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能源汽車又有新風向

新能源汽車又有新風向

編者按

在今次北京車展上,原科技部部長、現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指出,「內燃機技術本身要用效率來降低排放為主線,現在的應用也預示著內燃機電動化已經成為新趨勢,研發高效率機電混合系統是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方向」。有鑒於此,所以有本文之題為「新能源汽車又有新風向」。

那麼什麼是「高效率機電混合系統」?說明白些,就是新一代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譬如豐田的THS Ⅱ代~Ⅳ代不等。

混合動力不是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優惠補貼名單中已經消弭了嗎?儘管2007年10月17日發改委72號文《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規劃》明確規定,「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儘管當初科技部的「三縱三橫」中包括了混合動力汽車。但畢竟普通混合動力車在後期的技術路線折騰中被邊緣化了。從此「十五」、「十一五」投入巨資的863計劃研究成果打了水漂 ,長安傑勛、上汽榮威750、奇瑞A3、一汽B70等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車,因為沒有新能源汽車的身份而途夭折。

這樣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實際就成了電動汽車的獨木橋。因為本質上講,插電式混合動力依然是混合動力,依然離不開燃油發動機,只不過電池能量大一些而已。當時的負責官員奢談什麼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問題來為電動車的路線辯護。實際上在當時情況下,即便是普銳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電池能量也僅為5.2kWh,電驅動行駛里程為17.6km。僅佔500km續駛里程的3.5%,與當時規劃對新能源汽車「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定義大相徑庭。

2013年兩會時,在代表們的質詢下,工信部長苗圩曾表態,「新政思路將不取決於技術路線,而是按節油率劃分成若干等級,實施不同的補貼標準。新政有望於今年上半年出台」。轉眼又5年過去了,在「雙積分」管理的市場壓力之下,混合動力似乎仍是繞不過去的彎。

其實,關於混合動力國外早有鮮明的榜樣和科學論證。說起榜樣,日本的普銳斯風靡全球,迄今推廣1200萬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8000萬噸;說起科學,美國EPA(能源署)曾對日產Leaf電動車的油耗值核定為每加侖99英里,相當於每百公里2.4L。而歐洲資料則證明純電動車的CO2排放量為同等車身大小的汽油混合動力車的39.8%。因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兩者差距並非很大,然而從市場推廣的角度來看,顯然天差地別。電動車車價需要政府巨額補貼、基礎設施費用不僅高昂,而且永遠不會滿足。但是為什麼「不撞南牆不回頭」呢?或許今天新能源車全球半壁江山的願景實現了,基礎基本打好,可以改換風向了。當然,重新迎合市場發展趨勢是好事,吉利等自主企業的CHS和豐田系的卡羅拉、雷凌已經在領導這個新方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財經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正處於破產邊緣 最多6個月存活;東風PSA在華設立租賃合資公司
60家車企或將被工信部「勸退」;特斯拉在華召回8898輛Model S;賓士回應失控C200L事件

TAG:汽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