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說草書,其實草書說白了,最關鍵的就是要有運動感
從草書孕育時期開始,目標便是迅捷。如果沒有這種需求,根本就不會出現草書這種東西。但是從漢代到唐代,幾百年的時間,草書發展出了複雜的技巧,其本質,是在連續的運動中實現線和空間自由而豐富的變化。在狂草中,這種變化還獲得一種特質,那就是這所有變化都隨機發生,不可預計、不可重現。這使得草書——特別是狂草,具有十分豐富的表現力,但同時也具有很高的難度。
人們深深感覺到了這種書體的魅力,同時也領略了狂草創作的艱難。後人有意無意修改著草書的內涵。宋人把行書的筆法加入草書中,所以人們稱「草書至山谷一變」;明人把這種方法作為草書的標準筆法,而在王寵筆下,竟將楷書的節奏帶入草書中,雖然別有風味,但草書的氣脈已斷;王鐸在草書中減少提按,增加平動,同時用頓挫來造成變化,開闢了草書的新境,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行入草的趨勢。清代三百年,草書基本上是空白。
與其他書體相比,草書有極為特殊的要求。例如說熟練。書法史上,所謂「日書萬字」的人不在少數,如趙孟睿庵質熗酚氬菔樗蟮氖熗肥橇交厥隆U悅項並不會寫草書。《非草書》里所說的「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獲得草書書寫能力的艱辛。草書要求的,是極端的熟練,是即興地創造精彩的運動、線質與空間。
後來人們解釋「匆匆不暇草書」,說是匆忙之間,來不及安排、構思草書。這完全出自後世對草書的一種認識。宋代,楷書已經成為人們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加上人們一般只能從《十七帖》之類的拓本來學習草書,除了極少數人,普天下的草書都只剩下一個軀殼,節奏完全不對了。
草書在流暢而迅速的書寫中,同時要處理好線條的質感、力度,以及空間的情調和連接。正如我在一個地方說過的那樣,其他字體多少能憑靠記憶來處理結構,但狂草無法依靠記憶,一切都必須隨機處置。我們甚至可以說,草書和其他書體所要求的是兩種不同的才能。


※當下那幫所謂的創意書法家,其實說白了就是變態狂
※你們都知道,當下書法世界的流行跟風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嗎?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