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桃花源里可耕田

鮮花盛開的村莊
歲月如歌5
黑鴨子
00:00/02:44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
錦繡江山錦繡詩
雅樂詩唱
00:00/01:50
這是古代詩人陶淵明的一首著名田園詩,描寫了田園生活的辛勞,抒發了詩人的情感世界。
陶淵明出仕做縣令僅8個多月,便辭官不做歸隱田園。他不為五斗而折腰,甘願帶月荷鋤歸。這在現代社會簡直是匪夷所思,毛澤東曾經寫詩感嘆: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淵明辭官不做歸隱田園,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苟且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本人是無官可做,故以種菜謀生,以求得食能裹肚,衣能遮體,別無他求。
原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這樣的部級高官退休後不留戀北京大城市的生活,卸甲歸田回到岳陽老家。種菜、養豬、養雞、養魚,完全回歸自然,過上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
本人種菜數年,把勞動當成一味治療「三高」的良藥。我每天早晨迎著東方剛剛露出的晨曦,沾著濕涼的露水走向菜地。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收穫豐碩的成果。一年下來,「三高」基本上降下來了。用勞動代賛藥物,基本上做到不用吃藥。體重減了20多斤,「將軍」肚變成了「太平」公主的肚子,整個人顯得更有精氣神,身材也更加「苗條」了。
當我們老了擁有一塊菜園,每天灑下辛勤的汗珠,滋潤乾涸的心靈,收穫勞動的成果,享受精神的慰籍。
無限風光在菜園,
銀鋤揮舞悅心田。
吟詩作對多靈感,
健體強身益壽元。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唐錫球,筆名「滄海」。新化石衝口人,現居冷水江。初中文化,一九五四年生,屬馬,奔波勞累之命。曾經在金竹山煤礦下窯挖煤,與省書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劉廣文,在一條戰壕並肩戰鬥數年,後調入冷水江電石廠任副廠長。晚年以種菜謀生,愛好易經與寫作。免費為人算命,還混入銻都詩社濫竽充數。


TAG:梅山雜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