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1948年淮海戰役,為何說白崇禧錯過一次創造奇蹟的機會

揭秘:1948年淮海戰役,為何說白崇禧錯過一次創造奇蹟的機會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 , 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九個縱隊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 通過陣前倒弋的國軍 張克俠和何基灃的陣地 ,把向徐州收縮途中的黃伯韜第七兵團圍困於距徐州東部一百五十里的碾庄一帶。 黃兵團殊死抵抗 , 戰況空前激烈。由徐州向碾庄增援的邱清泉的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二兵團則遭到了華東野戰軍打援部隊的阻擊 , 距碾庄三十里之外就不能越雷池一步了。此時 , 粟裕已將華東野戰軍全部投入到這場圍點打援的戰鬥, 基本上已無機動兵力了。毛澤東和粟裕原以為黃兵團會一擊即潰 ,結果調動了華野最能攻堅的部隊 , 採用人海戰術 , 仍然久攻不下 。

華中剿總主任白崇禧

為了解救被圍的黃伯韜兵團 , 蔣介石增派在豫東的國軍精銳黃維的十二兵團火速增援。黃維兵團在途中受到劉伯承 、鄧小平的中原野戰軍的阻擊 , 並被圍於蒙城與 宿縣之間的雙堆集地區 。黃維兵團十二萬人 , 武器精良 , 訓練有素 , 中野二十萬人 , 裝備落後 , 幾乎沒有什麼重武器 , 一時也無法殲滅黃維 兵團 。 此時, 國共雙方陷在包圍與突圍 , 增援與阻擊的膠著狀態 。對國民黨來說 , 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契機 。過去 , 國軍總為找不到善於打游擊戰 、運動戰的共軍的蹤影而犯愁 , 這次雙方的 軍隊如此大規模 , 近距離的僵持在一起 , 真是天賜良機 。

這場大規模的決戰 , 原本是不符合毛澤東集中優勢 , 以多勝少的軍事原則的 。以六十萬的解放軍對八十八不論在武器裝備還是數量上都優於自己的國軍 ,戰場上的膠著狀態使遠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指揮全局的毛澤東寢食難安 , 天天向華野代司令粟裕催問戰況。 粟裕在黃伯韜這裡碰了釘子 ,更無兵可增 , 只好命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硬著頭皮打下去。 這時 , 真正能改變戰場上勝負結果的只有白崇禧了 。當劉伯承 、鄧小平和陳毅率領的中原野戰軍潮水般地向黃維兵團之際 , 華中地區已無共軍威脅。

解放戰爭時期的粟裕

白氏在和共產黨打了多年交道後 , 也早就知道 , 不能守點守線 , 必須集中兵力 ,形成局部優勢 , 以運動戰對運動戰 , 才有可能取得勝利。在這存亡 之際 , 蔣介石曾命令白氏的華中部隊 , 火速增援中原戰場 。假如白氏能破釜沉舟 , 傾華中地區所有部隊 , 增援中原戰場 , 對劉伯承 、鄧小平部展開攻擊 , 不僅可解黃維之圍 , 而且可以逼迫粟裕改變或放棄對久攻不下的黃伯韜兵團的圍殲。這樣國共雙方在淮海整個戰場上的勢態將發生根本上的變化 , 原來處於守勢的國軍將轉為攻勢 , 而處於攻勢的中原華東共軍轉為守勢 , 在運動中 , 國軍極有可能殲滅或重創中野和華野大部 。

黃伯韜兵團在碾庄血戰兩個星期 , 苦無增援 , 彈盡糧絕 , 於十一日二十二日全軍覆滅 。 黃伯韜亦戰死沙場。當華野代司令粟裕得到黃伯韜兵團被殲的戰報 , 競一下暈倒 , 昏睡過去 , 幾個小時後才慢慢醒來 。可見當時戰爭的慘烈!

國共四平會戰:白崇禧麾下王牌一舉擊潰林彪聯軍

退一步講 , 即使作最壞的打算 , 共軍見形勢不利 , 迅速撤出包圍 , 雙方回到戰爭之初的狀態 , 國軍也不致於落得八十萬人被全殲的命運 。這樣 , 國民黨要與共產黨坐下來談判隔長江分治也還有些本錢,。因為國共雙方在實力上仍然不相伯仲。 然而 ,白崇禧並沒有心思去改變這場大決戰的結果 。他採取 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 。當宋希濂的部分部隊奉命增援 , 抵達漢口時 , 他竟下令運輸司令部阻止運送 。 他以為只要他保有武漢 , 迫使在徐蚌會戰爭失去精銳的蔣介石下野 , 就可以由桂系李宗仁來與共產黨和談 , 收拾殘局 , 維持半壁江山 。歷史沒有按照白祟禧的思路發展 。他失去了一次創造奇蹟的機會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經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四野猛將,搭檔更是驍勇善戰,三大戰役他參加兩個
1949年人數最多裝備最精良實力最強的東野為何排在野戰軍序列最後

TAG:曾經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