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肝不說話,卻主宰著你臉上的斑!請轉告更多人

肝不說話,卻主宰著你臉上的斑!請轉告更多人

俗話說:「胃是喇叭,肝是啞巴」。

因為:胃痛你有感覺,但沒有人說肝疼,因為肝臟是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因此人們經常忽略了它的健康。

而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肝不好,未老先倒;肝凈,皮膚都嬌嫩!

一、肝臟「毒素」堆積的表現

1、常常莫名其妙的感到煩躁、發脾氣、抑鬱。

因為肝主情志,一旦肝經虛或者瘀,就會氣機不暢,莫名出現情緒上的問題。

2、眼睛乾澀、口苦口乾、眼屎多、偏頭痛。

肝主疏泄,喜調達;如果肝為情志所傷,或者肝氣太盛,則肝失調達,鬱結,循經上逆,就會出現這些癥狀。

3、眼睛模糊;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者凹陷。

肝主目,也主筋,如果肝血不足,則不能視,手握無力;指(趾)甲表面就不光滑。

4、乳腺增生,月經前乳房脹痛明顯增加。

肝經通過乳腺循經上行,一旦肝經有鬱結,在月經到來之前,會因氣血的充盛而加重乳腺脹痛。

二、春天順天時應養肝

中醫養生核心:順天時。

春季應肝,肝木生髮有力,因此春天是調理肝臟最好的季節,因此順天時調理好肝氣,養好肝血對愛美的女性來說尤為重要。

如果今年春季沒打理好肝臟,就得等到明年立春以後,這在中醫上叫「候時」。

三、黃褐斑為什麼又叫「肝斑」?

「丑時睡得香,臉上不長斑」。這句話直接點出了斑與肝的關係。

丑時(凌晨1-3點),如果你進入了熟睡狀態,那麼肝經把血送回到肝臟,滋養肝臟,並且讓肝進行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

這裡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必須熟睡,肝才會開始工作,代謝掉血液中的「垃圾」。

中醫認為,黃褐斑是因為腎氣不足,肝鬱氣滯,血瘀,脾虛氣滯,不能潤澤顏面而造成的。

實際上,黃褐斑形成的主因還是肝鬱。養好肝血,女人才會皮膚好,不長斑。

一個長期生活沒規律,或者工作壓力大的女性,一定會肝氣虛或者郁,那她臉上一定滿布黃褐斑。

所以,為什麼黃褐斑又叫肝斑?主要還是因為跟肝有直接關係。

四、調肝養心,永駐桃花顏

1

不生氣

肝應春,春為四季之首,主管全年。怒傷肝,春天動怒傷肝,易導致焦芽敗種,影響一年之生長收藏。

春天大怒,容易造成一年抑鬱。

對於肝火旺的女人,每天推腹,敲打大腿內側段,搓搓整個腳底板都是滋陰降肝火的好方法。

敲打膻中穴,因為膻中為人體「氣會」穴,也是心包的募穴,氣容易在這裡鬱結,我們經常敲打膻中穴,能起到消氣解郁的作用。女人只要氣順了,氣血循環就會好。

2

起居有時

春天是肝氣升發的季節,由於肝氣上逆,身體會出現喜多跟肝有關的問題。春季養肝應重在平肝氣、養肝血。

春季作息應遵循早睡早起,凌晨1-3點是肝經最活躍的時間,也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間。

中醫認為:人卧,則血歸於肝。人熟睡後,血液才能迴流到肝臟,經過肝臟的過濾、凈化。

如果我們長時間的晚睡,那麼皮膚就會幹、黃,那麼也會長出很多對稱性的黃斑,也叫肝斑,作為你長期晚睡的紀念!

3

調肝經

要想肝氣調達,我們除了飲食上多吃綠色蔬菜,起居有時,不生氣以外,每天按揉肝經是非常必要的!

蝴蝶式,能很好的拉通肝經

蝴蝶式對拉伸腿部的經絡,特別是肝經很好,也簡單方便。

蝴蝶式做起來像一個蝴蝶張開翅膀,不僅對疏肝理氣很好,也可以加快盆腔的血流量,對久坐的女性非常好。

肝經在大腿內側,取坐姿,讓腿彎一點,讓內側面朝上就可以操作了。可以敲打,可以按揉。自己能感覺有刺激的力度就可以了,每次每條腿10分鐘就可以。

4

艾灸

艾灸取穴:阿是穴、章門穴、三陰交、行間、內關、公孫

阿是穴就是我們臉上的斑點。

章門穴是肝經上的大穴,也是脾的募穴,「臟會章門」;也就是說章門穴不僅能去肝火,還可以健脾和調理五臟。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經絡的交會穴,一穴治三經,對滋養肝脾腎很好。

行間為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有人肝火旺,就灸行間瀉肝火,這叫「實則瀉其子」。行間穴就是一個泄心火的穴位。

公孫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人體最大的血海——沖脈。公孫穴和心包經上的內關穴是最佳的工作搭檔,對心氣虛有絕佳的效果!

方 法

每穴每天艾灸一次,每次20分鐘,艾灸2天休息1天;

阿是穴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艾灸,艾灸之前刮一刮痧最好,因為刮痧和直接艾灸色斑可以加上散瘀。

5

一杯茶

在這裡要推薦一杯桑葉枸杞茶

桑葉枸杞茶是滋陰潤肺且養肝明目的保健茶。

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的功效;

枸杞,有補肝益腎,滋補肝陰的功效;中醫常用它來治療肝腎陰虧。

做 法

桑葉6克、枸杞12克,將上述兩味原料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悶泡五分鐘後即可飲用。

另外,除了遺傳因素,造成女性臉上色斑的因素,除了肝鬱以外,就是盆腔寒涼,這類人一般有宮寒或者婦科問題,可以進行相關調理哦~

閱讀延伸:肝火旺怎麼辦?

中醫術語「肝火旺」的10大癥狀。肝火旺,都是由於患者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壓力過大造成的。那麼肝火旺的癥狀有哪些呢?

肝火旺的10大癥狀

肝火旺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多由生活不規律、心情積鬱所引起,臨床上肝火旺盛時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耳鳴、眼乾、視物模糊、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症。如果肝火旺盛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引發肝臟方面的疾病。以下十個癥狀進行了解。

1

肝火頭脹

常起於惱怒,頭脹且痛,昏沉悶熱,頭筋突起,口乾口苦,甚則兩耳失聰,舌苔薄黃,脈象弦或數。

2

肝火上炎頭熱

頭熱面紅,心煩易怒,夜寐不安,脅痛口苦,舌紅苔薄。

3

肝火亢盛消瘦

形體消瘦、煩躁不安,性急易怒,頭暈目眩,脅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

4

肝火上沖舌血

舌上出血,舌腫木硬,舌苔黃,舌邊紅絳,或起芒刺,並見頭中熱痡,煩熱,頭暈目眩,面紅目赤,口苦咽干,耳鳴耳聾,脅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甚則昏厥。

5

肝火犯肺咳嗽

症見咳嗽氣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敗絮難以咳出。咳時面紅並引及脅痛。咽喉乾燥,煩躁易怒。舌邊尖紅、苔薄黃而干。

6

肝火燔灼胃痛

胃脘燒灼疼痛,痛勢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惡熱、燒心泛酸,口乾口苦,甚則嘔吐苦水,或兼見吐血、便血。煩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紅苔黃。

7

心肝火旺經質粘稠

月經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質濃稠如膏,經色鮮紅,或紫紅,或紫黑,並見面紅目赤,心煩急躁,失眠多夢,胸脅脹痛,口苦而渴,或具經行發熱,吐血、衄血,舌紅苔黃。

8

肝火偏亢月經過多

月經提前而至,經量過多或兼經期延長,色鮮紅或紫黑,質濃稠,有瘀塊,面赤心煩,急躁易怒,胸悶乳脹,頭暈頭痛,夜寐多夢,口苦口乾,食欲不振,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

9

肝火耳聾

耳聾耳鳴,突然發作,甚至全聾,耳鳴如鍾,或如風雷聲,或如潮水聲,伴有耳脹痛、耳閉,口苦咽干,面紅目赤,大便燥,小便黃,舌紅苔黃。

10

肝火上沖暴躁

精神不足、氣色不好、心煩意亂、脾氣暴躁、乏力嗜睡、情緒容易激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

肝火旺何調理

1、保持良好的心情

盡量少生氣,遇事要冷靜,穩定情緒,時刻保持心情舒暢,保持愉悅的心情,減輕生活的壓力,無論遇上什麼事不要發火生氣,以免傷肝,不給火氣上升的機會。

2、多吃降低肝火的食物

主要推薦的食物有苦瓜、白和綠豆湯、綠茶、黃瓜、番茄、西瓜、新鮮綠葉蔬菜、橙子、柚子、杏仁、葡萄、蘋果、山楂、草莓綠豆粥等。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適當運動,學會放鬆,不熬夜、不吃過冷的食物、勤洗溫水澡、適當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等,少吃或避免吃一些冰冷、辛辣、刺激食物。

4、少吃甘熱性食物

避免吃易上火、甘熱性食物,以免加重肝火。辛辣、煎炸、燒烤、油膩的食物要少吃,石榴、桂圓、橘子、菠蘿、荔枝、香菇、紅薯、土豆、羊肉等都屬於甘熱性食物,在肝火旺盛期間要少吃。同時對於蒜、蔥、姜、辣椒、花椒、胡椒、酒、熏烤的食品不宜吃。

5、中藥調理

預防肝火上升,可以採用簡單的中藥調理。中醫常用夏枯草、桑葉、菊花或金銀花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身上這些穴位有很好的養生效果,你經常按過幾個?
每日一學——耳輪的所有穴位和主治,一定要收藏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