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點延伸:「青年亞文化」專題論文解讀

熱點延伸:「青年亞文化」專題論文解讀

- 作者 -

覓游櫻子學姐

熱點延伸

「用熱點聯繫專題,以論文解讀專題」

該欄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一步:讀快評(當天一條推送),熟悉相關熱點熱詞和考察方向

第二步:讀延伸論文(當天二條推送),記錄該熱點所屬專題相關知識點

(建議每天30分鐘進行熱點小專題整理)

本期專題:青年亞文化專題論文階段

覆蓋熱點:表情包/網綜/佛系等文化現象

推薦論文:

1.《後現代主義語境下微傳播對青年亞文化的影響》——藍剛,蒲瑤

2.《從表情包到 IP 開發:網路綜藝節目多樣化借勢青年亞文化》——樊攀

梳理解讀:

伴隨著《這!就是街舞》以及《中國有嘻哈》、社會人小豬佩奇的火爆,青年亞文化重新回到文化的視野當中,聽到青年亞文化這個詞,大家可能都有些陌生,那下面這些,你可是再熟悉不過了!!!

一、青年亞文化到底是什麼呢?

亞文化是與主流文化相對而言的,是指由特定社會群體發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價值體系、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青年亞文化」作為以青年期這一年齡段為界而劃分的亞文化,其本源性的依據在於這一人生髮展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青年亞文化代表的是處於邊緣地位的青少年群體的利益,它對成年人社會秩序往往採取一種顛覆的態度。

二、青年亞文化的特點

一是主體範圍層面——邊緣性。儘管不同主題的亞文化產品是經來自於世界各個角落不斷聚合併壯大的自發社群不遺餘力地修整建造,並加以不斷地完善,成為某個群體共有審美趣味的表徵,並呈現出帶有強烈特質的文化風格,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力,然而相對於主流文化而言,參與青年亞文化的主體是部分青年人,仍然處於社會的邊緣地位。在嘻哈街舞類節目中,雖然能感受到文化帶來的激情,但是很多手勢或者舞種大多數人仍然不理解。

二是價值需求層面——現代犬儒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潮所具有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在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中產生一種「逃離意識」。如近年來廣泛關注的小清新亞文化、佛系文化事實上就是這種「逃離意識」的最好詮釋,在一些極富煽動性的文字背後,是青年人在現實壓力面前無所適從的精神「逃兵」。

三是言語表達層面——隨性化。當代青年受到後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喜歡休閑與簡單的生活,因此言說方式呈現簡約性、生動性、新異性、隱晦性等變異性特徵。後現代化的言語風格是隨性的、自由的和平民化的,鄙視甚至嘲笑高貴、博雅、文學色彩過濃的表達方式,把這種表達方式看作是一種貴族化審美情趣,與他們所倡導的世俗化格格不入。

三、青年亞文化的發展

一是溫和式表達取代對抗式行動。為了證明存在的力量,青年人對公共事件或感興趣的事情表達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對抗式表達,通過製造出只屬於自己的符號體系保持與主流文化的距離,以叛逆的姿態和怪異的風格抵抗占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和道德評價。這種表達形式目前在青年亞文化中發展式微,其有悖於倫理道德的行為正被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所唾棄。反之,作為另一種主要表達方式溫和式表達正成為當前青年亞文化 2.0 版主流,比如在「帝吧出征」事件中,通過肢解、惡搞、借用、轉換等表情包形式,將激烈的對抗轉向溫和的、內在的、含蓄式的表達,將外顯的儀式性抵抗轉化為以隱性的方式張揚個性、表達意見,喚醒青年人文化獨立意識。

二是公共參與取代自我抒寫。以往的青年亞文化行為被看作是一種個體表現,更多的時候是個人情緒的前台展示,互動也僅限於相對封閉的圈子,推動社會文化生產力量有限,只被視為個體的簡單相加。隨著 Web2.0 技術的發展完善,如果說以往亞文化對社會事務表達的聲音通常被認為微弱、邊緣,沒有引起更多重視的話,那麼今天青年亞文化更多反映的是青年群體的真實輿論。牛津詞典2017年度熱詞「青年震蕩」(youthquake),意指「年輕人的行動及影響力帶來重要的文化、政治、社會變革」。6月英國大選及9月紐西蘭大選期間正是青年群體渴望參與公共事務、尋找失落的價值理念的掙扎體現。

三是商業收編取代文化排斥。傳統青年亞文化藉助於搖滾、狂歡等破壞性的行為方式確定自我身份和自我認同,集中體現了與成人社會與主流價值觀的衝突,大多將其視為威脅社會的越軌行為。然而現在青年亞文化開始出現被主流文化收編的勢頭,表達方式更加溫和、理性,文化特點不再只具有反抗與顛覆,通過創造新文化來構建新的文化認同。這種文化認同在新媒介時代主要表現為商業收編的形式。一些誕生於網路上的青年亞文化的新辭彙,如「佛系青年」、「洪荒之力」等,很快被傳統媒介使用於商業行為,這種收編看似妥協,實質上是藉助消費行為完成對主流文化的反哺。

四、青年亞文化在綜藝節目的運用

第一,青年亞文化的符號元素被植入並呈現於節目中。

目前,耽美文化、吐槽文化、表情包文化等青年文化都是網路綜藝節目的常用元素。兩季《明星大偵探》用了「爾康」表情包來作倒計時提示。表情包被用在節目花字包裝中,同樣也能反映出幾名遊戲者在難以獲得更多線索和時間緊迫之間的矛盾,反映出人的緊張與糾結。此外,各式各樣的神剪輯也頻頻出現,諸多節目採用剪輯時穿插一些經典影視作品的幾幀台詞用以對嘉賓的對話或者行為進行回應的方式,也為網友喜愛和津津樂道,這其實也是表情包和吐槽文化的延續。

第二,將青年亞文化的精神核心作為節目設計的前提。

吐槽文化源自於日本動漫的搞笑類節目,但近些年來,吐槽逐漸從個人的情緒宣洩演變成為全民的娛樂表達,年輕人在互聯網平台對自己不喜歡的明星、節目和事情展開豐富多彩的吐槽。2017年,騰訊視頻推出了重新改版後的《吐槽大會》,將吐槽文化推向主流,節目中明星之間的相互吐槽以及吐槽背後所蘊含的段子文化吸引了網民。街舞文化也是源自美國的街頭黑人文化,現在通過《這!就是街舞》走向了大眾,用街舞作為節目的核心內容去吸引網民。

第三,在青年亞文化節目設計基礎上,對節目加以產業鏈開發。

近些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再局限於內容產業的探索,開始嘗試構建以內容產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形成業界經常提到的IP開發。2017年夏季,《中國有嘻哈》使在中國處於小眾狀態的嘻哈文化躍然進入大眾視野。《中國有嘻哈》從最開始播出沒有一家贊助商到後來越來越貴的廣告招商,選手身價上漲20 倍,充分展現出嘻哈文化在中國的商業力量。在節目結束後,愛奇藝誕生多種授權衍生單品,這些商品會在包括愛奇藝商城、天貓等主流電商平台及線下品牌店面等渠道售賣,從橫向跨界和縱向開發層面對節目進行拓展延伸。

五、青年亞文化命運何去何從?

當前學界存在兩種相反的思考。一種思考認為,「從對抗到緩和,從抵抗到收編」是所有亞文化必然經歷的演化周期。將亞文化進行收編無非是用溫柔而緩和的方式使其失去抵抗能力而被重新收回到主流文化中。青年亞文化會隨著主流文化日復一日地浸潤,成為主流文化的帳下一員,青年人創造的抵抗成人社會的文化工具最終反過來成為約束青年人的規範與價值。

另一種思考認為,青年亞文化仍將並行不悖,在與主流文化的較量中或者「被死亡」,或者在商業資本和營銷理念的注入下向「快餐化」「商業化」「娛樂化」的方向發展。青年亞文化暫時性、分裂性、無深度感等特性在全球化時代無法抵抗主流價值觀、主導意識形態和成人文化的圍剿,喧嘩之後便是寂寂片廖,很快被遺忘,歸於無聲無息中。或者與商業結盟,成為商家開疆拓域討好青年的利器,然而市場的風雲轉向,使得這種利器大多隻具一次性功能,用完之後還是免不了「被死亡」的命運。

下面送你一個導圖幫助回顧:

送你最後的小貼士:青年亞文化的考察一般會結合具體案例來問,首先要看清題目的重點問題是什麼,然後根據以上內容進行作答。

-END-

定向院校全程班已開通報名

新傳熱點必讀

遇見覓游·遇見幸運

微信公號 : 覓游新傳考研

新浪微博:覓游新傳考研

喜馬拉雅FM:覓游考研

伴隨式教育 ▏相信堅持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覓游新傳考研 的精彩文章:

TAG:覓游新傳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