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委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委會成立大會現場
中新網5月8日電 日前,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骨傷科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會上,各專家、學者結合中西融合理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交流提高。骨傷科專委會的成立,為廣大骨科醫師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對推動我國骨傷科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在成立大會上介紹,為推動藥物評價事業的發展,在新當選的骨傷專委會主委翁習生教授、陳衛衡教授、林娜教授的帶領和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有近400位中西醫藥臨床專家、企業家組成的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籌備組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經協會研究,並按法定程序完成了批准手續,並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以及常務委員,這個新組織為協會的發展增添了力量,中醫、西醫藥學專家的加入和大量企業的加入,為協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開啟了骨傷科藥物研究的新篇章。
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介紹,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中藥這些年工業產值每年以20%多的速度在增長,到2020年我們預估中藥產品的發展規模能突破1萬億。但是,在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既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中藥發展研究出現的問題以及藥物創新方面的問題 ,在傳承中去需求發展和創新,共同為推進中西醫結合、推進中醫中藥的結合,推進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的結合,推進研究和產業的結合。
骨傷科專委會主要為推動中藥創新研究及臨床合理使用,解決中藥發展存在的「中醫不常用,西醫用不好,臨床定位不清,應用指南雖多但缺乏公認」等問題,研究骨傷科診療技術,完善骨傷科中醫藥評價標準,研究部署《中成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應用指南》編寫工作,構建藥物臨床價值與評價學術平台,促進骨傷科中成藥臨床合理應用和學術交流,推動骨傷科藥物產業健康發展。
新任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委會主委、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翁習生教授表示,在骨科臨床上,中西醫需要有很好的交流,彼此學習,相互進步。本次骨傷科專委會的成立和首屆骨傷科學術會議的召開,可謂為骨傷科中西醫同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臨床藥物使用研究和學習的平台。
經專家討論指出,中成藥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在臨床用藥過程中,需突出中成藥的優勢特色,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加強中醫原創理論創新及中成藥的現代傳承研究,加快中醫四診客觀化、中醫「治未病」、中藥材生態種植、中藥復方精準用藥等關鍵技術突破,從基礎、臨床、產業三個環節進行全鏈條、一體化設計,將專項研究任務分解為中成藥理論傳承與創新、中成藥防治重大疾病、中藥資源保障、中成藥大健康產業科技示範、中成藥國際化、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等,制定一批中成藥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臨床方案,開發一批中成藥健康產品,提升中成藥國際科技合作層次,加快中成藥服務的現代提升和中成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據悉,2018年2月底,中國中藥協會正式批准由陳衛衡教授、翁習生教授和林娜教授共同牽頭籌建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直至5月5日專委會才正式成立。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由行業協會、中西醫臨床、藥學研究、循證醫學、流行病學、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學、數據管理、統計醫學等的領導、院士、專家共同組成。各專家、學者結合中西融合理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交流提高,通過設計更嚴謹的研究方案,更客觀的評價中藥,更系統的臨床應用指南,把骨傷科藥物的作用研究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收集臨床證據研究分析形成共識,可以更好指導臨床醫生,西醫醫生更規範、合理的使用中藥,達到治療骨傷科疾病,改善疾病控制的目的。


※中藥能否真的能降壓?知名老中醫來詳細解答
※女人補氣血要喝這款靚湯黃芪燉雞,湯營養好喝,肉絕對不柴好吃!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