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前身和詳解版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前身和詳解版

我沒有創什麼派,只是回到漢代以前的中醫之路,一定要冠個名,就用彭子益的古中醫吧。

——李可

彭子益重磅遺作,生前授課遺稿,

首次付梓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前身和詳解版

李可先生生前曾苦苦尋覓的重要著作

而今,

夙願得償

古中醫的源頭古老而透明

古中醫的思路清澈而永恆

古中醫的方法可無限重複且有著嚴格的規律性

本書是彭子益先生早期的醫學著作,也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前身雛形,更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詳解版本。

《彭子益醫學叢談》共十編,屬於《古中醫傳承書系》之一,重磅遺作,首次付梓。

著名老中醫李可先生認為:清末民初的中醫學家彭子益,是「中醫復興之父」,是繼醫聖張仲景之後第二位醫中聖人。

彭子益先生對傳統中醫理論典籍的理解和把握達到了一個辨識透闢、由博返約的層次。

彭子益1871-1949

彭子益,雲南大理鶴慶人。清末民國年間著名白族醫學家。彭子益才學過人,少年時代就對醫道情有獨鍾。成年後,負笈遊歷重慶,自薦於吳棹仙創辦之重慶巴縣國醫學校任教。後又到成都的四川國醫學院任教。

彭子益遊學京華,在清廷太醫院當宮廷醫師,從而乘機大量閱讀了秘藏在深宮中的珍貴中醫典籍,醫學造詣更是一日千里。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後,山西督軍閻錫山聘請他到太原中醫學校講學。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講授中醫學理論和培養中醫人才中度過。

抗日戰爭期間,彭子益一度回雲南。在省民政廳長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後教育培養了400多名醫學愛好者。他生前遺留下來的16種醫學著作,是我國中醫學界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名家著作

作者彭子益 民國著名醫家 代表作《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也是目前市面流傳的唯一一本著作,持續暢銷。

名著光環

本書是彭子益生前所辦中醫學校的授課講義,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前身和詳解版,也算是補充版,看了這個書對於理解《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大有裨益。

本書是李可先生生前苦苦尋覓的重要著作,本書使其夙願得償

本書由李可入室弟子(即本書整理者)高價收集全本套叢書,首次付梓,屬於重磅著作,彌足珍貴。

老師給我的第一本書

認識古中醫,踏入中醫之門,當從恩師李可先生的教導開始,由此也開始了對彭子益先生的了解和探索。

恩師給我的第一本書就是他千辛萬苦整理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續集》,拿著這本書,我反覆地研讀,做了多遍的筆記,在恩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古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使自己走向中醫之路的捷徑。

在日後的臨床中我不斷地驗證了古中醫學的偉大與神奇,這也讓我痴迷於對古中醫的探索並對彭子益先生產生了濃厚的好奇與興趣。

2012年8月陪恩師在北京出差,恩師告知我彭子益先生當年在山西講學時有一套講義《醫學叢談》流落於民間。這套叢書是彭子益先生最早的醫學著作,也是他後來所出版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前身雛形,要想辦法把他尋找出來,造福後代中醫學子。

恩師的囑託牢記心中,從此便從各個方面開始了對這套書的搜尋。多年苦苦尋找卻一直難覓所蹤。恩師於2012年年底不幸離世,但我對彭子益先生這套叢書的尋找一直沒有間斷,中間也收集到一些線索,都不盡人意。

直到2015年國慶節,徒浩傑告知河南某市有人在網上高價出售這套叢書,遂驅車前往重金購得殘書8本,但由於該套叢書年代久遠保管不善,僅有第八卷《彭子益注釋四聖心源》保存最為完整,彭子益先生的理論基礎大都來源於黃元御,對黃元御學說極為推崇,繼承和發展了黃元御學說的精髓所在,《四聖心源》更是集黃元御一生之大成之作,集理論性、實用性於一體。

得到這套書後立刻夜以繼日進行校對,並於次年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出版奉於讀者,對於其他卷冊則繼續進行整理和尋找。2017年9月,偶然得知山西某市有這套書的線索,即刻與徒浩傑驅車前往。

珍藏這套叢書的是一位30歲的小夥子,並非學醫者,收藏這套書的初衷是因為他對書中印刷精美的字體產生了興趣。中國文化的神奇與魅力真的是無所不在,精美的字體竟成了這套寶書的護身符。小夥子很熱情,他的藏書也不全,但和我2015年所購之書卻可以互為補充成為全本。

至此,彭子益《醫學叢談》全套書稿已經完全收集完整,撫摸書稿禁不住雙眼含淚,恩師泉下有知,當會心慰!在收集這套書的同時,對彭子益先生的足跡也進行了考證。

彭子益先生著作大都以 20 世紀 20 年代初《醫學叢談》為基礎,由於當時的保存條件,以及先生來往奔波頗多,他在不同地方講課時的教學資料也有少許的差別。而目前大家最為熟悉的《系統的古中醫學》成書於 1938 年夏於四川。《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是彭子益先生在廣西期間幾經修改,成書於 1947 年,現在刊行的版本正是依據這個版本而校對出版的。

彭子益先生對黃元御學術思想非常推崇,認為是黃元御將倒塌千年的中醫大廈重新建立起來的,在他所編寫的《醫學叢談》中引用黃元御的觀點和書籍較多,佔到了整個叢書近一半的內容,整個叢書共分十編。

第一編

包括原理篇和古方證明篇。這一編是彭子益學術最早學術思想的理論雛形,也是後來《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成書的基礎

第二編

《金匱要略》中168個方按中氣的左旋右轉和十二經氣的左升右降的原理,逐方解釋,揭示仲景經方之醫理、藥性。醫理明,醫法則有道。本篇對《金匱要略》中方子的解釋相對於後來所出版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要詳細,繼續第一編中對經方的解釋方法,把方子所對應的癥狀、病機做了較為詳細的解讀,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仲景藥量使用的理解存在爭議,讀者可參考學習。

第三編

《傷寒論》的讀法,大多以黃元御《傷寒說意》為基礎,其中有彭子益對《傷寒論》的理解,比如「先定八方」的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細讀之。另外,原書在本編中有「傷寒讀法韻語」一節,但對「讀法韻語」的解釋放在第十編之中,為了方便讀者學習,特將第十編中的釋義移至本編之中,特此說明。

第四編

以問答的形式闡明切脈的方法、位置、指法以及相應病症的脈象,是彭子益一生之脈學大成,他以脈象來論陰陽,以脈象論五行,以脈象來闡述中氣的升降沉浮,其中還收錄了宋朝崔嘉彥的《四言舉要》,指出切脈為學醫治病處方用藥之憑據,脈學有了把握,用藥才不會有錯誤。列於本編之後的「虛勞問答」更是精彩至極,讀者應悉心領會學習。

第五編

收錄了黃元御所著的《長沙葯解》和《玉楸葯解》兩部本草書籍,其中彭子益對《長沙葯解》中的大部分藥物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進行了注釋,補充了黃元御原書之不足,彭子益重視和繼承黃氏學說,卻又合理正確地看待黃氏所存在的不足並加以補充和修訂,這正是他治學態度的重要體現。

第六編

中對溫病的病理以及治法做了闡述,並對張錫純對石膏的用法給予了分析和解讀,靜讀之下,感覺兩位先者好像在面對面地討論,惺惺相惜之情溢於言表,其中有很多醫案是現存版本《醫學衷中參西錄》沒有收錄的。溫病的治療在日常的臨床上都是一個難點和重點,彭子益先生在這篇著作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溫病汗泄篇」是根據《實驗系統學》補錄,作為附錄並列放於「溫病篇」之後。

第七編

收錄庄一夔所編著的《庄氏慈幼新書》,分「遂生篇」和「福幼篇」,指出中氣為人身之根本,治輕病須顧中氣,治重病須回中氣,書中小兒痘疹和慢驚的治法列出小兒病用藥之准,指出大人、小兒治法無需區別,僅藥量變化即可,學者明白了《醫學叢談》第一編「系統學原理」,讀後可知慈幼二書亦歸系統一貫之內,明白彭子益先生用心之良苦。

第八編

為彭子益先生評註黃元御《四聖心源》一書,該書已經於2017年出版,此不再述。

第九編

為徐靈胎醫案原本錄入。彭子益先生認為中醫醫書最好者首推黃氏,其次則徐氏,黃氏好處在於系統,徐氏好處在經驗。黃氏系統根於河圖得陰陽升降氣化之真理而偏於扶陽,其論「純陽則仙,純陰則鬼」的論述亦嫌偏頗,徐氏經驗極富,知陰陽貴於兩平,不可扶陽以抑陰,亦不可助陰以滅陽,其醫案所錄經驗各病足以濟黃氏之偏而成黃氏之全,但論理處既不系統又不透徹,學者以黃氏系統之論解徐氏經驗之言,以徐氏之長補黃氏之短,自能立於不敗之地,徐氏經驗方中,雖說不出其所以然,學者但能就徐氏所用之葯之性尋得其所治之病之理,凡見效之方皆歸黃氏系統一貫之內借鑒,則明醫學大道,故將徐氏《洄溪醫案篇》《女科醫案篇》《舌鑒總錄篇》錄於黃氏雜病之後,學者前後貫通而明醫理、醫法。因徐靈胎醫案一書已經校對出版,內容與《醫學叢談》所收錄一致,所以本書不再加入,讀者可自行購買學習。

第十編

內容較雜,彭子益首先就天人一體的基本思路對古中醫的原理再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並結合自然規律提出了論證依據,而後以「答客問」的形式,共計34問,結合易經、天地五行與人體相對應的關係更深一步來證明前面的論斷,並補充了仲景在婦人臨產時的證治方法。其中原書稿還將第三編中的《傷寒讀法韻語》做了詳盡的解釋,提出學習傷寒必須現尋其理路,有了理路才有系統,有了系統才不被他人解釋所誤導,看完全篇,一部頭緒紛繁、變症莫測的《傷寒論》也就變得簡單易讀了(為方便讀者對照學習,特將本部分內容移至第三編)。十編看似雜亂無章,細讀之下仍有理路可尋,即中氣的升降,讀者可自行體會其中的妙處。

小編摘文中一小段,分享給大家。

小編覺得讀了,對方子的理解加深了好多,

也許這就是醫與工的區別吧!

理中湯亦名人蔘湯

党參一錢,白朮一錢,炙甘草五分,乾薑五分,土炒

理中湯治胸痹心痞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此等病證,醫家大概好用破氣的葯,輕者用香附、橘皮,重者還要用枳實、大黃、川楝子、三棱、莪術等類,殊不知此病是由中氣不運之故乎。

平人中氣左旋右轉,上焦之氣隨中氣右轉,降了下去,交於下焦;下焦之氣隨中氣左旋,升了上來,交於上焦。氣化通調,上焦清虛,故無胸痹胸滿心痞氣結在胸等症。

人身左右,為陰陽升降的通道,這道路通與不通,亦是由中氣運與不運而來。中氣不運,然後脅下氣逆,上搶於心,此等痞結的證候,必有寒氣凝結。

仲景理中湯的理法,即是用參草以補中,乾薑以運中,中氣在脾胃之交,脾胃屬土,土氣本濕,中氣不運者,土氣必濕,故有用白朮以去濕氣而補土氣。名曰理中者,即是理中氣之旋轉也。

若是用破氣的葯,這病必定要加重的,還有就治死了的。因中氣既虛,又遭攻伐,必定益法不能旋轉了。

但是一層也有那中氣甚虛的人,吃了理中湯後,胸間發脹、肚腹覺熱者,這卻有兩個原因,一由於平日胃間必有一部分發硬,一由於平日陰分偏虛、木氣枯澀的緣故。那胃部發硬必是傷酒傷色的人,緣脾升胃降,全賴津液(注意)涵濡,氣機乃能活潑,傷酒的人,胃脘受傷,津液虧損,所以發硬。

傷色的人,陰分的津液一定虧耗的了,木本生火,津液虧耗者,木氣必枯,木枯而遇乾薑、炙甘草溫補的葯,所以肚腹發熱,此等津液虧耗中氣又虛的人,如有必要理中時,可改用丸藥,加以養津液磨積滯之品,少用乾薑或去乾薑改用神曲,徐徐調理,庶乎有益無害。

那用理中湯丸,還有地理上的關係,也是要知道的,山西的空氣多風多燥,在山西的人,中氣虛者偏於風燥居多,雖不可一概而論,若是在春秋兩季的時候,卻是偏於風燥無疑。

中氣虛者,偏於濕寒者易治,偏於風燥者不易治。若是治風燥的中虛,須息風(注意)斂燥與理中兼而用之,不可單獨猛進也。此理中氣以降上逆之法,非極寒之症不可輕於用湯,以其力大,易傷津液滯木氣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墨香 的精彩文章:

焦樹德談名方 藿香正氣飲
國醫大師郭子光:師徒對話,親傳治冠心病經驗

TAG:杏林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