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質之謎:地球某些部分30億年間幾乎沒有變化

地質之謎:地球某些部分30億年間幾乎沒有變化

位於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的米爾溪國家公園。

上個世紀,在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板塊運動如何持續塑造陸地、海洋和山脈方面,我們取得了飛快的進展。但是地質學家尚未達成共識的是:板塊形成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有一種理論認為早期的地球火山活動非常活躍,並且今天還能看到板塊活動的證據,發表在《地質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對這種理論提供了支持。

在墨爾本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主要研究早期地球動力學的Adam Beall認為,地質學建立在均變論這個想法之上,即我們可以研究今天發生的地質過程,並利用這些過程來理解地球如何在數百萬年的過程中進行運轉的。但這種方法無法用來理解早期的地球,因為早期的地球非常熱,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運轉。在構想地球上最古老的陸地如何形成上,地質學家們面臨著困難。

墨爾本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Louis Moresi教授介紹,一種觀點認為在板塊運動之前只存在著塵霧;另一種觀點是地球最初的10億年與現代板塊構造完全不同。

地球內部的放射現象對地球進行持續的加熱,而這種熱量需要釋放到某處。板塊運動(有時被稱為大陸漂移)就是地球釋放熱量的一種方式。

科學家們認同,早期的地球要比如今更熱,放射現象也更多。如果沒有板塊運動,這些熱量哪裡去了?

地質學家們開始在太陽系中尋找另一種解釋。Io是木星的69個衛星之一,也是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方,Moresi教授認為,這可能是古代地球的一個模型。「在Io上,內部的熱量以火山的形式釋放出來,所以就有無止境的火山噴發。」這個知名度越來越高的理論被稱為「熱管地球」(Heat-pipe Earth)。

在Louis Moresi的指導下,Beall博士和來自於華盛頓州立大學的Katie Cooper助理教授利用一個名為Underworld的程序為早期地球版塊構造的變遷建立了一個模型。

來自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的一個克拉通。

利用這個工具,他們可能會解決第二個地質之謎——為什麼地球上的某些地區不受板塊構造的影響?

雖然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殼受到板塊運動不斷的擠壓、融化、抬升和侵蝕,但被稱為克拉通的某些區域在數十億年里都沒有改變。這些大量的平坦地貌位於西澳大利亞、亞馬遜盆地、非洲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我們仍然在某些地區看到40億年前原始的、早期的結構。

澳大利亞的部分地球就是由這些古老的克拉通構成的,它們還是當今很多礦產的來源,包括西澳地球大量的鐵礦儲備。

Moresi教授認為,熱管理論解釋了這些岩石起初是如何形成的,但卻沒能解釋為什麼他們如此堅硬。

通過對較厚火山岩層的研究,地質學家們認為克拉通地殼起初是通過多次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但該過程應該形成比較薄的岩層,而克拉通非常厚,超過200公里,沒人能解釋其中的緣由。

幾年前,副教授Katie Cooper提出了一種假設,即隨著冰冷的地幔岩石下沉,克拉通變得越來越厚。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模型測試了這個想法,在模擬中,在從熱管到板塊構造的劇烈過渡過程中形成了克拉通。

Moresi教授說:「在過渡到板塊構造的過程中,地球經歷了這個徹底的顛覆過程。它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儲存了約10億年左右的大量能量,因此創造出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堅硬岩石,然後持續幾十億年,並且在地球演化歷史上沒有重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泊言 的精彩文章:

宇宙中能量最強的爆炸,瞬間能量超過太陽100億年,可以汽化行星
明朝的7大好太監:個個忠君愛國,還出了個比鄭和更牛的外交家

TAG:快樂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