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嬰兒濕巾會增加寶寶食物過敏的幾率嗎?

嬰兒濕巾會增加寶寶食物過敏的幾率嗎?

使用嬰兒濕巾隨手擦去寶寶嘴角的涎水和身體上的污漬,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中常見的場景。即擦即扔,方便快捷,這讓個人護理用濕巾的銷量連年快速增長。根據行業雜誌《紙品世界》統計,2016年全球個人護理用濕巾市場銷售額達約28億美元,到2020年,該數字將增長到40億美元,這其中,嬰兒濕巾是佔比最大的品類。

因為使用方便、用後即棄,嬰兒濕巾很受歡迎。圖片來源:medyatonya.com

與此同時,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表明,兒童食物過敏症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約有4%~6%的美國兒童受此影響。從1997年到2007年,18歲以下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率增加了18%。最近的數據還顯示,兒童與食物過敏有關的住院率增加,食物過敏已經超越藥物過敏、疫苗接種反應以及蚊蟲叮咬反應,成為兒童過敏性疾病中最主要的類型。

嬰兒濕巾使用量在增加,新生兒食物過敏患病率也同步在增長。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變態反應免疫學教授瓊·庫克·米爾斯(Joan Cook-Mills)猜想,這二者會不會有什麼關聯呢?

經過一系列研究後,米爾斯根據動物實驗得到的結果發現,很有可能是攜帶皮膚屏障受損的相關基因突變、後天環境中皮膚接觸特定化學物質以及接觸食物過敏原等因素,共同誘發了食物過敏反應。

想要開展某項疾病機制的探索時,模型動物必不可少。過敏研究同樣不例外。之前製備易敏動物模型的方法,是通過注射霍亂毒素或葡萄球菌腸毒素B來打破小鼠的過敏耐受能力。不過在米爾斯看來,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局限之處。比如新生兒食物過敏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霍亂爆發的情況很少,而葡萄球菌腸毒素B的誘導效果又不太穩定。

一項統計數據令米爾斯找到了靈感,在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患兒中,有高達35%的人存在食物過敏的癥狀,而且這種疾病與一些基因突變相關。最終他選擇了攜帶絲聚合蛋白(filaggrin)和跨膜蛋白79(tmem79)突變的小鼠作為研究對象。此前的研究表明,攜帶這些的小鼠會出現表皮屏障功能受損的癥狀,可加重或者誘發其過敏反應。

在實驗中,米爾斯等人首先進行的是致敏操作,即讓攜帶突變基因的新生小鼠皮膚接觸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又叫月桂基硫酸鈉),這是一種去污劑,在洗護產品如沐浴乳、洗髮精、洗潔精、嬰兒濕巾里常見。研究者又在小鼠的皮膚上塗抹含有花生和灰塵過敏原的滴劑,兩周內一共3至4次,每次持續40分鐘。這一過程可以令小鼠對過敏原更加敏感。

致敏完成後,研究人員開始向這些小鼠餵食雞蛋或花生。如預期那樣,接觸過敏原的皮膚部位以及腸道內都出現了過敏反應,且出現了嚴重的過敏癥狀。

米爾斯解釋說,這是因為皮膚表層有一層脂質保護層,十二烷基硫酸鈉會破壞皮膚的脂質屏障,使得過敏原有可能直達乃至透過皮膚。

對人類而言,有一系列基因突變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如SPINK5、CDSN、Flg以及Matt等。根據米爾斯的研究結果,基因突變弱化了皮膚防禦能力,嬰兒濕巾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鈉等物質使得這種能力進一步下降。在此基礎上,如果又時常暴露於過敏原的話,就如同完成了一整套致敏流程,從而誘發嬰幼兒對特定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反應導致的不良後果可大可小,有些只是身體上的不適,有些則會威脅到生命。對付過敏,目前還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只能要麼「滾」,即嚴格地與過敏原隔離開來;要麼「忍」,在癥狀不重時克服一下;要麼「狠」,通過使用藥物來對症治療嚴重過敏反應。

如果嬰幼兒本身就已攜帶皮膚屏障受損相關的突變基因,那麼接觸到破壞皮膚脂質的化學物質就會提高他們食物過敏的風險。而嬰兒濕巾中就常常含有這類化學物質

有鑒於此,米爾斯認為,在照護嬰兒時,應當減少使用濕巾,改用清水洗。在洗澡時如果使用了皂液或浴液,必須徹底清洗乾淨,以減少殘留在嬰兒體表的十二烷基硫酸鈉。同時,家長在處理或食用含有致敏原的食物(如花生醬)後,在未徹底清潔前,最好不要撫摸或親吻嬰兒。另外,盡量保持家庭整潔,勤擦拭傢具表面,也可以減少嬰兒皮膚接觸食物和灰塵過敏原的機會。

當然,這項研究是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初步研究,還需要更多實驗,才能確保這個結論能推廣到人。不過,新生嬰兒本來就不太推薦使用肥皂或沐浴液,因為這會造成皮膚乾燥。目前看來,清水還是嬰兒最好的選擇。

作者:日色提

編輯:游識猷

參考資料:

Walker M, Green J, Ferrie R, et al. Mechanism for Initiation of Food Allergy: Dependence on skin barrier mu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allergen co-stimulation[J].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8.

來源:果殼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桑心,竟然不點贊就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BlingBling的奧斯卡小金人是怎麼做到不褪色的?
為什麼中國人寫不出《時間簡史》這種量級的科普?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