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七步思考法,解決項目中的問題

七步思考法,解決項目中的問題

獵雲網註:產品經理競爭力上的差別,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就是是否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這才是體現思維能力和思維層次的地方。文章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作者:霹靂。獵雲網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授權。

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這些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產品經理。

起初大家都統稱為「產品經理」,後來進一步分成了app產品經理、網頁產品經理、後端產品經理、桌面軟體產品經理。到了現在,分得就更細了,可以結合類型(如社交、遊戲、電商、金融),可結合模塊(如消息推送、支付、訂單等),也可以結合業務(招聘網站上常常出現XX業務產品經理)。

但是這些都是各個公司根據業務和發展的需求進行的區分,並不能體現出產品經理在能力上本質的差別。

甚至,很多所謂的高級產品經理和產品總監也名不副實——不過是在一家公司的一個崗位上的時間久而已,和同行優秀者相比並不具備競爭力。

那麼,產品經理的競爭力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筆者私以為:產品經理競爭力上的差別,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就是是否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這才是體現思維能力和思維層次的地方。

見過不少同行工作了多年還是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做過的項目還能正常推進,但是一遇到不熟悉的項目就懵逼不知道怎麼入手。

筆者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即使到現在也不能保證項目交到手裡、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也能完成。

不過,在經歷過多次磨練後小有心得,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

在此把它概括成七步:

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只能有一個)?

問題的背景是什麼,利益相關方有哪些?

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用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目前欠缺什麼資源和條件?

如何搞定資源?

怎樣進行任務排序,時間規劃如何?

以下結合案例來說明(純屬虛構)。


第一步:思考問題是什麼?

S是活動產品經理,主要對接用戶運營部門,跟進各類活動項目的需求-開發-上線,工作中涉及的系統有運營平台的活動管理模塊及app端的活動banner位。

時間是周五下午3點,S在wiki上寫完周報。雖然為了趕下周上線的排期,RD周六要來公司加班一天,自己作為負責任的PM也要來,但是最近項目進展還比較順利,心情大好。

這時上級T在內部通訊工具里@S讓她過去一趟。

T:老闆剛剛組織了一個電話會議,要求下周一上線一個預約活動,運營部門已經制定好活動規則,現在開始協調庫存。你出一個產品方案,找研發協調人力,明天加班趕一下,下周一晚上就上線。

相信多數PM都有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如果S是菜鳥,可能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按上級吩咐的做了,畢竟有這張免死金牌也能把項目推起來。

但是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在研發超負荷工作的上線關鍵階段,突然插進緊急的新需求,將使兩個項目的質量都受到影響。

如果S是老鳥,她可能會這樣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項目?

今天是周五,雖然老闆不靠譜(員工多少會有這種想法),但是現在人力超負荷的情況他是知道的。

而且開發中的項目也是一個大型活動,早就規劃好了,是不論如何都不能延期的,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新增一個活動,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運營制定好活動規則一般會先同步給PM,為什麼這次跳過PM直接彙報到老闆那?運營方案才通過就開始協調庫存,這個節奏也不正常,是什麼原因需要做的這麼匆忙?

S:我們做這個項目要達到什麼目的和目標呢?

T:老闆聽說對手Q想要做一個與我們對標的活動,而且有可能先於我們上線,所以緊急批了預算並且找運營新加了預約的活動,目的是狙擊對手和給大型活動預熱,並沒有具體的目標。

到這裡,情況相對比較清晰了,S分析目前的情況:

有一個高優先順序的項目緊急插入;

(不用協調也知道)RD資源不足,可能會顧此失彼;

以現在的資源情況,不能完全開發好活動並且按時上線。

1是問題嗎?

第一感覺好像是,但是類似情況到處都有,而且沒有說明危害性如何,所以這只是問題的表象。

2呢,資源不足是問題嗎?

有道理,但是在互聯網公司資源不足是常態,沒見哪家公司因為這個原因掛掉的。

3才是問題!在項目管理里,時間、質量、成本是「不可能三角」,強行提高其中一個指標都會對其餘兩個指標造成影響。

現在的情況是要在短時間內以有限的資源完成項目,那麼只能犧牲一部分質量。

這樣問題就明確了。


第二步:分析背景和利益相關方

外部背景:

Q是公司的死對頭,在過去幾個月一直打得不分上下,一方有動靜另一方馬上跟進。現在S的公司稍佔上風,目前集中全公司的力量都在設法保證優勢能持續下去。

內部背景:

大家連續幾個星期周六加班,已經有些疲憊,而且早就安排了研發任務,也不可能抽調更多人力投入新任務。

利益相關:

老闆和上級自不用說,這個項目必須要能在他們預期的時間上線;運營方面需要儘快去了解他們的活動規則是什麼,這樣才能出方案;

研發方面,研發leader已經知道情況,表示後端人力都在項目上,前端有一個人力可以支持;既然做活動,肯定需要UI的支持,雖然她們在項目上,但是調整一下優先順序是OK的。


第三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這一點上面已經說過,是因為時間和資源沒有什麼調整空間,但是還要盡量保證質量。


第四步:用演繹法列舉出所有可能的解決辦法

用歸納法得出每個解決辦法的優點和缺點。

我們假設S有這三種選擇,而且很清楚地知道每個方案的優缺點。

實際上,任何一個方案都可能是個好方案,也可能是個錯誤,關鍵是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拿捏,選擇投入小收益大的方案,這裡所說的收益不單是短期的收益而且還是長期的,不單是個人的收益而且是所有利益相關方的。

比如:S可以狐假虎威、威逼利誘讓RD同學加班完成項目,但是這種方案不能常用,特別是這樣做對公司沒有帶來什麼好處的時候,因為這既傷害了長期利益也傷害的別人的利益。

第五步:分析現在還欠缺的資源和條件

假設S和上司、老闆、運營都溝通完畢,確定了選擇第三套方案。現在S需要需求文檔、前端、UI、QA資源,還需要使用公司統一的外部表單賬號,所有這些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確定。


第六步:搞定欠缺的資源

需求文檔S自己寫就行,因為是項目組的組織形式,所以前端、UI、QA都掛在一個leader下面,而且他已經得到了新項目的消息,S和這個leader溝通一下方案即可。

表單工具的賬號還未註冊,而註冊表單賬號需要使用公司的對外郵箱,郵箱由項目組內的一位同事負責。


第七步:要做的事情清楚了

S羅列出先後順序(創業公司的節奏)。

這樣整個方案就出來了,之後按照計劃執行即可。

很多情況下,當PM對配合的團隊和流程熟悉後,對於簡單的項目,在無意識中就可以完成思考。

但是對於複雜的情況,特別是涉及面廣、牽扯的團隊多、項目流程長、不可控因素多的時候,是很有必要進行方案拆解的。

拆解的能力非常考驗PM的功力,也是很多招聘者在面試中喜歡考的問題。

而且不止於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好好培養和運用這一能力,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生活效率也將得到提高,這裡就不具體舉例了,讀者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思科承諾投資5000萬美元,終結矽谷流浪漢問題
啟明創投合伙人葉冠泰:做AI先積累,演算法再精確也需要硬體和數據的支撐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