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大發感慨:選擇將領就是四條標準,三個字就可以概括

曾國藩大發感慨:選擇將領就是四條標準,三個字就可以概括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四十九 請勿轉載

曾國藩平滅太平天國,靠的是戰鬥力極強的湘軍。他本人並不太擅長領軍打仗,後來年紀偏大,精力不濟,更多的是坐鎮指揮,居中調度。那麼對曾國藩而言,選拔將才就更是他的重中之重。所幸,他做得非常好,就連對手石達開都稱讚他: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都說曾國藩會看人面相,並且曾寫下《冰鑒》一書。其實,《冰鑒》是後人偽托曾國藩遺作,至少在道光年間就有該書刊發。不過,曾國藩對於識人用人,確實有一套心得體會,這在他與弟弟曾國荃的書信中有所闡述。

他認為,每次戰鬥,敵我雙方出動的人數雖然多,但決定戰爭勝負成敗關鍵的就那麼一兩個營,甚至決定性作用的也就是一兩個人而已。這就像參天大樹,全靠根好,也如同房屋,全靠房梁好是一個道理。如果打一般的小戰,其餘部眾如同枝葉一般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但要打硬仗,還是要靠根、靠房梁一樣的中堅力量。

曾國藩再結合古代戰爭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部隊人數在精不在多,歷來人數多反而壞事的戰例比比皆是。就拿湘軍來說, 9000多人進攻撫州,遭到失敗,就是因為錯用了不會帶兵的李元度,也是因為青本營不足以成為頂樑柱。

反觀瑞州之戰,以差不多的兵力卻獲得勝利,這是因為峙衡一營的強大戰鬥力,成為中流砥柱。因此,曾國藩雖然讓曾國荃對於眾營之高低論不要放在心上,但對選拔將領還是要認真權衡。他向曾國荃提出了四條選人的標準:

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現敵情,三日臨陣膽識(峙有膽,迪厚有膽有識),四日營務整齊。

對於知人善任,這被曾國藩放在第一位考量。他始終認為「蓋成大事,惟以得人才為第一要義,制勝之道,在人而不在器。」因此,曾國藩認為,為帥者要知人善任以外,所任命的下級將領也要做到這一點。這樣,在戰場上,每一個人都能夠各司其職,自然無往而不勝。

善現敵情更多的是業務能力方面,作為基層將領,要時時刻刻警惕敵人的動向,防止敵人偷襲,同時也能夠抓緊有利實際攻打敵人。湘軍在後期屢屢得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掌握了太平軍的軍事動態,時常能夠避開優勢兵力,專打薄弱環節。

臨陣膽識是曾國藩強調得很多得一點,其實就是不怕死的精神。這一點說來容易,也是指揮官都喜歡的將領,但要發掘找到並不容易。曾國藩提拔、推薦的將領,大多都能做到這一點。廬州戰死的江忠源、三河之戰戰死的李續賓、曾國華,都是發揚了不怕死的精神。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更是有不怕死的蠻勁,無論是在安慶和南京,都是千鈞一髮的惡戰,然而,曾國荃就是以不怕死的精神面貌,以少勝多,擊敗了太平軍。曾國藩本人,行軍打戰更是置生死於度外。他多次寫下遺囑,也曾多次在戰敗時準備以死殉國。

至於說營務整齊,其中包括了日常管理,但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曾國藩治軍,向來以細節入手。他強調部隊露宿,必須「扎硬寨」,就是鞏固營房,防止偷襲,哪怕只住宿一天也是如此。所以石達開、李秀成等善於偷襲的太平軍領袖對此徒嘆奈何。

曾國藩也同樣注重精神風貌,他之前就談到,湘軍之中要保持憂危之心,要對敵人保持警惕性而且時刻要準備用犧牲換取戰爭的勝利。

對於這幾條標準,曾國藩後來與友人的交流中,又簡單用三個字概括:「公」、「明」、「勤」,這也基本上就是曾國藩能夠選出個性迥異而又能征善戰之才的最大訣竅。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家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兩個將領陣前還在把酒言歡,一句話之後,他們生死相搏
道光的寵臣穆彰阿:二十多年軍機大臣,被免職後只好買官充門面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