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詩中唯一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北京人都該知道

唐詩中唯一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北京人都該知道

據《周禮·夏宮》之記載,天下共分為:揚州、荊州、豫州、青州、兗州、雍州、幽州、冀州和并州九州。《周禮》中"東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又雲:"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言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

幽州作為九州之一自古有之,自周武王滅殷興周之後,大封天下,封召公於幽州。

幽州的大致範圍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遼寧一帶,屬於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管轄,後幾度易名,隋唐時期,幽州的軍事地位逐漸突出,成為北方的軍事重鎮,於是被重新設置為幽州。

《登幽州台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幽州台位於現今的北京大興.,又名「薊北樓」,也稱為"燕台"。

幽州台原本是戰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台,專為招納賢才之用,因燕昭王曾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燕昭王用黃金台招納而來了大批的賢才,其師郭隗就是黃金台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而黃金台招納而來的名將樂毅,更是連破齊國七十餘城,使之幽州台名垂千古。然而在歷經滄桑之後,幽州台早已不復存在,能讓北京人記住這座歷史古迹的,也只有盛唐時期著名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為陳子昂曾任右拾遺,所以後世也稱其陳拾遺。

陳子昂是進士及第,歷仕武則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遺,陳子昂是一位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詩人。面對武則天時期的弊政,陳子昂常常是直言進諫,但並不為武則天採納,武則天的霹靂手段世所共知,因此陳子昂曾一度以「逆黨」的罪名而下獄。即使是在陳子昂解職歸鄉之後,仍受人陷害,最終憂憤而死。

陳子昂作為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現存的佳作有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展示了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通過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抒發了他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表達了他在理想破滅時的寂郁心情。《登幽州台歌》語言蒼勁奔放,極富感染力,即酣暢淋漓又餘音繞梁。

《登幽州台歌》的大意就是「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平心而論,武則天雖算不上是位千古名君,但作為「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的承前啟後者,她的歷史功績還是有目共睹。

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阮籍在登上廣武城,觀看了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交鋒的古戰場後,也曾發出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感慨。而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堪稱是相得益彰,假如陳拾遺、阮步兵這對知音邂逅之後,不知會哭還是笑,但作為一名北京人,還是應該記住陳子昂和他的《登幽州台歌》。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方世玉遠沒傳說中那麼風光,死法讓人不能接受
同是禁軍教頭,其實徐寧的地位比林沖高得多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