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京都朝廷和鎌倉幕府的反應看元朝給日本的國書是否「低姿態」

從京都朝廷和鎌倉幕府的反應看元朝給日本的國書是否「低姿態」

至元三年(1266年)八月,元朝的統治者忽必烈向日本派出使者,「命兵部侍郎黑的,給虎符,沖國信使,禮部侍郎殷弘副之,持國書使日本。」從遣使和國書的內容看,忽必烈未必有出兵東征日本的打算。除了有對南宋的戰略考慮,在他心中,更多的是覺得,憑藉蒙古帝國的橫掃歐亞,滅國數十的餘威,一個小小的日本國,在接到國書後,定會主動稱臣來朝。這一切在他看來是理所當然。

今日看一本日本學者寫的中國歷史書,其中關於這篇國書卻有另外的看法:

「以往有這樣的看法,即認為由於書信的內容盛氣凌人、要挾日本,所以日本只能這樣做。但那是一種誤解。與歷代中國王朝的外交文書相比較,倒不如說蒙古的書信姿態低的驚人。不能認為忽必烈一開始就有意開戰。」

以下是國書內容:

上天眷命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徳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而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藩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意。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至元三年八月日。

從字面來看,這封國書確實出現了講信修睦、結好、親睦,不像是一封拋開所謂的先禮,不過是以大國自居,對自身強大軍事實力威懾的強大自信,以及元朝重用漢臣、漢族的文化自信。哪來的姿態低的驚人?

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曾經對部下說:「男子最大的樂趣,在於壓服亂眾和戰勝敵人,將其根絕,奪取其所有的一切,迫使其結髮之妻痛哭,騎其駿馬,納其美貌之妻妾以伺枕席」從成吉思汗這番吃赤裸裸的表白中,可以看出蒙古民族對武力征服和野蠻掠奪的痴狂。蒙古帝國到處擴張、建立封國領地的侵略傳統,蒙古帝國的疆域以驚人的速度迅速膨脹,幾乎佔領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

成吉思汗還告誡他同樣野心勃勃、精力充沛的子孫們:「天下土地廣大,河水眾多,你們盡可以各自去擴大營盤,佔領土地。」而他的子孫忽必烈滅亡南宋後,統一中國,建立了「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的版圖空前遼闊的元朝。這樣野心勃勃的元朝統治者會向一個狹小島國發一封低姿態的國書?居然還是低姿態求對方臣服的國書。

我們看看日本收到忽必烈「低姿態」國書的反應。

在收到國書後,日本的京都朝廷的看法是,應該以平等立場對蒙古提出的通好要求予以回書婉拒。日本天皇這種認為兩國平等關係的觀念不是僅僅面對強大的元朝,在隋朝大業三年(607年),日本天皇給隋煬帝楊廣的國書中就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出天子無恙」日本這篇外交辭令中以日出處、日沒處來定位日本和中國,就明顯表達了日本國認為兩國關係是平起平坐的關係。

日本國雖處狹小島嶼在面對強大的天朝還是有其說出不來的自信。

雖然嘴上說以平等關係予以婉拒,但是京都朝廷的反應卻很誠實。面對強大蒙古的入侵,日本朝廷派遣使者到京都附近的神社及寺院進行「異國降服」的祈神活動,他們在神社舉行獻祭祈求戰神保佑,同時在寺廟舉行法會祈求佛祖保佑,甚至連太上天皇也出家為僧,祈求能以身代國死。

何止是京都朝廷,整個日本在蒙古軍事入侵的威脅下朝野震動、人心惶惶。人人都籠罩在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里。

哪怕實權在握的鎌倉幕府對這封國書的態度是「國書內容無禮,不必回書」。哪怕鎌倉幕府統治者更是表現了超乎尋常的自尊與自信,自稱:「日本永號神國,非可智取,非可以力爭。」但在面對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鎌倉幕府不得不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軍事部署,以防備蒙古大軍可能到來的入侵。

鎌倉幕府命令西國的地方加強沿海的戒備,以太宰府為中心,修建防禦工事。而且命令東國武士儘快西遷到西國領地,不僅聽命於鎌倉幕府的武士被動員起來,就連地方豪族也在宣傳的保衛朝廷的大義之下被動員了起來。幕府甚至還從朝廷那裡獲得了動員寺院、莊園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授權。在部署預防元朝侵入的軍事部署的同時,鎌倉幕府也將自己的勢力滲透進了此前一直難以進入的日本西部。

綜上,雖然鎌倉幕府在面對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時,不僅不接受元朝的通好,也不畏懼元朝的威脅,甚至還斬殺元朝的遣信使者。但從日本國內,京都朝廷和鎌倉幕府的布置與反應,我們還是看出這封所謂的「低姿態」的國書給了日本國大多的威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元朝皇帝為何死後一座陵墓都沒有留下?元朝皇帝陵墓的特點
如果沒有元朝和清朝,我國會發展變成什麼樣的呢?根本不敢想像!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