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義嗎?

「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義嗎?

原標題:「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義嗎?


三國時期時任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從228年春到234年冬先後五次北伐中原,發動了五次對曹魏的戰爭,《三國演義》稱之為六出祁山,甚至諸葛亮最後死於第五次北伐上,諸葛亮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年僅54歲,真正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人說,是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拖累可蜀漢,一直後來蜀漢的衰亡,那麼諸葛亮真的是如此不智嗎?諸葛亮一直北伐中原的意義何在?


其一、劉備遺願和漢室正統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諸葛亮堅持要北伐中原,在出師表中有說明了一部分,即完成先帝劉備的遺願,並且打響蜀漢的正統之名,以漢室正統立足天下。

其二、以攻代守,擾亂曹魏發展



曹魏皇帝曹睿對蜀國採取據守要塞,轉而大力恢復魏國自身實力。而蜀漢地少人稀,此消彼漲之下,蜀漢後繼無人,只有被曹魏滅亡的結局。諸葛亮只能趁著曹魏當時還處於復興前的動蕩時期,準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或許戰局順利,就算不能覆滅曹魏,也能夠搶下足夠多的地盤,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的將蜀漢的國運延續得更久一些,因此,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一種無奈而必然的選擇。


其三、轉移蜀漢國內矛盾


蜀漢政權由第一階級的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二階級的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的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所組成的。劉備死後,這三方勢力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諸葛亮時不時的北伐中原,可以適當的將蜀國內部的三方矛盾轉移到對曹魏戰爭的外部矛盾去。而若是僥倖打下了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這三大集團之間的矛盾必然會大大縮減,甚至進而使得蜀漢更有問鼎中原的機會。


諸葛亮北伐中原,在迫使曹魏消耗國力的同時,引起曹魏的社會動亂,從而減緩曹魏的恢復速度,還轉移了國內日益尖銳的矛盾衝突。而一有機會的話,便可以進入關中、逐鹿中原。再不濟也可以鞏固對自己蜀漢政權的掌控,所以諸葛亮北伐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白分享 的精彩文章:

「母儀天下,命犯桃花」——楊廣被戴了幾頂綠帽子?李世民入手否?
秦始皇的祖宗之一,秦武王贏盪,裝逼不成反被九鼎給砸死

TAG:阿白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