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姓氏——姓氏的發展

華夏姓氏——姓氏的發展

姓氏的發展

華夏姓氏-姓氏的發展

姓字本義

《說文》中有「姓」字,從女旁,生亦聲。此字始出現時已比較晚。殷墟甲骨卜辭文字中雖已有幾片殘辭中見到「姓」 ,但與《說文》所列這種會意兼形聲的「姓」字似有不同,由於甲骨卜辭殘破,其在卜辭中用法多不詳,僅一片略能知道是作女子之名或字,此種加了女旁(性別符號)之字,一般只作為女子個人名號使用,不同於《說文》中的姓字。西周古文字中尚未見姓字。春秋時代中期末葉的齊器銘文中有一漢字,左邊是「亻」字旁,右邊是「生」,不從女,從人。這個漢字亦見於戰國時代璽印文字。戰國時代晚期秦詛楚文方有「姓」這一漢字。由此可知,「姓」字古義上要需從對文獻記載爬梳整理去求得。

楊希枚著《姓字古義析證》,對「姓」字在文獻中的用法詳加整理,得出結論是「姓」字古義有三:其一,訓子或子嗣;其二,訓族或族屬;其三,訓民或屬民。

姓在先秦的含義

朱鳳瀚著《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將「姓」字在先秦時代的含義如下:

其一,實前義是女子所生的子女。《說文》:「姓,人所生也。占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戶,因生以為姓,從女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所謂「人所生也」即母所生之子女。《左傳·昭公》所謂:「問其姓,對曰:『餘子長矣』。」《左傳·昭公》:「二後之姓,於今為庶。」《禮記·喪大記》:「父兄子姓立於東方。(鄭玄註:子姓,謂眾子孫也。姓之言生也。)」等例中之「姓」皆屬此種本義。

其二,「姓」即是子女,子女相為親,相組為族。所以廣其義,姓可作族屬、族人解,亦可以進一步將之理解為泛稱的「族」的意思,如殷墟卜辭中之「多生」西周春秋金文中之「百生」。在卜辭中「多生」是指占卜主體(王)的親族。西周金文中的「百生」,從銘文內容看,可以用來稱本族族人,也可以泛指沒有親族關係的其他族的族人。至於東周文獻中所見的「百姓」,則不僅可以有以上「百生」之義,而且有的含義更廣泛,幾乎近於今日所說之百姓,即民眾,舊解或將」百姓」釋為「百官」,其說不可信。

其三,「姓」本義既為女子所生子嗣,則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組成的親族也可以稱為「姓」。以表示其同出於一個女性始祖的這種特殊的親屬關係。這是「姓」的另一引申義。此種親族組織強調女性始祖,則當如許多學者所推擬的。其最初必形成於母系氏族社會中,即夫從妻居,子女屬於母族,世系以母方計。對於這種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組織的名稱,楊希枚先生主張稱為「姓族」 。典籍所記姬姓、姜姓,最初應皆屬母系姓族,姬、姜則是此種母系姓族之名號。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妻從夫居,子女不再屬母族而歸於父族,世系以父方計,所以母系姓族遂轉為父系姓族。此後,父系姓族仍然使用著母系姓族的名號。今日所見古姓族名號如姬、姜、姒、媯等皆帶女旁,雖造字時間不早,但從女可能表明其本原與母系姓族有關。父系姓族所以沿用之,則當是因為在母系向父系轉變之初,子女雖已屬父族,但仍以其母之姓族名號為族名,後延續作為父系姓族的名號,同於傳說的黃帝諸子異姓之例。在商代、周代這一歷史階段,諸父系姓族實皆已分化為若干獨立的、以宗族形態存立的分支(即卜文所謂氏)但姓族在商代的作用仍比較明顯,仍有實體性質,可以認為是一種高層次的家族。姓族到周代後多只有名義上與觀念上的作用,已非實體,不具有組織上共同的聯繫與政治、經濟或宗教生活,亦即不屬於所謂的家族。

其四,「姓」在東周文獻中有時是指姓族之名號,如《國語·周語下》言「賜姓曰姜」之「姓」,即應理解為所賜姓族之名號即姜。又如《左傳·哀公》「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於吳,故不書姓」很明顯「姓」在這裡是指吳女所屬姓族之名號,即「姬」。所謂姓族之「姓」與作姓族名號講的「姓」是一實一名,屬於兩種概念範疇,所以會發生此種混同,當如楊希枚先生所言是由於名代表實,積久而以實為名,於是產生姬、姜之類姓之名號就是姓的概念。司馬遷在《史記》中常言姓某氏,沒能區別古代姓與氏之不同,但他所說的「姓」意思即是指姓族之名號。

氏在先秦的含義

「氏」字最初造字時本義已難知。《說文》以巴蜀方言訓解之,當非其本義。此字在殷墟甲骨刻辭中僅一見,刻辭殘破,含義亦不明。西周文字中「氏」字巳較常見,其字義與東周文獻中「氏」的含義有彼此相同者,故並在一起分析,其主要用法大致是:

其一,指稱個人。有多種用法:如可以接在官名後,作官稱,像師氏、尹氏等。《左傳·昭公》講少昊氏諸鳥官名,亦是鳥名加氏為稱。接在爵位後表示尊稱,如「侯氏」。接在字或親稱後表示一種較親近的稱謂,如伯氏、叔氏、舅氏。接在姓後,指屬於該姓族的女子,如「姜氏」「姞氏」「任氏」等等。接在作為家族組織講的「氏」之名號後,指稱屬於該家族的個人,如叔孫氏、雍氏、庄氏。 除以上用法外,東周典籍中稱上古傳說中的帝王、部落首領亦在其名後加氏為稱,如「黃帝氏」、「少昊氏」、「共工氏」等。

其二,與表示姓族之「姓」義同,如《左傳·昭公》:「姜氏、任氏,實守其地。」(杜預註:姜,齊姓;任,薛姓。)又如《國語·周語上》:「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此「姜氏」即「姜姓」,但這種用法較少見。

其三,指一些上古的部族,《國語·周語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除此所謂有夏氏、有呂氏外,《左傳·襄公》的所謂陶唐氏、御龍氏、豕韋氏、唐杜氏等等,以及《史記·五帝本紀》中所述諸上古國族,均未必是單純的血緣組織。劉師培《釋氏》論及此種氏:「是氏即所居之土,無上則無氏。」其實質乃是一種非單純血緣關係的政治區域性集團。先秦典籍在記述商周時代的歷史時,已很少使用此種含義的氏的概念,只是偶用以稱一些邊遠地外的部族,如《國語·周語上》中「犬戎氏以其職來王」之「犬戎氏」。

文字:楊慧慧

編輯:王藝錦

審核:袁霜斌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贊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吧,,想要了解更多華夏文化知識,請關注漢文化小百科(′?ω?)?如果你有想推薦的漢文化知識也歡迎投稿,我們將會斟酌篩選後推送。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文化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華夏姓氏——姓氏的分類

TAG:漢文化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