各地的珍貴樹木,其中有3棵海南黃花梨,樹齡達70多年。為了防範意外,植物園配備有專職安保人員,安裝有監控攝像頭,伺養著守園的狼犬,實行全天候安保警戒。然而,就是這樣嚴密的防範措施,這3棵珍貴的海南黃花梨仍然難逃厄運。2014年5月,犯罪分子第一次光顧該園時,就盜砍了價值200多萬元的兩棵黃花梨。6月,犯罪分子再次潛入該園盜砍僅剩的一棵黃花梨,因樹木倒地發出響聲,被安保人員發現追趕,罪犯倉皇逃走。經公安機關數月偵察抓捕,全案告破。這個由鄰縣8名不法分子組成的犯罪團伙,分工具體,組織嚴密,專門偷盜鋸伐海南黃花梨樹,短短半年時間,就在全省流竄瘋狂作案80餘起,案值粗略估算上千萬元。

海南黃花梨新料製作的皇宮椅。

海南黃花梨天然根系作品。

黃花梨和它的「替身」們

黃花梨,原本是特指生長在海南的蝶形花科黃檀屬香枝木類樹種,海南當地黎族群眾稱之為花黎母、花黎格。此樹木在表皮(樹皮)之內有一層白色或淡黃色綿軟疏鬆的形成層,也叫邊材,紋理不明顯,是樹體供應水和無機鹽的運輸「通道」,容易被蟲蛀,無實用價值。形成層或稱邊材之內,是木質部分,當地人稱之為「格」。格木的色澤通常較深且呈褐色,質地堅硬,紋理清晰,是堪作「材料」的主要部分。通常說的黃花梨,就是指這部分材質,故而又稱「花梨格」。

隨著黃花梨資源的稀缺,家具行內逐漸尋找相似或相近的木材替代黃花梨。於是,海南周邊的一些黃檀類樹材,或類似黃檀、香枝木的木材被逐漸開發應用,市場上也統稱黃花梨並在一定範圍內被接受。從明末清初開始,大量的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黃檀木材就源源進入中國。到了現當代,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黃檀木材資源也日益匱乏,人們又把目光擴展到南美、非洲等低緯度熱帶地區,把一些黃檀類木材甚至紋理相近但根本不同種屬的木材,都用於頂替黃花梨,以至現今市場上魚龍混雜。即使是一些號稱黃花梨的明清老傢具中,也有不少是此類木材頂替的。但這類木材畢竟遠遠不如海南生產的黃花梨,無論紋理、油性、香味還是材質,都難於相提並論,其市場價格也相去甚遠。

為正視聽,業內人士包括收藏界、傢具界和木材業等,只得在黃花梨之前冠以產地名加以區別。於是,便有了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柬埔寨黃花梨、馬來西亞黃花梨、印度尼西亞黃花梨,以及所謂的巴西花梨、非洲花梨等,不一而足。現在,業內比較一致的共識是,能稱之為黃花梨的,只有海南和越南生產的蝶形花科黃檀屬香枝木。其他產地的所有木材包括黃檀木,無論紋理、機理、油性、材質如何相似,都一概排除在黃花梨之列。

海南黃花梨,人世間的神木,大自然的精靈,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文玩市場的繁榮,仍將繼續精彩……

【海黃知多少】

海南黃花梨市場上簡稱為海黃,主要是區別于越南花梨而言。海南黃花梨的紋理疏密、油性大小、色澤深淺、孔眼粗細等,並不是因為種類不同而導致的,而主要是生長環境、樹齡大小、取材部位的不同而產生的。即使是同一棵樹,不同部位尤其是根部與梢部、樹榦與分支的紋理、色澤、油性、孔眼等,都相差甚遠。

黃花梨的紋理:疏密無序、曲直無常,色澤深沉、柔和美麗。有的「虎皮」斑斕萬狀,有的「鬼臉」變化萬千,美不勝收。所謂「虎皮」,是黃花梨不規則的紋理形成的像老虎皮一樣的花紋。所謂「鬼臉」,是黃花梨生長過程中樹榦分叉及結疤形成的更加密集的花紋。這些花紋有直有曲、有疏有密、有粗有細、有深有淺,有的像山水畫,有的像人物照,有的像鳥獸圖,千姿百態。海南東北部生長的花梨因為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生長相對較快,因而紋理顯得粗疏有序、材質色澤偏黃,紋理與材質色差不大。而中部、西南部的花梨因為山高林密、土地貧瘠、雨量偏少,成長緩慢,紋理顯得細密多變,材質色澤顯紅褐色或偏黑,紋理與材質色差明顯。

黃花梨的香味:海南黃花梨不論是新鮮木材還是陳年老料,不論是埋藏於地下,還是暴露在曠野,只要去除表層的包漿,靜心屏息就能聞到一股沁人心扉的清香。海南黃花梨燃燒散發的煙氣,讓人幾乎感覺不到焦味和火氣,只有寧靜致遠的清新芳香和卓爾不凡的怡神超脫。因此,有人專門收集黃花梨鋸末提煉精油或製作優質香料,也有人根據香氣來鑒別真假海黃。需要指出的是,裸露存放的黃花梨原木或成品傢具等,隨著空氣的氧化作用,表層會形成氧化膜或稱包漿,黃花梨香氣會日漸淡稀,甚至完全消失。只有刮掉表層形成新的切面,香氣才會重新散發出來。

黃花梨的材質:海南黃花梨密度為0.82-0.94克/立方厘米,少數根料或結疤較大的材料會入水即沉,多數會顯現半浮半沉,或者完全浮出水面。黃花梨富含油性,毛孔細小,材質緻密,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很強的穩定性,常溫常態下基本不變形、不開裂、不蛀蟲,是最適合雕刻鑿銼的木材之一,也很容易打磨拋光。即使是原木,把玩盤磨一段時間後,也會顯得油光鋥亮,溫潤如玉,甚至會有熒光感、琥珀質感等,不上漆不打臘也很好看,因而是製做傢具和雕刻工藝品的首選木材。(陸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在線 的精彩文章:

「五一」小長假儋州共接待遊客9.8萬人次 同比增長9.8%

TAG:海南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