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大家都在刷抖音?

為什麼大家都在刷抖音?

JIAYI STUDIO

GIF

@Yi嘉一

·從傳播學的角度研究探討了一下抖音為什麼能夠吸引如此多的受眾,如有不確切請指出·

首先我來先說一句廢話:這種短視頻軟體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都是視頻。但是視頻是什麼?我認為是一種非語言符號。

人類的一切信息傳播活動都是憑藉符號來進行,符號是信息的外化形式,索緒爾將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是指除了語言文字之外,各種作用於人們感覺器官的、負載信息的一些標誌或記號

第一類非語言符號是指語言符號的伴生符,如聲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體、大小、粗細等。第二類非語言符號則是指體態符號,如動作、手勢、表情、視線、姿勢等,也稱為「體態語言」。體態符號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語言並用,它們在形成語境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傳播過程中,非語言符號能夠更加大眾和通俗易懂。個人認為藝術家徐冰的一件作品《地書》就是一種非語言符號的呈現。

地書·徐冰

這本書並沒有一個文字,而是全篇由各種標誌組成,對於它的閱讀能力不取決於教育程度的高低,只取決於你參與當代文化的廣度和深度。這本書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出版,並且不用翻譯,這是一種沒有界限的符號。就像抖音上面其實有很多外國人的加入,而一般的軟體很少有能夠吸引這麼多外國群體加入,全世界的人笑的時候都一副模樣,打噴嚏的時候都一副模樣,困的時候都一副模樣。就是因為肢體動作,是一種沒有國界的語言。

其中,非語言符號的特徵一:情緒流露的無意識性。真實的情緒流露在這個充滿虛假的網路時代是至關重要的。抖音也會產生一些話題比如:「你笑起來真好看」「但是我現在很高興」「微笑,是最美的語言」號召受眾流露真實的情緒。

特徵二:傳播效果直觀、動態性。語言符號主要訴諸人們的聽覺,非語言符號則以其立體的、可感的、動態的方式構成一定的立體圖像傳遞信息,這種直觀、動態的圖像正是視頻傳播所需要的。個人認為,現在的世界是把以前的世界微縮在手機里的,比如電子書相當於紙質書,面談相當於微信聊天,而電視就相當於這樣的短視頻平台。而電視同時是一種熱媒介(在之前《我們都是罐頭人》這篇文章有提到「冷媒介」與「熱媒介」的概念。),它在觀看的時候不需要人們利用理性的思維去思考推敲和琢磨,所以它可以成為人們消遣和娛樂放鬆心情的一種方式。

特徵三:傳播的多渠道性。語言符號的傳播通過文字和聲音,文字動用視覺、聲音動用聽覺單向線性交流,絕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裡說出兩個符號。而非語言符號則迥然不同,可以同時刺激傳、受雙方的多種感官。在抖音中,你可以有很多選擇來刺激傳受雙方的不同感官。

抖音營造小的意見領袖再進行二級傳播。拉扎斯菲爾德等人通過伊里調查發現,信息從大眾媒介到受眾經過了兩個階段:大眾傳播——輿論領袖——社會公眾。這種傳播模式經常被運用在政治選舉諸如此類的活動中,比如美國大選的新聞中會出現某某明星支持川普,那麼沒有強烈意見傾向的粉絲在做出決定的時候也會選擇支持川普。其中某明星就是一位意見領袖。根據我和同學的觀察,抖音參與度高的話題中,平台會先精選某一用戶的視頻使他成為一個小的意見領袖,再將他的作品作為話題推廣,吸引更多用戶進行模仿。

抖音可以滿足個人的諸多訴求。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就不多加贅述。

從心理方面來說,抖音的美顏/濾鏡等功能某種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虛榮心。在大多數人的本性中是渴望被他人注意、肯定與欣賞,點贊和關注就成為了滿足某種心理訴求的方式。其中我還發現抖音滿足人的一種對於不確定性的追逐,這一點可能是支撐他們玩下去的動力。在軟體中,有些人火的非常莫名其妙,你會感到你生產的內容比他好,他火了,你總有一天可能也會火,這就是在追逐一種不確定性,「萬一火了呢」。

同時在軟體中你能夠看到有一個地方是可以鏈接你的微博,當你在這個平台火了,這個平台上的人會去你的另一個平台關注你並和你進行更有效的交互,從此你的粉絲可能會在微博催你更抖音,相當於抖音把這兩個平台綁定了,只要你還玩微博那麼你有很大幾率會繼續玩抖音。

另外,網路的匿名化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安全感。滿足社交屬性中,抖音推的一些舞蹈比如「拍灰舞」「青蛙舞」簡單易學,甚至還有人出教程。這種舞蹈便於展示、參與度高,更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要

2018.5.2

@Yi嘉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片段 的精彩文章:

TAG:一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