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三關與三丹田

三關與三丹田

道家內丹修鍊三關和三丹田

少腹(小腹)為下丹田,是精氣的聚集之處。又稱精舍,生宮。心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又稱神舍,絳宮。腦部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又稱氣舍,泥丸宮。三關分別是腦後御風玉枕關,身中夾脊轆轤關,水火之際尾閭關。元鑫子曰:意守少腹育元丹,丹爐火熾闖三關,煉精化氣上崑崙,絳宮溫養神虛幻。養生家謂精、氣、神之舍為三丹田。 元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六:「蓋三丹田,精、氣、神之舍也。曰下丹田,關【元精】之舍;中丹田,絳宮【神】(元氣)之舍;則上丹田,泥丸為【氣】(元神)之舍也。」上丹田在頭部,也有稱性宮,泥丸宮,玄關等。是發布生命信息的中樞,如果受到損傷,就會馬上失靈。人的身體與四肢就是再健全,也形同殘廢。(神之所藏也)它是藏神之所,道家認為人的本性真種-元神藏於此竅,對上丹田的修鍊主要在於煉神還虛,讓本性從中顯發,獲得生命層次的超越。其實是對右腦功能的促發啟動。右腦的五感包藏在右腦底部,可稱為【本能的五感】,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和潛意識有關。右腦是將收到的訊息以圖像處理,瞬間即可處理完畢,因此能夠把大量的資訊一併處理(心算、速讀等即為右腦處理資訊的表現方式)。一般人右腦的五感都受到左腦理性的控制與壓抑,因此很難發揮即有的潛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腦的人,聽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現圖像、聞到味道等。心理學家稱這種情形為【共感】,這就是右腦的潛能。其實有點像道家性命雙修中的性,又是佛家所說的六神通。

中丹田在心部,就是指胸口膻中穴,即兩乳連線的中點位置,也叫乳溪。屬於天地人中的人,心得放端正了,它是人體生命的核心部位,支撐著整個形體,就連腦部也得靠它來供應養分。因為中丹田靠近肝臟,肝藏血,女性練功以靜養陰血為主,所以女丹功多要求女性意守乳溪。中丹田內有胸腺,可以抑制人衰老。長期守中丹田,胸腺分泌旺盛,可以預防衰老以收駐顏養顏之效。在道家上乘修鍊階段,中丹田是養胎之所。道胎將遷此溫養。

下丹田屬水,是生命的源泉。元氣是由元精鍊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氣又藏於腎。從道家真種理論論來說,下丹田這個位置靠近腎(水),「水源」充足,又適合陽光(上丹田神光)的下照,這個地方又是先天氣與後天氣轉化的樞紐,為呼吸之根,故守些竅以育元氣。

三丹田分別被稱為生宮、絳宮、泥丸三宮。又有「前三關」之說。三關:關即為關卡,氣行不易通過之處。內丹修鍊時,精氣在通過此三關時,多會遇到障礙,氣足方能過關,稱「一氣撞三關」。此三關一般叫「後三關」。分別是腦後玉枕關,夾脊轆轤關,水火之際尾閭關。《寥陽殿問答篇》:「人之尾閭,在尻背上第三節,丹書名曰尾閭關是也。人之背脊二十四節,……有關在二十四節頭尾之中,此即夾脊關也。人之後腦骨,一名風池,其竅最小而難開,……此關名玉枕,又曰鐵壁也。」玉京關:為上關,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緣。《金丹大成集》:「腦後曰玉枕關」。 玉枕關在腦後兩側風池穴之間。由此上行則可會於泥丸宮,完成任督二脈通,達到任督二脈循環周流,當然也至關重要。夾脊關:為中關,轆轤關又稱夾脊關,其關在背脊正中,又稱十四椎,胸七椎,當屬膈腧之中至陽部位。當俯卧睡時,兩肘尖連線的正中釋意資料很少,僅知為練功陰陽和合上行的第二關,按《金丹大成集》命名為轆轤關,似有提升上行之喻意。尾閭關:為下關,在人體尾骶骨之末節,或指長強穴之所在,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金丹大成集》:「水火之際曰尾閭關。」亦叫虛危穴、尾閭穴,或稱為天人合發之機,子母分胎之路,精氣聚散常在此處,水火發端也在此處,陰陽變化也在此處。道家認為此穴「系人生死岸頭」,仙家稱為生死窟,可見其多麼重要,也是修鍊通關最難處

註:(尻背是腰椎以下的薦椎部的統稱,就是骨盆、骶骨、尾骨的聯合部位。這一位置被強而厚的筋肉所包含,而這些筋肉更是將脊椎以及骨盆而至大腿骨以下的骨骼互相連結,這一連結對於後肢的推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內聖修習動靜交修,知行合一-建立大我
道醫是如何確定是驚嚇還是衝撞?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