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反抗學校到為學校而戰

從反抗學校到為學校而戰

作者:謝楓華

封面:《少女與戰車 最終章》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網路八卦、言論、趣聞集錦。

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的紀錄電影《坂本龍一:終曲》在翠貝卡電影節上映,坂本在上映後的問答環節里,提到了自己和動畫電影的緣分。

坂本提到自己在 35 年前曾經為一部動畫電影擔當音樂,但他並不是很喜歡那部作品,也沒有提到作品的名字。

(35 年前坂本並沒有擔任動畫電影音樂,此處說的有可能是 31 年前的《王立宇宙軍》。)

現在,坂本擔任了一部手冢 Production 製作、韓國製片人參加的動畫電影的音樂。這部作品預定會在今年下半年公開。

另外,兩三年前,坂本曾經見到高畑勛監督,並被邀請擔任音樂。但是由於他的音樂過於嚴肅,最終還是被「解僱」了。

(https://www.cinematoday.jp/news/N0100497)

巴黎在 5 月 5 日舉辦一場漫畫作品拍賣會。手塚治虫一張《鐵臂阿童木》漫畫原畫被拍出 26.94 萬歐元,成為當日拍出的最高價。拍下這張原畫的人士身份不明,是以電話形式參加拍賣的一位歐洲收藏家。

這張原畫出自上世紀 50 年代,在於澳大利亞舉辦手冢作品展時,一位當地居民獲得了這張原畫。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180506/k10011428421000.html)

漫畫家、人設師壽司說:他個人的感想是,繪畫工作,報酬越高,往往就越放任他自由發揮;報酬越低,客戶提出的要求就越多。

這道理很簡單,客戶對作家的工作評價越高、越信任作家,就覺得對作家提自己的要求只會妨礙他工作,支付的報酬也會比較高。而反過來,對作家評價不高、不信賴作家的客戶,就會反覆提出個人的要求和意見,報酬也會低一些。

(https://twitter.com/t_kotobuki/status/993049676025815040)

不光不少插畫家表示了認同,從事其他行業的網友也紛紛表示,這番話同樣適用於自己的工作。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在世界多個國家都刷新了票房紀錄,可是唯獨在日本,卻輸給了上映第三周的《名偵探柯南 零之執行人》。這一現象引發了非常熱烈的討論,大有「友邦驚詫,國將不國」的趨勢。

小說家神野オキナ認為,復聯會輸給柯南,理由非常單純:打漫威宇宙誕生以來,日本的電影宣傳,每一步都在走臭棋。

《名偵探柯南》連續 20 年每周都在電視上播出,這宣傳力度就不是復聯能比的。而且,《柯南》不像復聯去找些奇怪的搞笑藝人來站台,而是一定有限針對那些會去看、會反覆去看的觀眾群體展開宣傳,對兒童的宣傳也非常到位。

反觀日本的引進片宣傳,近 20 年來張嘴閉嘴全是「感動了——!」「最棒——!」。神野懷疑,日本的引進片宣發方是不是只知道「保證好看」,已經忘了怎樣宣傳,才能「讓觀眾覺得會好看」了。

(https://twitter.com/OKina001/status/993107202087960578)

輕小說伊藤ヒロ則說:

差勁的業界人:復聯賣不過柯南,這屆日本觀眾不行。

普通的業界人:從這次失敗里吸取教訓,下次一定要反擊!

充滿美漫精神的超優秀業界人:柯南同學,我們邀請你加入復仇者聯盟!

這條推文被轉了起來,伊藤卻覺得後悔了:不對,漫威的做法,應該是面不更色地給復聯加一個酷似柯南的新角色才對。

(https://twitter.com/itou_hiro/status/993219797293846528)

宗田理的名作青少年小說《我們的七日戰爭》公布了動畫化的消息。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一群初中生髮動「戰爭」,反抗家長和教師的故事。

輕小說作家 SOW 得知消息,想起有人曾經說過:「以前主角要反體制才帥,現在的主人公卻基本上都站在體制一方了。」

他再看看現實,30 年前,少年們反抗學校的《我們的七日戰爭》大紅特紅;而現在,卻是少女們「為了守護學校」而成為偶像或者開戰車的故事了。

當然,SOW 也不打算厚古薄今。他只是面對市場的變化感到擔憂:在這個時代再拍《我們的七日戰爭》,還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年輕人接受?畢竟那已經是 30 年前的作品了。或許,還是得在一定程度上把背景修改成現在。

就像《螢火蟲之墓》改編電視劇時,變成了「壞心眼阿姨」視角的故事;《漂流教室》改編電視劇時,原作里發了瘋的老師成了主人公……有年頭的作品再跨媒體改編,總是不可避免地要配合時代。

當有網友對 SOW 最初的推文提出質疑之後,他也反省了自己的說法:《LoveLive!》和《少女與戰車》里,完全沒有出現教師。《少戰》中雖然有成年人蝶野正洋登場,卻也是從自衛隊派過來的。所以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學校」或許已經不再等於「教師」,學校是他們自己的地盤,教師只不過是工作人員而已。

這麼一想,整個大前提都要改變了:學校不再是「體制」的象徵,而成了「反體制(要求廢校的文部省)的少年少女」的集團。

(https://twitter.com/sow_LIBRA11/status/9930763387296972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如何將「共鳴與協助」用於作品的強勢宣傳?
周末補片第七十四期《上課小動作》:上課除了玩手機,還能做些什麼?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