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韻達「狂奔」背後:業務增速超行業25% 單票收入下降利潤增速領跑

韻達「狂奔」背後:業務增速超行業25% 單票收入下降利潤增速領跑

2017年,快遞行業需求增速放緩至 28%。圓通速遞(600233)、申通快遞(002468)、韻達股份(002120.SZ)、中通快遞(NYSE:ZTO)和百世快遞(NYSE:BSTI) 2017 年分別完成 50.64 億、38.98 億、47.20 億、62.19 億件和 37.7 億件,同比分別增長 13.5%、19.6%、46.9%、38.3%和 74.1%,中通、韻達和百世的增速遠超行業平均增速,市場份額合計上升近 5 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攀升。

在一季度,行業業務量增速與2017年幾近持平為30.7%,行業競爭趨勢有所加劇,集中度持續提升。韻達與百世業務量增速遠高於行業平均, 分別為 55.7%和 66.6%,申通則為 19.0%,遠低於行業增速。同時,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CR8 上升至 80.2%,其中,中通、韻達、圓通、 百世和順豐市佔率同比均有上升,共增加 5.6%,而申通則下降了 0.87%。

行業大勢下,韻達無異於大贏家,一方面,市佔率持續提升,同時,業績飄紅。一季報顯示,韻達營收 26.5 億元,同比增長 40%;歸母凈利潤 4.04 億元,同比增長 45%,對應每股盈利 0.31 元,略超預期。一季度公司業務量 12.61 億件,同比大增 56%,快於行業增速 25 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同比擴大 2 個百分點至 12.7%。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2016 年,韻達業務量複合增速為 41%,低於行業的 50%,在整個行業高增長時代,韻達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優勢。但韻達的增速在 2016 年加快,在 2017 年保持了很好的增長動能,尤其是 10-12 月的業務量增速均在 45%左右,高於行業 15 到 20 個 百分點。

行業放緩,韻達開啟了自身的加速度。

韻達狂奔

一季度,圓通、申通和韻達收入分別為 53.4 億、29.1 億和 26.6 億元,增速分別為 52.9%、33.5%和 40.4%,圓通收入增長較快主要受益合併先達國際所致,韻達則受業務量推動,增速較快,圓通和申通收入增速也保持較高水平。同期,順豐控股(002352)實現營收 205.7 億元,同比增長 33.0%。

韻達還在利潤上實現領先。圓通、申通和韻達一季度凈利潤 3.2 億、3.8 億和 4.0 億元,凈利潤規模差異較小,同比分別增長 13.0%、17.2%和 44.7%。順豐錄得 9.95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 28.6%。

韻達靚業績的另一面,則是單件收入下降。2017 年年報及18年一季報顯示,韻達快件單票收入分別為1.94元、1.90 元,同比下降9.1%、10.1%,單價持續下滑 。從去年單票收入的構成拆分來看,韻達單票面單收入 0.73 元(-20.1%),單票中轉收入 1.21 元(同比-0.4%),單票面單收入的大幅下降,帶動單價下行。

對於韻達單票面單收入下滑,安信證券研報認為,主要原因是,公司電子面單比例的提升,公司電子面單佔比由 15 年的 40%,提升至 17 年的 86%(電子面單單價約 0.8 元,紙質面單單價約 1.0 元),「近年單票中轉收入的下滑,主要受快件平均重量下降以及直跑業務增加影響。 」

此外,安信證券分析師還認為,韻達單票成本仍有下降空間。從成本結構看,2017年韻達單票運輸成本 0.94 元,同比-1.7%,未來考慮到公司貨品結構轉向小件,車輛裝載率仍有提升空間,對標中通(單票幹線成本僅 0.77 元),佔比最大的運輸成本仍有下降空間;單票中轉操作成本(職工薪酬+裝卸掃描)0.25 元(-20.7%),未來儘管人工成本剛性上漲,但隨著自動化設備的投入,以及分揀效率的提升,單票中轉操作成本亦有望改善;單票面單成本 0.02 元(-62%),面單成本大幅下降主要是電子面子使用比例提升,面單成本佔比僅約 1%。「公司2017年單票成本較 13 年下降 52.4%, 成本管控能力領先通達系同行。 」

價格戰?

單票面單收入的大幅下降,帶動單價下行,相對低廉的運價,或是韻達市佔率狂奔的重要原因。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通達系」多位加盟商處獲知,韻達市場運價,確實處於市場低位。以北京—重慶線路為例,韻達報出12元/kg首重,5元/kg次重的運價,多位韻達外加盟商均表示,該價格「無法承受」。

接近韻達人士則向記者分析,韻達無心價格戰,相對低廉運價,是韻達自身結構優化、以往投資回報的自然結果。

事實上,韻達確實對快遞網路投資頗多。 2013-2017 前三季度,韻達用於固定資產的資本開支達到 4.1 億元、3.9 億元、4.9 億元、16.8 億元、8.6 億元,2016 年大幅增加。按照單件快遞對應的固定資產衡量,韻達僅低於中通。同時,韻達是目前唯一實現樞紐轉運中心 100%自營的加盟制快遞公司, 實現對分揀、中轉、幹線運輸等核心環節的控制。

韻達高增速,另一大原因,或是其對加盟商的「強控制」,這歸功於韻達單個加盟商體量小,相對更易管理。 2016 年,韻達單個加盟商的日均快遞業務量為 2500 件,遠低於圓通的 4700 件和申通的 5500 件。與其他快遞公司不同, 2013 年以來韻達前五大加盟商貢獻的收入呈分散化趨勢。

韻達廣為人知的「精細化管理」 ,也降低了其運營成本。以運輸路由優化為例,韻達幹線運輸線路從 2013 年的 4500 條下降至 2016 年的 4200 余條,運輸車輛平均裝載率從 2013 年的 69%提升至 2016 年的 83%。 同時,韻達近些年公司著重發展 1 公斤以下的小件快遞,佔比從 2013 年的 67%提高至 2015 年的 71%,重量輕的快遞佔用空間小,進一步降低單件運輸成本。

此外,韻達從 2014 年年底開展了加盟商自跑業務。對發貨量較大的加盟網點,在滿足裝 載率要求的情況下,加盟商的快件不經始發轉運中心,直接送達末端轉運中心進行處理, 2015 年佔總快遞量的 15.5%,有效降低了快件的中轉次數,相應降低運輸成本。

韻達高增長,顯示出快遞行業在整體放緩情況下,依舊具有高成長性。

行業集中度開始出現明顯提升是明證之一,一季度,行業CR8 上升至 80.2%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背後的原因包括:小公司盈利能力差,不得不考慮轉型或者併購退出,比如天天快遞被蘇寧收購;增速分化,龍頭搶佔市場份額。「2017 年前八大公司的份額(CR8)為 78.7%,而對比美國前三大公 司(UPS、FdeEx、USPS)的市場份額超過 90%,因此集中度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

另一大趨勢是快遞單價降幅收窄。「在加盟商長期處於微利甚至虧損、快遞價格本已低廉、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物流服務和體驗的大背景下,價格將不再是快遞公司競爭的主要手段。2017 年快遞平均單價為 12.38 元, 同比下跌 2.6%,較去年同期的 5.2%的下跌明顯收窄,單價降幅呈持續收窄趨勢, 並且考慮到包裹的小件化、輕量化趨勢,實際的單價降幅更低。此外,中通、 韻達等公司在雙十一旺季期間宣布調整快遞價格,申通也對中轉費和派送費進行了調整,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釋放了積極信號。我們認為隨著行業整合的繼續和加深,將有望迎來 價格企穩甚至回升的行業拐點(至少覆蓋成本的自然上漲)。」中金分析師在研報中稱。

人物

▼點這兒,找專家、選方案、買裝備、上庫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客 的精彩文章:

零售業巨變!海信突然宣布
華為發布2017年報:利潤增長回歸正軌 運營商業務開始過冬

TAG:鏈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