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些「中藥雙胞胎」長得太像了!教你快速鑒別常用中藥

這些「中藥雙胞胎」長得太像了!教你快速鑒別常用中藥

導讀:在中藥的世界裡,總有那麼些中藥不是雙胞胎,卻有著雙胞胎的一些特點,讓人一迷糊就傻傻分不清了。又或者是同一種藥物,經過不同的方法處理後,其藥物功效便大相徑庭。紅塵俗世已千般紛擾,豈料中藥的世界也這般複雜。但那些常用的中藥終歸還是要楚漢分明,如何來區分?且聽本文作者詳敘!

臨床常用的中藥,藥房或藥店皆有專人把關,一般不會出現差錯,但有些中藥或名稱相混,作用不一,或形態相似,功能不同,稍不留心易誤用誤服,常可導致不良反應, 因此,掌握一些常用中藥的鑒別知識,既能提高臨床療效, 也可防止意外發生。

(一)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1、外形鑒別

生半夏:球形塊莖,質堅實,斷面色白,高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類圓形或腎形厚片,表面乳白色,周邊黃棕色,中間隱顯黃白色筋脈點,氣微辣澀。

姜半夏:形如法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澤,透明,斷麵灰黃色或淡黃色,角質樣,質脆。

法半夏:形如生半夏,內外皆呈黃色或淡黃色,粉性足,質鬆脆,味淡。

2、功能鑒別

生半夏:有毒,多外用,以消腫止痛為主。

清半夏:系生半夏經礬制(泡、煮、腌)後之品,消除了辛辣刺激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臨床用以燥濕化痰。

姜半夏:生半夏經姜制(姜礬煮、姜礬腌、姜礬蒸、姜炒)後之品,臨床用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

法半夏:古之法半夏以皂莢、白礬、薑汁、甘草水遞次浸泡以制其毒,稱為法制。今則用石灰甘草水浸泡、攪拌, 至口嘗僅微有麻舌感後,切片陰乾或烘乾即成。臨床用以祛寒痰、濕痰,同時也用它作調脾合胃之品。

(二)白附片、白附子

1、外形鑒別

白附片: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側根,附子炮製品之一,無外皮,色黃白,半透明切片。

白附子:本名禹白附,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之塊莖經炮製而成,卵圓或橢圓形,切片色白粉質,堅實,味淡麻舌。

2、功能鑒別

白附片:屬溫里葯,具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之功。性味辛熱燥烈,入葯需先煎0.5~1 小時,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不當,可致中毒。

白附子:為化痰止咳藥,具祛風痰、燥濕痰、止痙、止痛、解毒散結之作用,多用於中風痰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本品有小毒,煎湯或研末吞服,均應炮製後用。

(三)川貝母、浙貝母

1、外形鑒別

川貝母:按產地和形狀分為三種,即松貝(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鱗瓣2,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呈新月形,頂端閉口,基底部平);青貝(扁球形或類圓形,兩鱗片大小相似, 頂端閉口或微開,基部較平或圓形,表面色白);爐貝(長錐形,瓣形似馬牙,表面白色)。

浙貝母:按形態分為兩種。即珠貝(為完整之鱗莖,呈扁球形,外層兩鱗片葉對合,質堅實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富粉性),元寶貝(為單瓣肥厚之鱗葉,呈元寶形或菱形,外呈類白或淡黃色,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足)。

2、功能鑒別

二者皆為清熱化痰止咳之品。其區別如下:

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適用於內傷陰虛久咳。

浙貝母:性味苦、寒,多用於外感風熱咳嗽。

(四)竹葉、淡竹葉

1、外形鑒別

竹葉:即苦竹葉,為禾本科植物苦竹葉之嫩葉,以葉入葯,干葉呈長捲筒狀,展開為披針形,頂端尖銳,基部圓形,麵灰綠光滑,下面粗糙有毛,邊緣一側有鋸齒,質脆有彈性。

淡竹葉:系多年生草本,全草入葯。莖圓柱形,表面淡黃色,有節,節上抱葉鞘,斷面中空。葉多皺縮捲曲,葉片披針形,表面淺綠色或黃色,沿葉鞘邊緣有白色長軟毛。

2、功能鑒別

竹葉:味苦,性涼,無毒,功能清熱解毒,明目利竅, 以清心除煩見長,治溫病邪陷心包致熱盛神昏的清營湯即用此品,若錯用淡竹葉則可釀成事故。

淡竹葉:今人處方多以「竹葉」名之,故易與苦竹葉混淆。本品甘、淡、寒,無毒。功能清熱除煩,利尿,以清熱利尿見長,用於熱病煩渴、口瘡、尿赤、尿黃等。

(五)大茴、莽草

1、外形鑒別

大茴:聚合果由8 個蓇葖果聚成,各分果近乎等大,呈放射狀排列於中軸上,外表棕褐色或紅褐色,有不規則皺紋,頂端鈍或鈍尖,上側開裂,有較短的鉤狀彎曲果柄。每個蓇葖果含種子一粒,扁卵圓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澤,聞之香氣濃郁,口嘗先辣後甜。

莽草:聚合果由10~13 個蓇葖果排列於中軸上,頂端有一較長且向後彎曲的鉤狀果柄,種子扁卵形,種皮褐黃色,聞之香氣不濃,口嘗先酸後甜,無辛辣感,有大毒。

2、功能鑒別

大茴:功能散寒止痛,理氣溫胃,臨床多用於寒疝腹痛,中寒嘔吐,飲食不化,胃脘脹痛等。更多的是用作食物調料。

莽草:又名「紅茴香」,因其外形與八角茴香極相似, 曾有誤用致死的病例報道,故應提高警惕,加以鑒別。

(六)京大戟、紅大戟

1、外形鑒別

京大戟: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簡稱大戟,又稱紅芽大戟,為大戟科植物大戟之乾燥根。呈不規則長圓錐形,根頭常見莖的殘基及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支根少,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為纖維性棕黃或類白色。

紅大戟: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紅大戟之乾燥塊根, 呈長圓錐形或長紡錘形,表面棕紅色或灰棕色,有扭曲之縱皺紋,頂端可見莖痕,質堅實,易折斷,斷麵皮部紅褐色, 木為棕黃色。

紅大戟系近代藥學所收錄的新品種,古醫籍方書所用皆為京大戟,使用時應注意。

2、功能鑒別

京大戟: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治水腫、胸腹積水、痰飲積聚、癰腫瘰癧。

紅大戟:瀉水逐飲,解毒散結。主治水腫脹滿、痰飲喘急、癰瘡腫毒。

(七)白豆蔻、草豆蔻

1、外形鑒別

白豆蔻:果實類球形,直徑1.2~1.8cm,中軸分3 室,每室有種子7~10 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稍規則的顆粒狀突起。

草豆蔻:果實類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5~3cm,中有黃白色或淡棕色膜分成3 室,每室有種子22~90(有時可達110)粒。種子呈卵圓狀多面體,直徑2.5~3mm,背面稍隆起,腹面有一縱溝。

2、功能鑒別

白豆蔻:功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主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行氣又有益氣之妙,逐風寒客於胃口之上,症見當心疼痛。入葯以散為佳。

草豆蔻:功能溫中燥濕,行氣健脾。主治寒濕阻滯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滿作脹,消宿食,止吐酸,去口臭,療大腸滑脫不休及一切陰寒壅滯之病。煎劑為主,不作散劑。

(八)半邊蓮、半枝蓮

1、外形鑒別

半邊蓮: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之乾燥全草。本品常纏結成團,表面呈棕黃色,莖細長,有分枝,節明顯,葉片呈狹長針形,邊沿有疏而淺的點。花梗細長,花小,單生於葉腋,花冠筒內有白色茸毛。

半枝蓮: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之乾燥全草。根纖細,莖四菱形,表面黃綠或暗紫色,質軟,易折斷,葉對生,呈卵狀披針形,上面深綠色,下麵灰綠色,枝頂有偏於一側之總狀花序。

2、功能鑒別

半邊蓮: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要用於毒蛇咬傷,疔瘡癰腫,濕熱黃疸,扁桃體炎,腎炎,腸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症。

半枝蓮: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利尿消腫。主要用於熱毒癰腫,咽喉腫痛,肺癰,腸癰,跌打損傷,吐血,衄血,血淋,水腫,腹水及癌症等。

轉載自《教本》

【紫雲霜】快速止癢,用於濕疹、痱子、蚊蟲叮咬、嬰兒紅屁股、輕度燒燙傷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郎中 的精彩文章:

隱藏在菜市場的「有毒」蔬菜,為了家人趕緊看看!
朱良春:威靈仙療痛風、黃疸、少精、骨刺,功在通利

TAG:武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