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英傑: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新時代」

楊英傑: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新時代」

1.「新時代」代表著科技進步推動的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經典著作中,深刻表達了科學技術對推動生產力起著關鍵作用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科學技術必將是促進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重要生產力的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機器和大工業時指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走錠精紡機,因為它開闢了自動體系的新時代。」這裡的「新時代」,代表了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到:「化學中的新時代是隨著原子論開始的(所以,近代化學之父不是拉瓦錫,而是道爾頓),相應地,物理學中的新時代是隨著分子論開始的(是從運動形式互相轉化的發現開始的,這在形式上雖然不同,但在本質上不過是這一過程的另一個方面)。」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於1808年提出原子學說,合理地解釋了當時的一些化學現象和規律,準確地闡明了化學變化是原子間的化合與分解,從此結束了化學的神秘性,完成了化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故而,恩格斯予以高度評價。恩格斯對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所發現的元素周期表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門捷列夫不自覺地應用了黑格爾的量轉化為質的規律,完成了科學上的一個勛業。」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科學在希臘人那裡是天才的直覺,而在我們這裡卻是嚴格科學的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結果,因而也就具有確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認同科學在人類生產實踐過程中作為推動生產力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力量,科學的進步同時也是生產勞動者主體實踐能力的充分展示。

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回答「徹底廢除私有制以後將產生什麼結果?」時寫到:「現在由於私有制的壓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難運用現有的改良和科學成就的農業,將來同樣也會進入繁榮的新時代,並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品。這樣一來,社會就將生產出足夠的產品,可以組織分配以滿足全體成員的需要。」恩格斯在這裡提到的「新時代」,是一個生產力得到大解放大發展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由於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極大豐富,階級消失,人的分工也將完全消失,「因為要把工業和農業生產提高到上述的那種水平,單靠機械的和化學的輔助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相應地發展運用這些工具的人的能力」。

2.「新時代」意味著革命性的新的生產關係的出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一句名言:「資本一出現,就標誌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為什麼這樣講?馬克思指出,如果考察一下貨幣,我們就會看到,貨幣是以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高度為前提的。貨幣曾以各種特殊形式出現,即單純的商品等價物,譬如金銀銅等貴金屬,甚至糧食牲畜等。貨幣的職能或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貯藏貨幣和世界貨幣,按其中這種或那種職能的不同作用範圍和相對佔優勢的情況,可以從中看出社會生產過程的極不相同的階段。但是馬克思強調,根據經驗,不很發達的商品流通就足以促使所有這些貨幣形式的形成。然而,資本則不然。即使是有了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並不意味著就具備了資本存在的歷史條件。只有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自由工人的時候,資本才產生;而單是這一歷史條件就包含著一部世界史。所以馬克思總結道:「因此,資本一出現,就標誌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

從這裡可以看出,資本出現所標誌的一個新時代,其生產關係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一方面出現了只能出賣自身勞動力的工人階級,自由的工人階級,「像鳥一樣自由的勞動者」,勞動力成為了商品。馬克思認為,工人之所以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來出賣,是因為「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也就是說,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第二,工人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只好靠出賣勞動力來求得生存。在工人階級出現的同時,其對立面——資產階級——自然也出現了。或者說,作為商品的勞動力的出現,也決定了其對立面——資本——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不同於封建社會生產關係的新的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誕生了。

此時此刻,恩格斯寫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是新時代的產兒,它們在自己的社會活動中都力求清除舊時代遺留下來的渣滓。」「在爭奪政權的鬥爭中,所有這些還活著的古生物都聯合起來反對資產階級,由於自己的財產而成為新時代最強大的階級的資產階級,則以新時代的名義向它們要求政治統治。」新時代產生的新的生產關係中,資產階級居有強大的地位和能力,並最終在工人階級的支持下埋葬了封建制度。當然,資產階級在不斷擴張自身的同時,也在從多方面推動資本主義社會一步步走向壟斷,馬克思對此作了科學的研究。

在馬克思有關經濟和金融的文章中,關於當時著名的法國股份銀行Crédit Mobilier的幾篇文章具有重要意義,該銀行的投機的交易所伎倆曾大大加劇了1857年的經濟危機。馬克思在分析這家銀行特點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關於股份公司的形式在資本主義時期的意義和作用的原理。股份公司在19世紀50年代還只是處於自己發展的最初階段,並且「還遠沒有為自己創造出適當的結構」,但是它們在當時就已經是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強大槓桿」。馬克思寫道,它們對資本主義各國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的影響恐怕估計再高也不為過的」。「當然,不能否認,在工業上運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標誌著現代各國經濟生活中的新時代。」股份公司既是當時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槓桿」,也在塑造著生產關係的新變化新發展。股份公司在迫使小資產階級破產的同時,加速生產的積聚和資本的集中,造成工業資本家寡頭集團日益加強的統治。同時,僱傭工人的人數也在增長,對於剝削他們的資本來說,他們將 「隨著代表這種資本的人數的減少」而成為愈益可怕的革命力量,亦即資產階級的掘墓人。

3.「新時代」宣示了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發展的光明前景。恩格斯說,義大利詩人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但丁的詩篇中儘管有中世紀神學的色彩,但瑕不掩瑜,遮不住其詩篇中所飽含的人性的光輝,由此開啟了新時代壯美的詩篇。

當然,在恩格斯眼中,「新時代」的內涵也是不斷發展的。恩格斯曾經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打算從馬克思的著作中給您尋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題詞。……但是,除了從《共產黨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話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恩格斯認為,要想既不墮入空想社會主義又不流於空泛辭藻,「用不多幾個字來表述未來新時代的思想」,非此句話莫屬。

這裡「新時代」的含義非常明顯,那就是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這樣的社會,「需要一種全新的人」;這樣的社會裡,「把一個人變成農民、把另外一個人變成鞋匠、把第三個人變成工廠工人、把第四個人變成交易所投機者的這種分工,將要完全消失」。這樣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不在只隸屬於某一個生產部門,受它束縛,聽它剝削,在這裡,每一個人都不僅僅只能發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偏廢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個生產中的某一個部門或者某一個部門的一部分。個人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在這樣的社會裡,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而有計劃地盡量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全體成員需要的規模;在這樣的社會裡,貧富差距得以消除,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況將得到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將被徹底消滅。恩格斯指出,在這樣的未來的新時代,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進行生產教育、變換工種,全社會創造出來的福利和成果由大家共同享受,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鄉融合,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新時代」,依託於生產力的大解放大發展,推動生產關係發生重大變革、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最終實現一個每個人都得到自由發展進而全人類得以實現自由發展的美好社會。

(作者: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總編)

責任編輯:李艷玲 高天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旗文稿 的精彩文章:

TAG:紅旗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