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城是河西漢人最堅強的堡壘,曾抗擊吐蕃33年

此城是河西漢人最堅強的堡壘,曾抗擊吐蕃33年

西域,是中國疆界的最西端,也是中原通向亞歐大陸腹地的前進基地。而河西走廊,則是絲綢之路上聯繫中原與西域的要道。不僅如此,這段狹長的走廊,還把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南邊的青藏高原民族隔絕開來,防止了兩者聯合起來對中原構成威脅。由於這一地區的戰略意義,自從漢武帝時代霍去病大破匈奴奪得河西以來,古代中國強盛之時,無不奄有河西。

到了盛唐之時,河西地區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此時,河西的南面,是青藏高原歷史上最強大的吐蕃政權;北面,是先後崛起的後突厥汗國和回鶻汗國;西面,則是唐朝控制下的西域。

為了隔絕吐蕃和突厥,聯通西域,唐朝設立了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駐地設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統領鎮兵七萬三千人,在當時的十大節度使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安祿山擔任的范陽節度使(九萬一千四百人)和哥舒翰擔任的隴右節度使(七萬五千人)。

天寶十節度使

憑藉手中強大的兵力,河西節度使牢牢地掌控著戰略要道河西走廊的形勢,令吐蕃無可奈何。但這一切,都因為安史之亂這場改變中國歷史的大動亂而不復存在,安史之亂不僅將大唐帝國的歷史攔腰截斷,也將整個中國的歷史攔腰截斷,在以後的千年中,漢人都無法在西北地區恢復漢唐時代的榮光。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鎮守西域、河西、隴右的唐軍精銳陸續東調參與平亂,從而使這一地區出現軍事空虛達八年之久。而此時吐蕃王國卻恰恰處在鼎盛時期,他們趁機不斷對這些地方展開軍事攻擊,逐漸將這些孤立無援的地區攻陷。

河西十一州

到763年唐朝平定安史之亂時,唐隴右諸州已經全部淪陷於吐蕃,河西危在旦夕。但安史之亂剛一結束,唐朝尚未來得及鞏固西北邊防,就又爆發了僕固懷恩之亂,為了從背後牽制這股人數達十萬的叛軍,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毅然派出了河西最後的五千精兵,結果損失殆盡,764年河西節度使駐地涼州落入吐蕃之手。

唐朝下令河西節度移鎮沙州(敦煌),繼續抗擊吐蕃。由於隴右和涼州失守,此時河西手中已經與唐朝中央交通斷絕,得不到朝廷的支援。不過,此時唐朝在安西、北庭地區的統治依然穩固,因此沙州唐軍可以得到來自西域唐軍的一定支持。現代敦煌出土的文書,便有沙州唐軍請求西域唐軍派遣「援沙州兵馬二萬人」的求救書。這樣一來,沙州變成了西域唐軍抗擊吐蕃的前線。

766年,吐蕃攻陷甘州、肅州。776年,吐蕃又攻陷了瓜州。在這樣的情勢下,沙州(敦煌)城作為河西走廊上漢人最後的家園,依靠西域的有限支持,又整整堅守了十二年之久。沙州城三次陷落於吐蕃,又三次被收復,直到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在耗盡最後一絲力量的情況下,沙州才最終失守。

在唐朝的史料記錄中,認為沙州早在公元781年就已經陷落了,直到二十世紀初敦煌遺書被發現後,人們才得知在與朝廷完全斷絕聯繫後,沙州還堅持了七年之久。

從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到788年最終陷落,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沙州城,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竟然整整堅守了33年。

沙州的失守讓西域失去了最後的屏障,吐蕃隨即大舉進攻西域,790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鎮中的于闐,同年,吐蕃又勾結葛邏祿攻陷北庭。792年,西州落入吐蕃手中。

三十三年之久的堅守,凝成了沙州這座沙漠中孤城的不屈傳統,吐蕃在河西地區採取的奴隸制統治方式,愚昧而殘暴,根本無法長期維持其統治秩序。

西域唐軍最後一座城池龜茲陷落40年後(848年),沙州漢人張議潮率眾起義,一舉收復沙州、瓜州,吐蕃在河西的統治,在此後十餘年裡,終於被徹底推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史論事 的精彩文章:

此戰本可改寫歷史,彼得大帝險些被俘,靠賄賂逃出生天
中國歷史上沒有「和親」的三大王朝

TAG:論史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