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資中的因與果

投資中的因與果

我與劍氣留形(無憂樹協作組成員)常有交鋒,專業上我不如他,所以常敗下陣來。即便如此,我還是喜歡交鋒,因為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有些東西反反覆復才能理解到位。

我在學佛時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真正的次第關係通過各種閱讀根本得不到,頂多多一點門外功夫。一個經典可能讓人有感覺,滿心歡喜,很受益,但與真正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將基礎的工作忘掉,一開始就開啟最高處的內容,次序混亂,最終很難有機會明白其真正的內核,不明白內核就難產生信心,沒有信心還會不斷漂泊尋找「依靠」。

佛法中的「人身難得」是一種比較初級的觀察,但很奇怪,很多修行人也不懂這個觀察的竅決,甚至不知道「人身難得」的概念,只知道燒香念經祈福。內涵沒弄清楚,但還是去相信,那就是迷信,這是迷信廣義的定義。沒有「人身難得」這個知識就很難理解生活中種種顛倒,更不知道如何把握與珍惜生命?每個人不都是這樣生老病死嗎,有何難得?但通過橫向、縱向的比較,通過譬喻與推理,反覆在思維中觀察,最後就知道確實如此:這人身很難的,必須要珍惜,否則就是空耗的,無有意義的。有此定解的人絕不會輕易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身體,更不會自殺,而是充分利用這個身體做有意義的事。

所以某種見解真有了,一切都圍繞見解而呈現。我們的失敗與成功,歡快與悲傷其實都在其中無餘顯現。

無憂樹這個名字非常形象,代表了我們對於因果關係的一種見解。因為無憂樹的種子非常小,但是經過很多年後,它會長得非常大。其隱含的意義,就是種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因與果不是立即發生的,中間的過程是勤做與等待。任何現象都起於微小的種子,一旦種子種下,就會產生一個決定的果。但站在此時現象的迷霧裡,我們是不會清楚具體是哪個因產生現在的果,正因為如此,人們對因果並不會太在意,常常否認它的客觀性,這也是長線規劃很難被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從因上講,第一步就選擇正確道路是很重要的,這確實需要一些福報,彎曲並不是問題。我過去就因為選擇錯誤而有很多痛苦的經歷,要從過去習氣里跑出來得花上不少時間。這是投資與修行相似處,看到自己的不足,並用有效方法對治,對治過程即是修行。

同時不能太多機巧,既要接納,又不能虛妄,但因長期浸淫在社會,必然是擅長了「巧」的東西,忘記了質樸的元素,這才有了讓投資「回歸」的必要性。

「巧」有修飾之意,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本身是不謬的道理。巧勁用過頭了,就有妄言等意思在裡面,是妄不是真,真的東西出不來,真的東西出不來,何談「仁」呢?自己變現出來的就是假的,最後可能崩壞,帶來痛苦。此邏輯關係其實也足夠紮實,理就是這個理。有一天和朋友談論,我說價值投資觸及核心。他說,那你告訴我一隻好股票吧。我說,那咱聊點別的話題吧。

在我剛入道那會(2005年),因為懵懂坑過舅舅,直至現在,給舅舅買的那隻股票還在底部。幸蒙舅舅顧念大局,從不提虧損的事。那時候我學得最多的就是技巧,心存各種僥倖。因此也經常作為消防隊員四處滅火,救企業於危難:修飾數據,提供各種解決方案,設計各種產品,重組團隊……最後還有關鍵一環:擦屁股。客戶指著鼻子罵,罵完,咱繼續談,給出ABC選一個吧,客戶左看右看,你滾開,把你老闆叫出來。日子還是蠻艱辛的。

總結原因我總是不厭其煩的拿出兩字論述---「因果」。我歷來有一些誠心期望與客戶成為朋友,可企業投機體系讓這種願景難以實現。曾經洋洋洒洒寫過一篇因果規律與企業經營的文章,當時年輕,以為老闆可能會有一些「沉痛反思」,但我忽略了習氣的慣性,結果沒有成功。

我當時認為資產管理企業最大的能力是穩健經營,提供穩健的回報,所以其體系必然是圍繞穩健做文章,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營銷手段,而且當時本身已經有了一個資源豐富的合伙人群體,但核心交易體系卻將穩健排除在外。因為沒有穩健種子,制度的安排是不可能控制種子的習氣的,果實就是苦澀,再多的資源最後也乏盡。

所以現在看企業,我常常會以「因果」準繩來進行觀察,以此建立一些「正見」的基礎,它決定了我們對於「生意」的不同認識,也決定了我們思維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沒有一個比「因果」關係更為確定的東西。所以無憂樹不論系統結構還是主要意趣都是堅持「善」的東西,這樣可以在紛擾的世界中尋找一片真誠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憂樹 的精彩文章:

TAG:無憂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