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其實都源自聖經

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其實都源自聖經

西方文化為什麼忌諱數字13?經濟領域常說的「馬太效應」來源於哪裡?站在信仰的角度看待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會使我們對基督教文化有更寬廣的理解。

數字13的忌諱

在聖經中,耶穌有十二個門徒,猶大是耶穌親自選召的門徒,精明幹練,耶穌委派他主管他們小團體的財務。後來猶大以三十塊銀錢為代價將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並帶領大祭司的差役到客西馬尼園,去以親吻為暗號捉拿耶穌。

所以,西方文學中常用「猶大的吻」作為「叛賣活動」、「陰謀詭計」的代稱,「猶大」成為叛徒的代名詞。

由於耶穌和十二門徒加在一起是「13」個人,後來發展成凡帶「13」的事物都不受歡迎,成為西方人最忌諱的數字。

鴿子與橄欖枝

鴿子與橄欖枝是世界公認的代表和平的標誌,我們周圍也經常會遇到某某團體或個人拋出了橄欖枝的說法。然而,這兩個事物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充當這一角色的,他們來源於聖經中的一個故事:

《創世記》中記載,上帝因世人犯罪,決心用洪水滅世,但挪亞是個義人,上帝讓他建造一艘大船(方舟),以逃避洪水之災。

挪亞一家以及上帝選定的各種飛禽走獸進入方舟之後,天降洪水四十晝夜,淹沒了地上的一切生物。水勢減退,挪亞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鴿子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樹葉回到他哪裡,挪亞就知道洪水退了。

等地上完全乾了,挪亞一家及船上的走獸出了方舟又開始在地上繁衍。從此,方舟成了避難所的象徵,鴿子和橄欖枝也成了和平的標誌。

「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

馬太效應

熟悉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的人一定很熟悉「馬太效應」這個名詞。

在經濟領域中,馬太效應解釋了個人和企業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原理;在社會領域,它表現在佔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對人才越有吸引能力;在科學領域中也存在著明顯的馬太效應,研究成果越多的人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後就產生了學術權威。

其實,這個專業辭彙最初來自聖經中,耶穌給門徒講的一個故事。

《馬太福音》25章中,耶穌講了一個比喻:

一位主人要出遠門,臨行前叫來僕人們,按照他們的才幹給他們銀子,讓他們分別去經營。主人走後,僕人們都儘力去做買賣並按自己的能力掙了錢,只有一個能力最差,領到銀子也最少的僕人害怕賠錢,就把銀子埋在地里藏起來。

主人回來後檢查僕人們的工作,按照他們掙錢的多少分別進行了獎賞;那個把銀子埋藏在地里的僕人說:「主啊,我害怕把你的錢賠了,就把引子埋起來,請看,你的銀子一分不少全在這裡。」

主人大怒,讓人把他的銀子奪過來給那掙錢最多的,並把他趕出門去。

聖經的這段故事後來成為西方的一句諺語,原意是指人的能力越使用就越增加,如果不用就會退化。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科學家羅伯特把社會中類似現象概括起來,稱之為「馬太效應」。

主人的心是公義的,按才託付也是公平的。僕人要明白主人的心意,去做主人眼中看為忠心的事情。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金盆洗手

我們在武俠小說中經常會讀到說某某在武林中「金盆洗手」、退隱江湖了,它表達的是「洗手不幹」的意思。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詞語也屢見不鮮。

聖經中也有段關於洗手的記載:

當時,猶太人判定耶穌犯了死罪,但他們無權執行這種判決,就把他送交羅馬總督彼拉多要求判他死刑。

彼拉多並沒有查出耶穌有什麼罪,想要釋放耶穌,但眾猶太人在大祭司的挑唆下狂呼亂叫,堅決要求釘耶穌於十字架。彼拉多隻好讓步,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彼拉多就批准把耶穌釘上十字架。

彼拉多當時並沒有信仰,但他內心也懼怕以色列的神,所以企圖以洗手來脫離責任。

人的一生難免犯各式各樣的罪,犯罪的事總免不了。然而,犯罪之後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回應,是我們要思想的。

「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

浪子回頭

中國古語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說法,比喻某個人無論犯了怎樣的錯誤,如能改正錯誤,無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家庭和朋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黃金難換。

聖經中有個比喻與這個說法如出一轍:

一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勤儉持家,小兒子遊手好閒。一天,小兒子提議分家。帶著錢到遠方,任意放蕩、揮霍精盡,最後衣食無著,只好給人家放豬。

這時,他悔悟了,決心回到父親那裡去認錯。父親看見他回家,不但沒有責怪她,反而很高興地歡迎。

大兒子早就知道弟弟的所作所為,看到父親這樣歡樂跳舞,十分生氣。父親知道了,出來勸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在一起,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我們理當歡迎慶賀。」

我們每一個人都如羊走迷,被世界裹挾失去了自我。只有回到上帝的面前,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歸宿。

「主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替罪羊/贖罪羊

我們經常會說某某成了某某的替罪羊,指的就是一個人犯了錯,卻把錯誤轉嫁到一個無辜人身上,後者替前者背黑鍋。

在聖經舊約中,古以色列人認為人犯了罪,要用兩隻公山羊代替人受罰。大祭司把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一切的罪愆,把罪過都歸在羊的頭上,使它但當他們的罪孽,然後把它放逐曠野,任其自生自滅。

在新約中,耶穌為救世人的罪惡,寧願釘死在十字架上,作為「祭生」奉獻給上帝,所以耶穌又被稱為「贖罪的羔羊」。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本文整編自《基督教藝術與社會生活》,北京大學出版社。

你在信仰上有什麼困惑嗎?

和我們聊聊吧

周一至周六早10點至晚10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Gtv奇蹟網 的精彩文章:

新生命由重生開始
得了紅斑狼瘡的她,卻活得令人羨慕

TAG:7Gtv奇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