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白加黑減」法則是什麼,到底該如何應用?

「白加黑減」法則是什麼,到底該如何應用?

玩轉手機攝影

每天7:30,學習一條手機攝影乾貨

在學攝影時,大家都接觸過一個調整曝光補償的口訣:「白加黑減」。這個口訣本身很簡單,應用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至少,這幾個問題你必須得弄清楚:

「白加黑減」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它的意義又是什麼?如何判斷需要「白加」還是「黑減」?

往下看,您就全明白啦~

1. 「白加黑減」的含義

為什麼要白加黑減?這和相機的測光模式有關。相機的測光有個「18%灰原則」,會以 18% 灰為基準來控制曝光。

這是因為,18% 灰可以將我們眼中的絕大部分景物都能夠展現出來,照相機依此作為曝光依據,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獲得基本正確的曝光結果。

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18% 灰原則會導致曝光結果出現偏差。我們先來看個例子。

這是一張白紙,和一個黑色封皮的本子:

如果把白紙放大佔據整個畫面,由於白色比 18% 灰要亮,相機會判定「過亮」而降低曝光,如果不調整曝光補償,白紙就會被拍成灰色:

不調整曝光補償,白紙被拍成了灰色

如果你想讓白紙看起來更接近肉眼所見,更白一些,那就需要增加曝光量,這就是所謂「白加」。

而把黑本子封皮放大佔據整個畫面拍攝,黑色比 18% 灰要暗,相機會判定「過暗」而提高曝光,如果不調整曝光補償,黑本子封皮也會被拍成灰色:

不調整曝光補償,黑封皮被拍成了灰色

如果你想讓黑色本子封皮看起來更真實,更黑,那就需要減少曝光補償。這就是所謂「黑減」。

2. 該「白加」還是該「黑減」?

該「白加」,還是該「黑減」?關鍵就看畫面中,「白」和「黑」哪個佔主導。

比如說,拍攝雪景時,由於畫面中大部分是「白」,拍攝結果可能偏暗;你需要增加曝光量,讓雪看起來更白更亮麗:

同樣的道理,在拍攝霧景時,整個畫面都是白茫茫的,容易導致曝光不足,需要你根據「白加」原則增加曝光量。

而如果畫面中存在大片黑色、暗色,相機的曝光值可能會偏高,需要你根據「黑減」原則,減少曝光量。

比如說,當你拍攝黑色靜物時,由於畫面中大部分是「黑」,拍攝結果可能會偏亮;你需要減少曝光量,讓靜物看起來更接近「真實」的黑色:

需要注意的是,「白」和「黑」不僅僅指的是顏色本身,也可以代表一種相對的明暗關係:亮部就是「白」,暗部就是「黑」。我們再來看個例子:

在拍攝以「一間小屋」為主題的夜景時,由於暗部較多,測光結果會偏暗,相機會提高曝光量,小屋很容易過曝;而如果根據「黑減」原則降低曝光量,小屋就不太容易過曝了。

到底是「白加」還是「黑減」,取決於「白」和「黑」部分的比例。就拿上圖來說吧,如果你走近幾步,聚焦小屋,情形又會完全不同:

小屋的燈光佔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相機為避免過曝會降低曝光。如果你不希望小屋以外的部分變成一片漆黑,那就要根據「白加」原則增加曝光,以保留它們的細節。

對點測光模式來說,「白加黑減」同樣成立,你只根據測光點進行判斷。當測光點對準的是白色/淺色/亮部時,可能需要「白加」,反之亦然。

3. 「白加黑減」並不絕對

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白加黑減」實質上的作用,是儘可能兼顧整個畫面,但這種策略未必符合我們的拍攝需求。

比方說,當你逆光拍攝,光比過大,超過相機寬容度時,無論你再怎麼做,都無法做到「兼顧亮部暗部」,遵循「白加黑減」已經沒啥意義。

在這種情形下,你得根據拍攝需要進行「選擇性曝光」:是暗部正常,亮部過曝,拍出「過曝小清新」,還是亮部正常,暗部完全變黑,拍出剪影?

「過曝小清新」還是剪影?看你的選擇

即使不考慮這種極端情況,有時候,「白加黑減」帶來的比較「正確」的曝光,未必就是最符合我們拍攝需要的,最恰當的曝光。

誰說一定要準確曝光,才是最好的?有時候,故意的欠曝或過曝,反而更能提供特殊的畫面氛圍呢!

「不準確」的曝光,未必就是「不好」的

「白加黑減」是一個很不錯的參考標準,卻絕不是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不要讓它束縛了你的創造力。

圖文|實用攝影技巧(sheyingjiaoshi)

發布 |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

熱文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攝大叔 的精彩文章:

看音樂MV學拍照,get大片的奧妙!

TAG:好攝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