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木瀆古鎮綉娘解說詞

蘇州木瀆古鎮綉娘解說詞

SIGHTS COMMENTARY

木瀆古鎮解說,綉娘

◆◆◆

木瀆是因西施而得名的江南第一園林古鎮,它與蘇州城同齡。

相傳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

木瀆古鎮明清文化遺存豐富,清代《姑蘇繁華圖》描寫的木瀆景緻就佔一半。木瀆是蘇州城通往浩淼太湖的門戶和關口,這一地區長期形成的水鄉習俗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瀆素來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稱,歷史上乾隆曾六下江南,六次來到木瀆,而這裡的虹飲山房是他每次必去的地方:它成了乾隆的民間行宮,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

乾隆六次在此棄舟登岸,遊園看戲;劉墉等隨臣二度下榻於此,留下了一個個傳奇而動人的故事。虹飲山房由西部的秀野園和東部的小隱園二處明代園林聯袂而成,清末,小隱園為一代「刺繡皇后」沈壽故居,秀野園現為木瀆聖旨珍藏館。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小隱園裡的蘇州綉娘、一代刺繡大師沈壽和綢緞上的江南故事吧。

看過電視劇《綉娘蘭馨》就知道,劇中的沈蘭馨的原型出自沈壽的。該劇講述了光緒年間,江南辜仙芝綉庄和樊家綉庄鬥爭引發的一個家族故事,三代單傳的御繡戶辜家在得子無望時,竟暗中調包,將女換子。但換來的兒子辜傳銘反而使得家業敗落,換走的女兒沈蘭馨卻成為一代刺繡大師。

沈壽,原名雪芝,出生於江蘇吳縣閶門海宏坊一個古董商的家庭。

光緒三十年其綉品作為慈禧七十大壽壽禮上貢,慈禧見到《八仙上壽圖》和另外三幅《無量壽佛圖》,大加讚賞,稱為絕世神品,親筆書寫了「福」,「壽」兩字,分贈予沈雪芝,從此她更名「沈壽」。1911年,沈壽綉成《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作為國禮贈送義大利,轟動該國朝野。

蘇州的刺繡素負盛名。尤其是蘇州城外的木瀆一帶,幾乎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堪為 「蘇綉之鄉」,小時候,雪芝常去那裡的外婆家,對奇妙的蘇綉藝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帶領下,七歲弄針,八歲學綉,開始了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刺繡生涯。

雪芝天資聰穎,又好鑽研,學綉進步很快。起初,她綉些花草之類,主要是一些實用性綉品。後來就將家中收藏的名畫作為藍本,開始綉制藝術性作品。十六七歲,她便成了蘇州有名的刺繡能手。

說起來,蘇綉和江南,是兩個難以分割的詞藻。蘇綉承載了江南的溫婉柔美,而秀麗的江南,一幅幅蘇綉就是它最直觀的表現。蘇綉和江南的風土人情是一脈相承的,蘇綉就是綢緞上的江南故事。

最早的蘇綉只是女紅,待嫁閨中的少女,足不出繡閣一步,母教女、嫂教姑,代代相傳。在江南,七、八歲的女孩就開始學刺繡,它是女孩子的必修課,即使豪門大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在古時的蘇綉發源地--蘇州、常州等地,每逢女孩談婚論嫁,婆家總要先向媒人求取姑娘的綉品,從綉品的圖案針腳就能判斷未來媳婦是否靈巧和賢淑,蘇綉也因此成為了衡量一個姑娘賢淑內秀的標準。那時,如果一個女孩不會刺繡的話,估計還真的找不到婆家呢!

作為女兒家的私物,在明代以前,蘇綉一直深藏繡閣,極少示人。它們通常只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嫁妝陪嫁,二是「賧佛之物」——上世紀70年代,人們曾在蘇州瑞光塔、虎丘塔基址中發現了蘇綉經袱,經袱綉於南宋,精美絕倫,它們是當時信士為禮佛而貢獻的。

到了明代以後,隨著蘇州以及臨近的常州、無錫成為江南絲織中心,蘇綉終於走出閨閣,扛起了「江南綉魁」的大旗。這個時期,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繡的發展。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綉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琳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

自此,刺繡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明清兩朝是蘇綉發展的鼎盛時段,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作者曹雪芹就提到了它——「原來綉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凡這屏上所繡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

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本來非一味濃艷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綉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曹雪芹借著慧娘所綉瓔珞,筆鋒一轉,道出了蘇繡的神韻,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蘇綉「平、齊、和、光、順、勻」的工藝特色最終定型。

這是蘇綉六大特色,所謂「平」就是指綉面平展;「齊」指刺繡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綉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

這六大特色的形成,為後世蘇綉躋身「中國四大名綉」奠定了基礎。

到了清代,蘇州更被時人稱作「江南綉市」,各路刺繡高手同城競技,熱鬧非凡。

在最繁榮的時期,蘇州共有大型綉庄百餘家,綉工數萬人,這些綉庄大多集中在今天蘇州老城的東中市、西中市和湯家巷一帶,幾乎左右毗連,對門即是。

朝廷還在此設立了專門供奉皇家絲織品的織造局,皇帝派親信太監主持其事,還有若干中小太監作助手。這些太監聚居的里弄就是現在觀前街的太監弄。

直到今天在蘇州還有十萬綉娘大軍從事這個行業,在鎮湖,「前店後坊」式的蘇綉作坊連成一片,形成一條長約1公里的蘇綉街,是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與此同時,蘇繡的價格也在節節攀高,一幅A4紙大小的蘇綉作品,現在沒有一千元休想拿下來。

歷屆國家主席出訪前都要到蘇州來訂購幾十上百萬元一幅的蘇綉珍品送給外國政要。因此,中國收藏界便流行起了一句話,叫做「藏金不如藏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杭美景日記 的精彩文章:

又遇美景最美蜜月天堂

TAG:蘇杭美景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