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推己及人到思辨能力

從推己及人到思辨能力

我家小朋友在國學班裡學四書,從《論語》開始。借著她學傳統文化的機會,我很想給她灌輸點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說:「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我覺得這個道理很有價值,應該成為為人處事的準則,所以時不時會和她說說,至於她聽懂多少,就不得而知了。眼見一年下來,一本論語學得七七八八了,下個學期開始,就要學《孟子》了。孟子當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推己及人。這一點,和論語是一脈相承的。其中特別著名的,莫過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樂觀來看,哪怕只是皮毛,小朋友應該多少能有一份推己及人的心吧。

但是,我從來沒有懷著一顆思辨的心去認真想過,推己及人,真的都是最好的么。從普世價值觀的角度,按照道德判斷,做推己及人的事情,必定是好的。這個好,有前提,就是大家的判斷標準是一致的。所以,我所認為的好應該等同,或者極大程度上等同於你的好。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可能推己及人就是大大的不妥了。就是我和你,己與人之間認知是完全不同的。有個經典的搞笑橋段,說「你為什麼冷?」是因為「你媽覺得你冷!」媽媽用一顆自認是推己及人的愛心,給孩子穿得太多,沒有給他們帶來絲毫的舒適。歷史上當作笑話來說的晉惠帝聽說老百姓饑荒而死,卻提出了「何不食肉糜?」的疑問,也是個企圖推己及人卻南轅北轍的典型故事。撇開這些極端的例子,在現實中,人與人之間認知的差異其實一直都很大,你認為是常識,可能別人真不一定這麼認為。所以,推己及人,在實際操作的層面上,需要在共識上做好預備,否則真不一定是好事。

從這件事情上,我發現一向覺得自己還算多少有點思辨精神的,其實在思辨上,仍然是大大的不足。想得更深遠一些,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質疑一直是被打壓的,然而沒有質疑的能力,何來思辨!有一個沿襲西方教育理念的平台曾經專門推出一個系列課程,就是讓你能通過一定的方法去甄別假新聞。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幾步,看措辭,查來源,找相關,假新聞基本上過不了這三關。再看看我們的朋友圈裡鋪天蓋地的劣質假新聞,但凡我們有一點質疑的本能,應該決計不至於此。當然那些所謂「寧信其有」的縱容,也是假新聞的推波助瀾者。

如果創新是贏得未來的基礎,那麼思辨能力是基本的素質,我會嘗試教孩子,學會質疑,懂得思辨,在共識的基礎上,能夠推己及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記 的精彩文章:

TAG:華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