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宗教、哲學與科學,傻傻分不清?看這裡就對了!

宗教、哲學與科學,傻傻分不清?看這裡就對了!

思考,是最好的美德

歡迎來到

鐵塔君的世界

寫在前面:

最近閱讀了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簡史》,獲益匪淺,特與諸君分享。但因閱讀的是英文原版,所以如果文中有翻譯欠妥的句子,敬請批評指正!

宗教、哲學和科學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常客,三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又各有側重,今天,我們來簡單分辨分辨。

關於此三者的歷史淵源,有一個哲人提出的比喻非常巧妙:哲學就像是一顆太陽,它時不時抖落出一些物質,獨立存在而又圍繞起的運行,成為一個完整而系統的學科。

打個比方,在古希臘時期,科學和哲學不分家,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哲學家、先知和科學家。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神學從哲學中分離了出來,自成一家。

而到了近代,隨著牛頓、伽利略等人的努力,近代科學也從哲學之中分離了出來,它忠於數學模型和實驗事實,和哲學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反對這個比喻,但至少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哲學、神學(宗教)和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01

什麼是哲學?

根據馮友蘭先生的觀點,對生活系統性、反思性的思考就是哲學。(For my part, what I call philosophy is systematic, reflective thinking on life.)

生活,未死之前都是生活。

反思,將生活作為客體進行思考就是反思。

系統,嚴整、有序、規則。

他進一步說到:生活中很少人反思、更少人系統性地反思,但哲人不同,他必須反思性地思考,並且能系統性地表達。

此外,哲學家所思考的世界和科學家所提到的世界有著些許不同,哲學家所謂是世界是「大道」(the totality of all that is),它包羅萬象,無一例外。

02

什麼是宗教?

按馮友蘭先生的說法,宗教的內核是哲學(In the heart of every great religion there is a philosophy.),但它還穿著華麗的「外衣」,這個外衣包含迷信(superstitions)、教義(dogmas)、儀式(rituals)和機構(institutions)等。

按照這個觀點,我們能十分清晰地界定一個學派是否為宗教。

在西方,比如擁有大教堂、神職的基督教顯然是宗教。比如沒有這些「外衣」的斯多葛學派,則被認為是哲學。

在中國,被討論最多的儒、釋、道三家,我們可以用這個視角去審視它們。儒家思想,沒有「外衣」,就算不得宗教。釋(佛教),因為有這些外衣,我們可以認為它是宗教。道分道家和道教,道教算作宗教,而道家則不是。

03

靈魂高度Vs實證知識

所謂「實證知識」就是基於事實的研究。

自然科學的研究目標就是生產實證知識(positive knowledge),自然科學家眼中,只有事實、事實和事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而哲學不提供實證知識,馮友蘭先生一針見血:當解釋現實時,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將是一派胡言(Philosophy, especially metaphysics, would become nonsense if it did attempt to g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matters of fact)。

(註:形而上學,是用超驗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觀或者無形世界的哲學體系,而非科學研究現實世界的現象及規律。)

有趣的是,宗教也對事實給出了它的解釋,但一般會與科學得出的結論意見相左。馮友蘭先生觀察到了這個現象——當科學進步,則宗教退卻;宗教權勢讓步,方有科學進步。(Where science advances, religion retreats; and the authority of religion recedes before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此外,馮友蘭先生也說,每個人都有追求現世以外的東西的內在需要(I would say that the craving for something beyond the present actual world is one of the innate desires of mankind)。

也就是說,除了生活中的蠅營狗苟,我們凡人在碰到大事時,偶爾也會跳出日常,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拔高自己的靈魂高度。

人們其實是需要靈魂的寄託去面對冰冷無情的現實的。這時候,科學已經無法滿足我們了,冰冷的數據,嚴謹的結論,不能成為我們面對人生災難的精神慰藉。

這時候,宗教與哲學的作用無可替代。

比如面對死亡,科學無從安放我們的靈魂,而宗教和哲學可以。

《聖經》所說:「人的靈指良心(天賦的道德本能)、直覺(靈覺)、交通(關乎敬拜的事。神要人「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3「24)。人死後,靈回到神那裡,「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12:7)。」再說「魂」:魂的去處有兩種:(1)「樂園」(人們所說的「天堂」)(2)「陰間」(人們所說的「地獄」),沒有第三種地方。」

於是,基督徒不再懼怕死亡,他們相信,為人行善,將入天堂。

蘇格拉底用他的哲學坦然接受死亡:「現在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著;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孔子預知自己大限將至,坦然說出「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昨暮予夢坐莫兩柱之間。」(這個世界失序已經很久了,沒有人能理解如何實現的理想。昨晚,我夢到我坐在兩柱之間的祭品之中,棺槨置於其中。)

笛卡爾在被病魔糾纏了10天之後,昏迷之前說出「我的靈魂啊,你被囚禁了那麼久,到了擺脫肉體重負,離開這囚籠的時候了。你一定要鼓起勇氣,快樂地接受這靈肉分離之痛。

於是,哲學家坦然接受死亡,因為「哲學,就是對死亡的排練。

04

總結

在《中國哲學簡史》中,馮友蘭先生快刀斬亂麻般地釐清了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輪廓。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如下比較:

宗教VS科學

兩者都對現實世界做出了解釋,但是使用的方法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通過神跡、後者相信現實。而且,兩者通常是緊張的關係,此消彼長,概莫能外。

但是科學無法讓人們超越現世,拔高靈魂高度。

宗教VS哲學

哲學是宗教的內核,是宗教剝離華麗「外衣」後展現的更加純粹的本質。但宗教是哲學的方便法門,是一條普通人都能通過的道路,因為它把思考的任務都留給了高級神職人員(如基督教的主教、佛教的方丈大師等),普通人只要信就可以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西方,哲學只被精英階層掌握,而宗教給予平民百姓安生立命。

科學VS哲學

科學增加的是實證知識,它幫助我們獲得更有效率的生活。哲學提供的是精神慰藉,它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是更好的生活。兩者功能不同,但是相互兼容。

宗教、科學和哲學,三者不分優劣,我也不想厚此薄彼,它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只是功能有所不同。

至於放棄哪些,信仰哪些?

正當思索應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想起雅典的德爾斐神廟前閃閃發光的銘文——「認識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塔君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飛出去的箭真的是不動的嗎?

TAG:鐵塔君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