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凱爾特神話傳說》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

《凱爾特神話傳說》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

文/夏陸然

當我們沉浸於小說《魔戒》或電影《指環王》中幽暗森林的詭譎靜謐,或是聆聽恩雅靈魂之聲的飄渺空靈,又或是玩味葉芝筆下變化成魚的達納少女的燕姿曼妙[參見:【愛】葉芝:《葉芝詩選》,李斯等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9頁。],難免會對這些凱爾特文化符號產生好奇之心——是什麼使它們能夠深入我們的心底而帶來心靈上的觸動呢?「神話告訴你文學和藝術背後的東西……」[【美】約瑟夫·坎貝爾、比爾·莫耶斯:《神話的力量》,朱侃如譯,北京:萬卷出版社,2011年,第25頁。]愛爾蘭學者、詩人托馬斯·羅爾斯頓(Thomas William Hazen Rolleston)的著作《凱爾特神話傳說》(Myths & Legends of the Celtic Race)就對凱爾特神話與傳說故事進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展現了凱爾特民族文學藝術背後的精神史,為我們解答上述的疑問。

在這本書的開篇,羅爾斯頓對凱爾特人的歷史源流與宗教信仰進行了簡略並系統的勾勒,其間援引了希羅多德、凱撒、普林尼等歷史名人對凱爾特民族或隻言片語或充滿神秘色彩的記錄。而本書的主體部分,則是對凱爾特神話和傳奇文學的系統分類。作者將之分為四類,即:神話故事群(或稱入侵故事群)、烏托尼恩(或克納瑞恩)故事群、莪相(或芬妮亞)故事群,以及大量的難以歸納入任何時期的故事和傳說。這些神話傳說不僅對凱爾特民族神話以及民間傳說進行了譜系式的描繪,還重點呈現出這些故事的情節性,並對諸多英雄人物,如盧赫、康納瑞、庫丘林、芬恩等進行了性格塑造。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本書是為了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而並非只是為了科學研究而作」[【愛】托馬斯·羅爾斯頓:《凱爾特神話傳說》,西安外國語大學神話學翻譯小組譯,黃悅、王倩校譯,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277頁。]《凱爾特神話傳說》在研究本位之外還加入了文學的趣味性,以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形式展現了凱爾特人充滿坎坷與紛爭的民族變遷史,「真實地體現了凱爾特光輝的民族精神」[同上,第56頁。],將一種既虔誠又理性,既窮兵黷武又文藝浪漫的歐洲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

本書的漢譯本,是由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長葉舒憲教授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設「比較神話學」課程時,組織的翻譯組精心翻譯,北京語言大學黃悅、淮北師範大學王倩兩位博士校譯。該譯本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A類「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成果,作為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承擔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神話學文庫」叢書之一,於2013年3月付梓發行。這本書所包含的神話學、人類學、比較語言學、比較宗教學、考古學等豐富內容對於中國神話學和文學人類學研究來說具有啟迪意義。書的開篇對歷史文獻(凱撒、斯特拉波等的記錄)、物的敘事(如凱爾特藝術品,巨石上的杯-環印記、船型圖案等)等多種材料的運用,為中國文學人類學派近年來所倡導的多重證據法提供了一種可資參考的範式。另外,書中所曾論及的亞瑟王傳奇中聖杯(即魔法石)體現古人石頭崇拜情結的觀點,[【愛】托馬斯·羅爾斯頓:《凱爾特神話傳說》,西安外國語大學神話學翻譯小組譯,黃悅、王倩校譯,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271頁。]對於中國文化中的精髓——玉文化研究來說未嘗不是一條線索。[參見:葉舒憲:《伊甸園生命樹、印度如意樹與「琉璃」原型通考——蘇美爾青金石神話的文明起源意義》,《民族藝術》,2011年03期;葉舒憲、唐啟翠:《玉石神話信仰:文明探源新視野》,《社會科學家》,2011年11期等文。]總之,在神話學與文學人類學理論視域的關照下,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汲取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凡此種種,本書可以說是中國文學人類學從神話角度探尋文明之源的譯介成果,它必將充實中國讀書界對世界神話園地中最為閃光的品牌瑰寶之一「凱爾特文化」的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馬克思沒有寫出系統的哲學論著,但仍然有巨大的哲學效應?
賈平凹:讀范超的散文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