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夏天這8種出汗狀態是健康警報,要警惕!

夏天這8種出汗狀態是健康警報,要警惕!

夏天到了,所以人們覺得經常一身臭汗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大汗淋漓,如果你的排汗量異常,或者排汗的部位與眾不同,有時可能意味著你的健康出了問題。

當然,這與每個人的體質有關,並非與別人不太一樣就說明你生病了,但如果這是一個信號,請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警報。

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若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葯。

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

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

此外,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手臂。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心窩、胸口多汗,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

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虛,可適當地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

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癥狀。

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認為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盡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私處愛出汗=濕熱下注、腎陽虛弱

如果你的私處愛出汗,中醫認為你的體內濕熱下注,腎陽虛弱。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患細菌性炎症的可能性會增大,甚至讓私處氣味變重。

建議:日常飲食要清淡,不吃冷食。平時可以用黃芪泡水喝。如果私處氣味變重,要儘快去醫院做專門的化驗檢查。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從汗的表象辨別疾病

通過汗的一些表象如氣味和顏色也可辨別疾病。汗味如果發腥,和熱證或濕熱證有關,一般屬肝熱,可以用菊花泡水喝來緩解癥狀。

正常人每天約排出500至1000ml的汗液,夏季可達1500至2000ml。如果汗腺停止排汗或出汗過多,均是不正常的現象。

汗量

無汗:又稱閉汗,是指汗腺減少或機體不產生汗液,身體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膚非常乾燥,他們多半曾患有皮膚病(如銀屑病、硬皮病等),令毛孔閉塞,以致無汗。另外,若身體新陳代謝紊亂,亦可能會無汗。

老人家活動量減少,汗腺萎縮,排汗較小,不足為怪。

多汗:多汗是指在恆溫和靜態情況下,仍大量出汗。若多汗兼有心悸、食慾亢進、情緒波動、失眠,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若多汗兼頭暈乏力,以及感到飢餓,可能是血糖過低及肝功能欠佳。服用某些藥物後,亦會產生多汗反映。若重金屬中毒,例如鉛、汞、砷等,可能亦會有多汗現象。

若汗出如珠,冷汗不止,須加註意,這是氣散虛極的表現,中醫學上稱為「絕汗」,是病危的表現。

出汗時間

自汗:在白天,精神清醒的狀態下,不因勞動、穿厚衣或高溫而汗自出,稱為自滸。中醫認為這是氣虛、陽虛的表現,身體因失卻固攝力而不自覺地流汗。自汗的人通常精神不振、氣短、怕冷。

盜汗:指入睡後,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甚多,可以令衣服濕透。醒後則沒有出汗。盜汗多陰虛所致,若伴有低熱、兩顴潮紅、手心發熱,口乾等癥狀,可能是肺病的徵象。

出汗部位

頭汗:以頭面部出汗為多,肝胃有熱及氣虛所致。若兼有四肢發冷、氣短,多為陽氣虛。重病患者若突然額頭大汗,則是病危警告。現代醫學發現,突然間一側額頭出汗,多是頸部交感神經受刺激,可能患有動脈瘤。

手足汗:心情緊張時會手腳出汗,若非因此原故而經常兩手潮濕和冰冷,多因脾胃濕蒸,氣虛、腎虛所致。身體狀態甚差者才有這問題,須加註意。

什麼原因引起手腳出汗?

夏季溫度偏高,人體手心腳心愛出汗。正常的出汗是正常的生理反映,然而出汗異常就要提高警惕了,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手腳愛出汗可採用中醫療法。中醫認為,手腳出汗與人的體質有很大的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同的體質採用何種中醫療法。

脾胃虛弱引起的手腳出汗

病因:如果平時若多食肥甘厚味,飲食不規律,可導致脾胃虛弱。當脾胃功能減弱,濕熱便會鬱積在體內。濕熱下趨,從而引起手腳出汗。

治療:對於脾胃虛弱引起手腳出汗的人群,中醫專家指出,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藥、紅棗、蓮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陰虛血熱引起的手腳出汗

病因:有些人在手腳出汗的同時還伴有口乾舌燥、手足心煩熱、大便乾結等情況,這屬於陰虛血熱。

治療:對於陰虛血熱引起手腳出汗的人群,在治療的時候需要滋陰養血、涼血祛風,可以服用知柏地黃丸、防風通聖丸等中成藥進行調節。

總之,中醫治療手腳出汗,講究全面結合。手腳愛出汗的人群還要注意日常飲食。在飲食上,宜以清淡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如魚蝦、雞肉、羊肉等「發物」盡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膩食物和酒精的刺激。此外,平時可選擇透氣性較好的寬鬆鞋襪,這樣有助於汗液的蒸發,避免引起腳癬、皮炎等皮膚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蓮池大師:世間大豪貴人多從修行中來
楞嚴經 第五講(下)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