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為心畫常滌俗垢——張國朝尋覓真經之《洗心》

書為心畫常滌俗垢——張國朝尋覓真經之《洗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被知識、經驗、認知等逐漸同化的過程中,初心也漸漸塗上了紛繁的顏色。李贄《童心說》里講:「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於是,我們逐漸「被成長」。「被成長」的過程,真性漸失,初心漸泯,對事物的判斷也就越來越「被動」。心生雜念,即有心垢。人越來越「成熟」,也就越來越「虛假」,所謂「俗之漸民久矣」。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現實的社會裡,我輩凡人,更應該注重修行,時常洗心,保持初心。

張國朝臨《龍藏寺碑》(局部)

洗心,即滌垢洗瑕,不生私意,不存慾念。歷經歲月磨蝕,世事淘沙,洗去鉛華,滌除俗垢,復歸赤子之心。赤心者,無知、無俗、純凈、真實。曾見塵沙蔽日,霧霾障目,一朝清霖普降,世界清新,萬里無餘;暑氣囂張,熱浪難耐,一霎傾盆沖刷,雲卷虹霓,身心涼爽。

洗心曰「靜」。即從安靜、清凈、冷靜、寂靜處洗心。清水磨墨,清水磨人;筆洗洗筆,筆洗洗心。老子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眾人欣喜若狂其樂陶陶,好似趕赴盛筵,又像春日裡去登台眺望。惟我淡泊而無動於衷,就像還不會啼笑的嬰兒一樣。面對紛紜眾相,我自巋然不動。

張國朝臨《龍藏寺碑》(局部)

洗心曰「敬」。即從敬畏、敬肅、敬戒、尊敬處洗心。修己以敬,修養自己應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須以敬畏之心、嚴肅之心、慎戒之心去對待自己,修藝亦是修己,修藝以靜。如蔡邕《筆論》講的:「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敬於事,受人尊敬,取信於人;取信於人,方有自信,敬事就是敬己。古人大量的「敬事」、「思言敬事」等印章,正是君子的修身之道。

洗心曰「舍」。吐故納新,舍舊我求新我。人生在世,俗壑難填,追名逐利,生性使然。守住本真,拋卻罣礙,非經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而不能,升華精神,堅定意志。故知「舍」需要過人的勇氣,「納新」需要過人的智慧。敢於面對一次次失敗和挫折,敢於承受各種批評,平心靜氣,孜孜矻矻,無間寒暑,辛勤耕耘,守住自己的黑白天地,「有我還在無我中」。

洗心曰「慎獨」。「君子必慎其獨也」,慎獨是修為,是操守,更是境界。「吾日三省吾身」,時常反省,心懷誠恐,臨深履薄,豈敢懈怠?為藝之事,亦當慎獨。我們每個人學書多年,經歷和體會各自不同。已有的經驗多是從他人處學得,同時,我們每天又在學習新的知識和經驗。人作為個體,都有其特質。雖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我們是否自己反省過:大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現在,而忽略過去;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只看見了人,而忘記了初心。言為心聲,歌以詠志,書為心畫,正如《華嚴經》講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洗心曰「神凝」。凡事須專一用心。正如仲尼所見痾僂承蜩者,「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於此道我有親歷感受:憶兒時,盛夏正午,熱浪撲面,蟬噪林靜,約夥伴數人,手持長竿,腋下夾自製麵筋,於林中黏蟬。所用麵筋,取小麥麵粉和水,和成適宜麵糰。再用清水反覆洗麵糰,製成麵筋。遂采鮮麻葉包之,夾於腋下微焐,黏性極強。黏蟬時,取花生粒大小麵筋,固於長竿頂端細鐵絲之上,專黏蟬之翼,也曾十有八九得中。洗鍊的技藝的發揮,貴在安處定神,心無二念,縱外物紛繁,我心會神凝。

余尤為欣賞明代董其昌《仿蘇文公帖》中所講修禪息妄凈心之做法:「修禪之法,行住坐卧,綜當調心,隨時調習,亦有三法:一是結緣收心。唐人詩云:『月到上方諸品凈,心持半偈萬緣空。』曰用間一心不亂專持佛號,行住坐卧綿綿密密,毫無間斷。二是,借事練心。常人之心,欲情濃厚,須隨事磨練。難忍處須忍,難捨處須舍,難行處須行,難受處須受。久久練習,胸中廓然。此是現前真實功夫。古語云:靜處養氣,鬧處練神。心不借事練,則私意不除。最當努力。三是,隨處養心。坐禪者調和氣息,收斂元神,只要心定,心細,心閑。今不得坐,須於動中習存,應中習止。立則手足端嚴,行則步與心應,言則安和簡默,一切運用端詳。間泰勿有疾言遽色。雖不坐而時細密時安之。如此收心,定力易成。」愚昧如我,既無慧眼,又無慧心,妄想防非止惡、息慮靜緣、破惡為證,以期戒定慧,實屬枉然。不奢想智慧,但求滅妄念。

洗心既要有超乎物外、不食人間煙火的精神享受,又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和擔當。書雖小道,亦有大用。我輩生逢盛世,性篤書藝,更應自勵自勉,洗心靜定,循先哲之跡,承先哲之志,「滌垢洗瑕,以倡四海」。

張國朝,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書畫院特聘書畫家,焦作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西部書界新秀書法系列研修班負責人兼班主任.。在少年時代,由於家學淵博的影響,而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七十年代初,在河南大學求學期間,因受古都深厚傳統文化的熏陶,開始撫臨古代碑帖。八十年代初,參加了河南省書法函授院的學習,有幸受業於張海先生門下,並以優秀成績結業於研修生班。《光明日報》、香港《大公報》、《河南日報》、《焦作日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青少年書法》月刊等報刊雜誌曾多次作專題報道。

原創不易,點贊簡單。轉發舉手之勞,評論與文共存!歡迎使用文後評論功能。

ios讚賞專用通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空間 的精彩文章:

閔蔭南國學與書法講座實錄

TAG:書畫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