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書第二年如何高效學習

學書第二年如何高效學習

上篇文章講到了學書第二年是容易迷茫的危險期,如何應對呢?小編的一點經驗,僅供參考:

一,深度自學。

第一年學習,幾乎是全盤接受老師的觀點,第二年,要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一年學習,每次都帶回兩個關鍵字,在兩次學習的間隙解決。比如「線質」,「細節」,「起筆」,「行筆」,「收筆」,「擺盪」……諸如此類。要想盡辦法解決掉。

第二年要把問題自己找出來,逐一解決。我所寫的文章其實就是遇到問題的反思和解決方案,思路理清了,動手實踐。

沒有人能幫你一輩子,對書法獨立的理解體系要逐漸建立起來,這是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深度入定,開啟抗干擾模式。

去年九月一號,好朋友突發心臟病去世,比我還小一歲,極好的人。但是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含笑離開。我深受觸動,決定進入隱居模式,做好自己最想做的事,安安靜靜研究書法,等我離去的時候也不要有遺憾。

到現在為止基本做到了深度入靜,發現學習的效果如此不同。

這是之前文章里發的臨帖作品,感慨自己創作太艱難。針對這個問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一直在解決,一天大概要寫八個小時,不斷的對比和分析,覺得收效還是比較大吧。

雖然還很幼稚,但畢竟是自己寫的,字的大小在2.5公分之內,盡量減少草書,加大難度,能初步完成總算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第一篇文章《見字如面》憋了八天,差點瘋掉。

第二篇就好寫了,得逐漸適應。

落款雖然寫得不好,但是可以隨手寫了,要知道新手上路離不開底稿,終於可以擺脫底稿了。

這幾個作品還要寫個N多遍,一遍遍找毛病,一遍遍改正,一遍遍加入新的元素。如此這般折騰,估計寫100個作品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想哪寫哪了吧?不一定!到自己隨意書寫的程度得多難啊!

入靜的過程困難重重,老父親很理解我,看他的次數減少了,他也不介意,還給我用微信轉書法的文章看,雖然他不懂書法。

但是在各種圈子裡就不同,所以乾脆退群,愛咋地咋地。

沒有必要讓所有人理解,那就是大同社會了,不可能的。認準你的目標只管前行。

師父讓我參加武術比賽,前前後後這一個月的時間就泡湯了,我不去,惹得師父大聲咆哮:「我就不信你的書法能寫出個什麼東西來!」

不為寫出個什麼東西,只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這一年,沒有參加任何外出學習,因為會讓人浮躁,完全獨立自學。

以前,遇到一位書協會員,女士,讓她寫個字看看,她推三推四,支支吾吾,瞬間秒懂。原來書協會員的層次差別這麼大啊!有的在照著底稿不斷抄寫造作品的層次;有的在別人的幫助下入展;有的寫得很溜,可惜是書法美術字;有的洋洋洒洒,才思順著筆尖湧出。

你的目標定位在哪個層次呢?認定你的目標,一路走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宗江書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的《筆法訣》分析
字法不講究,比筆法亂用還容易寫江湖了!

TAG:胡宗江書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