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李想 鍾偉 攝

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李想 鍾偉 攝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李想 鍾偉 攝

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李想 鍾偉 攝

職教改革四十年 產教融合育工匠

李想 鍾偉 攝

【關鍵詞:產教融合】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課證共生共長 共育通信人才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培養ICT(信息通信技術)人才過程中進行了10年成功合作,「課證共生共長」模式是校企合作卓有成效的路徑。

「課證共生共長」花開驚艷

10年時間,4600名ICT專業畢業生和800多名在校生通過了華為的各等級認證,其中56名在校生通過華為認證體系中最高級別的ICT技術認證——HCIE(華為認證互聯網專家),佔全球HCIE總數的1.2%,居各高校之首。

據麥可思數據,2016屆深職院ICT專業畢業生一年後月薪達5622元,高於本校平均月薪11%,遠高於全國示範高職同期月薪和廣東省本科生平均初次就業月薪。

深職院ICT專業採用了與華為共育人才的「課證共生共長」模式。一流企業做標準,一流學校做示範,一流城市有沃土,「課證共生共長」模式是標準、示範、沃土聚合效應的成功,也是產業發展和政策支持的成功,更是「抓痛點」和「建機制」的成功。

「課證共生共長」模式剖析

2006年,深職院與華為達成共建專業和共育人才的協議。深職院教師與華為工程師一起,將企業原本面向在崗工程師的認證課程融入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了適合零基礎在校生學習的方案。

「課證共生共長」使學校課程與企業認證互嵌共生、互動共長,使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能夠精準地服務於ICT產業鏈。

在產教融合的「起點」上,該模式強調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共生」,課程開發與證書標準「共生」,深職院教師與華為工程師共商共議;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該模式強調課程升級和證書升級「共長」,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共長」;在產教融合的「結果」上,該模式形成了人才「供給—需求—供給」的閉環反饋系統。

「抓痛點」「建機制」的成功

「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當中的「證」,是企業考核在職工程師的「實證」,抓住了這個「證」等同於抓住了企業需求的「痛點」,因此學校培養畢業生也等於給企業培養了即招即用的工程師,為企業節省了人才培訓成本,因此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增強。而當「課證共生共長」成為一種機制時,校企雙方就成為「命運共同體」。

隨著產業技術的進步,華為認證標準不斷升級,課程體系亦同步更新並反哺認證體系。在該模式中,高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企業工程師的認證體系相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一致,ICT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融入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了精準培養和精準就業。

「抓痛點」和「建機制」解決了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兩張皮」的問題,使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以「學校課程」與「企業認證」這兩個關鍵點為紐帶,實現了互聯互通,進而能夠使供需兩端相向發力。「課證共生共長」把在職工程師必須通過的認證和學校課程教學捆綁在一起,實際上是把企業工程師培養納入了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企業成為參與教學的主體。(馬曉明)

陝西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集團

攜手踏入通航類專業「無人區」

由京東集團牽頭實施的我國首個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不久前在陝西落地。作為京東智慧物流常態化運營起降測試點,陝西職業技術學院迎來眾多嘉賓。

謀劃專業群發展新方向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無人機+」概念開始推動多個行業尤其是物流行業的升級。2017年,京東集團無人機產業發展計劃落地陝西。

為了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陝西職業技術學院依託空中乘務、航空物流專業優勢,推進通航類專業建設,確立了包括無人機應用專業、通用航空航務技術專業在內的通航類專業群建設發展方向。

一方產業升級發展,另一方專業建設發展,陝西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集團就共建無人機實訓基地、共育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等方面密切交流,謀求在通航類專業這一新的領域開展合作。

推進「技能培訓+生產製造」

校企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京東無人機人才培養基地、無人機組裝和測試中心、通航機場校外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專業及教育教學、標準化無人機物流示範點、「通航學院」等7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雙方以系統化思維推進「職業技能培訓+生產製造」,形成了「引產入教、以產促教、以教引產、產教融合」的合作模式。

作為雙方戰略合作的一部分,京東無人機(西安)飛服中心日前落戶陝西職業技術學院長安校區,來自陝西、新疆、山西等地的有志青年成為飛服中心首期「飛服師」學員。

在真實工作環境下培養人才

雙方推進優勢資源共享,聯合進行人才培養。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分為「校內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無人機認知學習→無人機裝配、調試、飛行專業知識學習→京東、學校、學生共同確定具體實習企業定崗實習」4個階段,實現了課堂基礎理論教育與企業生產專業知識學習的有序對接。

雙方在建立「京東無人機(西安)飛服中心」的同時,還按照京東無人機生產與檢測技術要求,共建了「無人機組裝和測試中心」。學生以頂崗實習的方式,定向承接京東集團部分無人機組裝、生產、維護、保養及測試等工作,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提高專業技能,理解、內化企業文化精神。

按照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將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將達到5000架以上。陝西職業技術學院攜手京東集團,以「通航學院」為載體,以京東在西安航天基地的通航機場為平台,面向國內外開展無人機應用技術、通航機場管理、航空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培養與培訓。(王慶)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與施耐德電氣

「雙向互動」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無錫職院與施耐德電氣(中國)公司近幾年通過雙向服務、雙向引進、雙向培訓等「雙向互動」方式,使合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在培養一流電氣和自動化專業人才,助力江蘇傳統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雙向服務,共同提升人才培養和服務製造業能力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企業對控制技術類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雙方依託分布於江蘇區域的施耐德電氣客戶資源,共同研究高職院校畢業生崗位變遷規律,共同分析施耐德電氣資格證書的知識、技能及素質要求,對接、開發核心課程,形成了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團隊教師跟蹤信息化技術發展方向,以自動化集成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和生產過程數字化管控技術為突破口,主動為施耐德電氣產品用戶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提供技術支持。

近年來,學校師生協同施耐德電氣承擔了20多家企業製造項目的設計、安裝、調試,並將工程實踐反哺教學,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雙向引進,共同完善實踐條件和科教隊伍結構

施耐德電氣近年來先後向無錫職院捐贈價值100多萬元最新自動化設備,共建實訓室,用於「交流調速系統及應用」「PLC技術及應用」等課程教學和學生創新活動,企業還安排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為訂單班和頂崗實習學生授課。

學校除了安排相關專業學生進入施耐德電氣及代理商企業頂崗實習及就業外,每年還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深度參與企業工程項目實施,並為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服務及科技項目申報牽線搭橋。學校2015年成為施耐德定點生產解決方案合作夥伴。

雙向培訓,共同提高師資隊伍和員工隊伍水平

雙方通過共建平台促進知識共享和經驗交流,開展自動化技術人員認證和技能提升等培訓。

施耐德電氣配合無錫職院實施中央財政支持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服務能力提高」項目,8名骨幹教師、青年博士先後到施耐德電氣進行頂崗培訓,在深度參與工程項目中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學校定期進行施耐德電氣變頻器、伺服控制器等產品展示及用戶培訓,年均培訓施耐德代理服務商及售後工程師250人次。

「雙向互動」的集成優勢,起到了「1+1>2」的作用,取得了互利多贏的成效。校企雙方近幾年合作編寫教材3部,將企業案例轉化為教學案例32個,使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成為江蘇省特色專業、控制技術專業群成為江蘇省重點專業群;雙方共建實訓室、開設訂單班、實施頂崗實習、每年舉辦技能比賽,顯著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雙方共同承擔自動化領域企業的工程認證和技術支持,不但為施耐德電氣用戶設計實施20多個工程項目,還為區域機械電子、汽車零部件等行業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項目開發;雙方除了培訓師生、員工,還將優質資源對外開放,近兩年培訓江蘇省內外同行院校師資250人次、地方中小企業相關員工600多人次。(劉文平)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二重

為高端裝備製造業培養現代工匠

四川省德陽市是「國家重裝基地」,形成了以中國二重、東方電機和東方汽輪機等為龍頭,1470餘家配套企業的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企業急需一大批懂技術、精技能、能創新、德技兼修的現代工匠。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中國二重萬航模鍛和北京航材院,「搭建一個平台、實施三個對接、推行三個進入、培育大國工匠精神」,開展培養高端裝備製造業現代工匠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瞄準高端製造,搭建產學研平台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整合德陽重機備件廠、材料中心等校內教學科研生產機構,同時引入科研院所、中國二重等企業研試中心,共建產學研平台。平台承擔了產品試製與生產、技術應用研究、創新創業、師生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等職能。

校企共同建立了航空材料檢驗檢測中心,由北京航材院提供檢驗檢測技術標準和規範,中國二重萬航模鍛組織新產品試製與生產,學院提供3700萬元設備設施並組建42人的產學研團隊,面向社會開展航空材料檢驗檢測服務、檢測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和從業人員培訓。

校企先後建立四川省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技術創新中心、智能控制研究所等產學研機構16個,彙集工程技術人員217人,為企業培訓員工1.3萬餘人次。

抓住關鍵環節,實施「三個對接」

校企以產學研平台建設為載體,建立「快速反應、同步跟進、動態調整」的融合機制,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等方面與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進步對接。

在四川省經信委組織下,校企搭建了「四川省產教融合信息平台」,研究產業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供求狀況,優化調整專業結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對接。

在全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航空學會等行業組織的支持下,學校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參與的產教融合理事會、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依據崗位職業要求,制定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系統設計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方案與崗位職業要求對接。

校企組建專兼結合的產學研團隊,將生產、科研與技術服務中形成的工程案例納入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更新與企業技術進步對接。

培養實戰能力,推行「三個進入」

學校通過教師進入平台、學生進入項目、教學進入現場,將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落到實處。

學校建立專任教師輪崗制度,保證專業課教師每五年至少一年進入產學研平台,形成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持續提升的長效機制。

學校將新產品試製、技術應用研究、技術服務等項目作為工程素質提升課程,納入選修課。學生參與項目實施,提升實戰能力。

學校推行主幹專業課「雙教師授課」,理論性強的內容由專任教師講授,實踐性強的內容由平台的工程技術人員講授;技能課程、工程素質提升課程按照生產、工藝技術和管理規範現場教學。

立德樹人,培育「大國工匠」精神

學校創新「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導師」制度,建立學生黨員校企「雙彙報、雙考察」制度。

在輔導員和班主任配備的基礎上,學校為每班配備一名班級導師,由學校幹部、教授或企業專家擔任,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針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政治思想工作的「真空」,學校與企業基層黨組織聯合對學生黨建實行「雙彙報、雙考察」,建立「頂崗實習黨員管理卡」。

學校組建大師工作室,彙集行業企業專家,開展絕技絕活示範,技能大師團隊參與教書育人,塑造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向楨)

【關鍵詞:工匠精神】

魏俊強:推陳出新 修鍊匠心

北京的老司機們,幾乎沒有人不認識「魏工」。這位「魏工」,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北京祥龍博瑞汽車服務集團總工程師、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校友魏俊強。

38年的汽車維修生涯,從一名普通工人,到企業技術帶頭人、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修車品牌,魏俊強用切身經歷詮釋了工匠精神。

「自己認定的事,就要做好」

1977年,魏俊強進入北京市交通學校(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前身)學習汽車維修。抱著「學什麼就得學明白」的態度,魏俊強把學校里的一輛解放牌卡車、一輛美國汽車的無數零件都換了一遍,從而深入了解了汽車結構,為從事汽修行業奠定了紮實基礎。

1980年夏天,魏俊強進入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第六廠。本該是一展技能之長的時候,魏俊強卻被查岀身患骨腫瘤。經過兩次大手術,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在病床上自學了計算機、液壓、機電控制等方面書籍。

在維修車間里拄著拐,幫一線工人解決技術問題,是魏俊強出院後大家最常見到的場景。當時,工廠負責修理中央領導機關專用轎車和駐華使館高檔轎車,苦於沒有翻譯,魏俊強便再一次突破自己,開始嘗試翻譯外文資料。他創造了一套特殊的識別、記憶辦法,且逐漸能夠大致看懂英、德、日、法等外文資料。

「你為中國人爭了光」

在大多數人眼裡,他身上有太多「光環」;在同事眼中,他是技藝高超、嚴謹可靠的好夥伴、好領導;但在自己眼中,他只是「魏工」魏俊強。

他像一名醫術高超的老中醫,「望、聞、問、切」都被他熟練地應用到汽車故障診斷中,而且通過電話就能診斷汽車故障。1998年夏天,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來華訪問,在西安訪問期間乘坐的轎車空調出了故障,魏俊強通過與美方隨行機修人員電話交流,找出故障所在,並最終解決了問題。從業多年,先後有100多個駐華使館找魏俊強修過車。

2004年,魏俊強接受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見,總理一句「你為中國人爭了光」的稱讚,是對他多年精益求精、匠心精神的最好註腳。

傳道授業培養「大國工匠」

憑藉著認真、執著的精神和精湛的修車技藝,魏俊強從技術員到科長、廠長、總工程師,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如今,他給自己新的定位是:技術必須為生產服務,技術必須隨生產變革而變革,總工程師更應該適應市場變化、推動企業發展。

2014年,繼開辦「魏工培訓學校」、成立首個互聯網養車品牌「魏工養車」、擔任北京理工大學車輛管理學院客座教授之後,魏俊強開始擔任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校外德育導師。

魏俊強精益求精、勇於拼搏的「工匠精神」,不斷征服技術難題讓傳統汽修升級換代的勇氣,激勵著學生們以他為榜樣,在自己的專業和領域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關鍵詞:職業素養】

植入職業文化 孕育職場新人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校企文化對接,成立由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職業文化充分融入學校校園環境、實訓基地、課程體系、專業建設、管理模式、服務機制的建設過程中,並針對在校五學期的教育教學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職業文化引導教育,進一步強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與塑造,逐步實現把職業文化全面引進課堂、引進教育教學環節,在職業文化浸潤中造就職場新人。

一是以工業文化環境為載體,植入職業文化。學校建設了工業文化博物園、校史館和展覽館,以及處處融入職場氛圍的教室、實訓室和寢室,並利用校園各個角落宣傳工匠精神。二是以校企協同育人為依託,浸入職業文化。學校深入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文化融合。三是以專業建設為紐帶,滲入職業文化。學校充分挖掘「工業」院校特點,提煉製造文化、汽車文化等8大專業文化,校企共同實施「浸入式」職業素質教育,把職業文化的精髓與學校專業課程、實踐環節深度融合,並最終落到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價值觀培養上。四是以職業素質課程為基礎,嵌入職業文化。學校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構建模塊式、分層式、漸進式職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實現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創業能力相互融合。五是以技能大賽和學生活動為抓手,潤入職業文化。學校將技能大賽項目嵌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大賽元素融入課程開發和課堂教學中,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於教學過程中,藉助大賽的平台彰顯並感悟職業文化。(李慧萍)

「金護照」記錄中職生金色年華

近日,北京市商業學校為年滿18周歲、即將走上實習工作崗位的2015級近千名學生頒發了全面記錄學生在校期間成長質量和成長軌跡的職業素養護照。該護照以金色為主色調,象徵金色年華、金色碩果、金領人才;正面鑲嵌金色紐扣,寓意扣好職業生涯的第一顆扣子。護照中貼滿了記錄學生所獲得的成績、榮譽、資格資質的證書、證明、證章,用人企業和學生家長可根據各自的標準及不同的需求,更直觀、全面、可視化地看到學生職業素養的情況和特點、優勢及潛能。

據介紹,職業素養護照就是在「德能兼備現代職業人」的人才目標引領下,以成長為主線,從職業精神培養和職業行為養成的角度出發,通過課程、基礎、專業、崗位、拓展5個模塊,以職業素養學分和證書、證明、證章的方式,記錄學生獲得的思想品德、技術技能、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的成績、榮譽和資質、資格,全方位、全流程呈現職業精神、職業行為方面的成長質量和成長軌跡,實現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的自我評價、自我診斷和自我提升,讓學生的職業素養成長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可持續。

據了解,北京市商業學校以首善標準、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為目標,政校企家四方協同,在全國首創了「中職生職業素養護照」新模式,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融入專業學習、校園活動、企業實習、社會實踐等每一個教育教學環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職業素養培養的各方面、各階段和育人全過程,形成了職業素養培養的北京標準和北京模式。學校立足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和學生成長發展需要,通過調研分析,確定了20個職業素養指標,建構了新時代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模型。根據該模型,借鑒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護照」理念和「護照」作為通行證明的內涵,政校企家四方合作,協同育人,形成了「互聯網+職業素養」的新格局。(王芊)

傳承墨子精神 培育幸福工匠

2017年,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墨子思想與職業教育研討會,還把墨子像「請」進了校園,並同期發布了出自《墨子·尚賢》篇的校訓「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和校歌,以此為契機大力弘揚墨子的工匠精神,推進高職教育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製造2025」等都將培養工匠精神提升到了國家層面。重塑工匠精神,就需要建立支撐工匠精神的價值文化和制度文化。而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就誕生了墨子這樣的世界級工匠,其思想中極具特色的就是理性、邏輯和工程師精神,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文化根基。為此,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借古鑒今,創新性地把墨子思想作為學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基礎,努力培養智慧型、國際化的現代幸福工匠。

該校在教育實踐中把墨子的工匠精神融入素質教育中,於點滴細微處下功夫。在課程上滲透人文教育內容,促進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合,使學生在掌握技能和技術的同時,養成「勤勉恪守」「敬業樂群」「誠實信用」等職業品格,實現「做事」與「做人」的結合統一。同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樹立學生的精品意識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最終內化為教職員工的教育信念和學生的學習信念,並外化為精神風貌及種種社會行為,進而提升高職教育的文化自信。

此外,學校還注重儀式教育,重視畢業典禮工作。同時,打造工匠文化,優化工匠生態,通過打造系統構思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校園文化環境,形成完整的育人鏈,讓學生在環境浸染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湯愷)

職業行為在實踐中養成

學生職業行為的養成教育,需要在教學內容、實踐環境、教學過程中全方位、全過程、多形式、立體化地組織實施。經過多年的建設與改革,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飛行器製造技術專業在實踐中形成「教學內容對接關鍵崗位,教學環境對接生產環境,教學標準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的職業行為養成教育模式。

對接關鍵崗位,系統開發教學資源。基於企業發展及崗位需求,該專業從「培養規格、核心課程、實踐條件、師資隊伍」等多維度探索國際化人才教學標準,並聚焦「總裝裝配」等航空航天企業的關鍵崗位,系統梳理「軟硬管路施工」等關鍵技術,引入歐盟航空製造行業12項核心技術規範,將飛機維護手冊AMM等融入教學內容,解決教學內容對接行業技術的問題。

對照生產環境,全面建設實踐資源。基於「環境育人」理念,該專業按照航空航天企業「儀器設備、環境氛圍」的建設標準及管理理念,高標準建設實驗實訓室,形成集教學、科研、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多方位營造與企業一致的實踐環境。同時,引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開發全真或模擬實踐項目,解決實踐教學對接崗位生產的問題。

借鑒職業標準,務實開展素質教育。鑒於航空航天行業的特殊性,該專業加強規範意識、質量意識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將企業規範、工藝、質量融入教學過程,嚴格按照企業的工作要求、6S規範和質量標準實施實踐教學,解決職業標準對接教學標準、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問題;按照行業標準、企業標準,以實踐任務書、規範操作展示板指導學生,以標準質量模板、標準產品模型糾正學生,讓規範意識、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等職業素質要素貫穿於育人全過程。(王守志)

「明理」教育融入一二三課堂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明法理、明德理、明學理、明事理、明情理」為目標,以2009年成立的明理學院為平台,深入開展職業信念教育。明理學院聚焦學生職業核心素質,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創新一年級學生課外活動載體,促進一二三課堂有效融通,穩步推進「五明理」教育,培育「守法紀、懂做人、愛學習、能做事、會生活」的學生。

明理學院根據學生特點編寫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教材,課程重點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各階段的特點,以「五明理」為目標,從不同層面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明確學業規劃、樹立職業理想、提升職業能力。同時,通過一二三課堂有機融合,不斷深化「明理」教育。

一是開展明理大講堂活動,每月定期舉行專題明理講座,精心選取主題,擇優聘請主講教師,將明理講座作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二是開展心理素質提升活動,通過心理健康月和心理素質拓展大賽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挖掘自身潛能,有效促進果敢、頑強、自信、團結等優良職業品格的形成;三是開展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大賽,以賽促學,引導學生全面分析自我條件和外部因素,作出科學合理的學業和職業發展定位,設計符合自身實際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四是開展明理實踐,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和基層以及紅色革命基地,廣泛開展政策宣講、教育幫扶、文化宣傳、專業調研、創業創新等主題活動。

在學生職業信念教育的教學與實踐中,明理學院整合教師資源,統一協調全校學生的職業信念教育工作。經過多年探索,該校形成了職業信念教育系列教學與研究成果,受益學生面不斷擴大,學生教育質量和各方滿意度不斷提高。(王琴)

「木磚石雕」刻出職業自信

在實施傳統建築文化研究過程中,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師生通過對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進行實地考察、測繪和人文交流,深刻認識到中國古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於喚起當代青年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助於在當代青年大學生中重新架構起文化自信,從而建立起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業自信。

通過校企合作、與收藏家合作,該校在全國各地收集了我國古代建築中最能體現勞動者智慧和藝術的組成部分「木雕、磚雕、石雕」,建成中國古建築構件收藏館,並配套完成建築文化網路數字館及建築文化讀本,為各專業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該校古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結合教學,實施了「曲阜孟子故宅」「濱州魏氏莊園」「博山顏文姜祠」「牟平牟氏莊園」「青城文昌閣」等省級、國家級文物保護遺址建築的測繪教學及建築文化學習,使文化建設、專業教學「兩相長」。通過對山東省境內現存古建築的測繪實習及現場教學實踐,該校配合開展了「建築文化大講堂」,舉辦優秀傳統建築文化系列講座,普及建築文化知識。該校還鼓勵教師通過微課、動畫等多種形式,以多種方式展示古建築風貌及古建築的歷史文化。

中國古建築構件收藏館的建設,在直接服務專業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為建築史學、建築文化宣教提供了第二課堂,為社會民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欣賞古建築雕刻藝術,提供了美學修習的實物大觀,推進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傳播和弘揚。(孟凡輝)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8日第10版 版名:2018職業教育活動周特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王歡委員: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江西:成立幼兒園閱讀聯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