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些位置上人,是不應該念錯字的

有些位置上人,是不應該念錯字的

文/大魚說小事

近日,北大校長因為念錯了「鴻鵠之志」和「莘莘學子」成為眾矢之的。稍帶著以前這些名流們鬧過的文字笑話,都被公眾扒出來重新打一遍臉。

生活中錯別字很常見,如本文題圖,本想顯示一下有文化使用了繁體字,結果卻是用錯了。隨便看個電影電視劇,到今天為止,大魚就沒有發現一部字幕沒有錯別字的。

以前大魚曾經和一位參與編撰《現代漢語詞典》的專家,私下討論過目前文字使用混亂的現象,這位老教授很無奈地說:「現在殺人越貨的事情都管不過來,哪裡還會有人去管文字上的事情。」

讀者諸君可能也會看到,大魚的文章很少使用複句,盡量多地使用短句和逗號,就是為了照顧那些在公共論壇上有文字閱讀障礙的讀者——實際上這個群體極其龐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一句代表孔子這位教育家核心價值觀的一句話,「文革」中被用心歹毒的政客拿來竄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成為批判孔子搞愚民的口實,其實這個竄改過程本身就是在愚民。

這裡先簡單介紹一點關於漢字的常識。

漢字具有表義的功能,所以一點日語不會的中國人到日本,在語言上的障礙就比來自其他地區的人小一點,各種牌匾、指示路標基本都能看懂,甚至高深一點的日本書信因為使用的漢字比較多,也能看得懂大概意思。

普通中國人,一般情況下掌握2000多個個漢字就可以讀書看報念文件寫信什麼的了,不過會有一些讀寫上不太嚴重的障礙。估計一半以上的中國人就在這個級別上,其中包括那個幾次念錯字的北大校長、書法中寫成「影後」的某書畫院名譽院長等一大批經常見諸報端的「白字先生」,這些名人和官員文字素質確實不高,一般的初中生水平。有記者在稿子中寫成「翌日」,我當場就給他改成「第二天」,因為「翌日」可能會超過這個層級讀者的閱讀能力範圍,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障礙。文字上屬於這個層級的人上位後,很容易偶爾露一露底褲,被公眾很廉價地嘲笑一回。

通常認識3500個漢字就能滿足日常工作需要,會上網的還可以藐視一下上面這種「白字先生」了。《通用規範漢字表》中的一級字表就收錄了3500個漢字。事實上,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和文字素質很不錯的普通人一生所能掌握的漢字數量。這個級別當個普通記者或者上台念稿子的官員,從文字能力上綽綽有餘,基本不會鬧出什麼太大的笑話。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比較優秀的初中畢業生也能達到這一點,如果達不到,那就還不算優秀。

對漢字比較專業一點的研究者或者職業的文字工作者可能會掌握5000個漢字,這個已經屬於接近漢字專家級別了。目前大家使用的主要是GB編碼字型檔,這個字型檔就收錄了6763個常用漢字——超出這個字型檔範圍的漢字沒有辦法正常打出來。給孩子取名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公安系統就不能正常錄入,日常遇到的各種麻煩都非常多,買機票都很困難。即使掌握5000字這樣的群體,拿起一部《康熙字典》會發現,自己基本上就是個文盲,因為《康熙字典》收錄了47035個漢字,即使是職業的文字工作者也只認識其中的10%左右。

專家級的文字研究者可能會掌握8000個以上的漢字,《通用規範漢字表》總共收錄漢字8105個,這個能全部認識和使用的群體極小。這個層級和更高一點的文字專家,他們就不可能用五筆打字了,因為很多字五筆根本沒有編碼,是打不出來的;並且因為超出了通用字型檔的範圍,只能使用特殊的大字型檔,用拼音打出來音節後一個個地挑。這個群體要熟練掌握一種造字軟體,很多字需要人工拼出來。普通人一生根本沒有機會遇到這種情況。

有一些報社和出版社碰到疑難字經常會手工拼字,其實這種手工拼出來的字十有八九是錯別字,是不了解造字過程的體現,奉勸這方面的職業工作者少幹這種事。

大魚查了一下資料,那個北大校長是搞化學固體材料出身的,年輕接受基礎教育時又處於那個中國歷史上最荒唐的特殊年代,從這個角度看,他念幾個錯字一點不奇怪;但他的位置不允許他犯這種低級錯誤,影響太壞。有的錯誤普通人可以犯,但他這樣代表一個群體的人如果犯這種低級錯誤,對整個群體都是一種傷害。更何況,事後北大校長的道歉信又露了一回底褲,批評質疑精神,性質就變了,這回產生的問題比念個錯字嚴重一百倍——這簡直是光著就出來了。

寫錯念錯什麼字,本來不是什麼太丟人的事情,沒什麼了不起;但糟糕是用不合適的方式來面對這種情況。毛也寫過一些錯別字,如「故步自封」,他曾誤寫成「固步自封」。這本來就是一個普通文字上的差錯,但文人們忙著引經據典找出處進行背書,可怕的是,因此後來把字典都加上了一條「固步自封」並確認下來。

按照簡化漢字的邏輯,「身分證」是正確的,但公安部把上億的「身份證」都製作出來了,都作廢了太可惜,為了節約成本,也是硬生生把字典改了——這樣就造成這個字直到今天在校讎學上都要特殊說明,否則在邏輯上與這個漢字相關聯的很多字就成為錯別字,不能自洽了。

好像是在50年代,毛在某出版物前言上也寫過一個錯別字:「遺笑大方」中的「遺」,這裡應該是」貽笑大方「。可惜的是,當時的編輯明明知道錯了,對這一筆誤竟然不敢改正過來。出版後流傳全國,一個小學生寫了一封信指出這個字,毛指示再版時更改——這才是正確姿勢。童言無忌。

如果權力一旦可以傲慢到改字典,那就可以顛倒一切人間是非。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那個時代培養出來的、介於文盲和半文盲之間的官員上位,這樣的笑話也越來越多,也不知道這是進步還是倒退了。(全文完)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魚說小事 的精彩文章:

我想問問今日頭條,你是怎麼辦到的?
收藏界的大事:四版幣停止流通使用

TAG:大魚說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