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兩個字怎麼念,你知道嗎?

這兩個字怎麼念,你知道嗎?

高麗青瓷狻猊出香 12世紀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看到今天介紹的文物,朋友們可能會想:這座子上面蹲的動物,腦袋周圍長了一圈鬃毛,不是個獅子嘛!現在有些單位的大門口,還會擺上一對長成這樣的石獅子,跟這奇奇怪怪的兩個字有什麼關係呢?

實際上,這腦袋周圍一圈毛的動物,在古代除了叫獅子,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封面圖中的兩個字,叫做狻猊(音酸泥)。唐代高僧釋慧琳在他的著作《一切經音義》(解釋當時能見到的大多數佛經里提到的事物,並為這些佛經中的字注音)中寫道:「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唐代何家村窖藏出土獅紋玉帶板

圖自《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獅子原本不生活在中國,中國人靠其他國家的進貢才見到獅子

狻猊還有第二種含義,也和獅子的關係比較密切。有個成語「龍生九子」,狻猊就是傳說中龍的九個兒子之一,長得與獅子很像。

這個「龍子」的個性與我們認知中的龍不太一樣,平時喜靜不喜動,沒事就愛坐著,但是呢,比較喜歡煙火。人們一看:得嘞!給您安排一個最適合的地方——坐在香爐上。

狻猊香爐的造型至遲在唐代已經出現。在這類器物中,狻猊一般蹲坐在爐子的蓋上,呈中空、張口狀,便於香氣冒出。對於喜歡坐著又喜歡煙火的狻猊來說,這大概是最幸福的差事了。

唐代獅子香爐(右為爐蓋和爐身分離時的示意圖)

西安西郊三印廠唐墓出土

爐身則用於盛放香料,上面也會有小孔或圓洞,目的是使氧氣流通,便於香料燃燒。

而到了宋代,這種香爐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出香。宋代的士大夫熱愛熏香,如果放大了仔細看,在許多宋畫中都能發現狻猊出香的蹤跡。

宋 李公麟《維摩演教圖》局部

《維摩演教圖》中的狻猊出香,你發現了嗎?

宋代的海外貿易興盛,愛好熏香的風俗和狻猊出香的形制也影響到其他國家。今天介紹的這件文物,就是12世紀(年代相當於中國的北宋和金代)的韓國人,吸收了中國的制瓷技術和中國的器物造型後製作的產品。

由於12世紀的朝鮮半島大部分處在高麗王朝的統治之下,所以那一時期的韓國青瓷製品被稱為「高麗青瓷」

12世紀 高麗青瓷瓜形瓶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12世紀的高麗青瓷,達到了發展的鼎盛期,湧現出一批精品。比如說上圖的這件青瓷瓜形瓶,據說出土於高麗王朝第17任國王仁宗(1122—1146年在位)的陵墓——長陵。再比如說,今天介紹的這件狻猊出香。

這件香爐釉色青翠,狻猊正在爐蓋上威武地蹲坐著,一隻爪子里緊握著一個繡球。爐蓋和爐身上還有草葉紋、雲氣紋等紋樣。雖說是韓國製品,可從釉色和造型等諸多方面來看,其工藝水平與中國陶瓷不相上下,應該是當時韓國陶瓷的拳頭產品。

換一個角度和底色,上面的紋飾更清晰哦

製作精巧的高麗青瓷狻猊出香也得到了出訪高麗的中國人的讚許。北宋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派使團出訪高麗。使團中有一個人叫徐兢,他詳細地記錄了當時高麗的風土人情、資源物產等,回國後寫成一本書——《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在這本書中,徐兢提到:「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近年以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為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惟此物最精絕。」現藏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這件高麗青瓷狻猊出香,為徐兢的文字做了一個極好的實物註解。

這種造型的香爐,在同一時期的中國也很流行。南到安徽省宿松縣的北宋墓、北到遼寧省新民市的佛塔地宮,都有此類形制的器物出土。可見當時,狻猊出香的風靡程度,絕不亞於今天的淘寶爆款。

北宋 綠釉狻猊出香

安徽省宿松縣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

宋遼金時期,狻猊出香的材質也不局限於陶瓷,還有很多是金屬製品。

獅子蓮花三足銅熏爐

遼寧新民遼濱塔地宮出土

小小一尊狻猊出香,是宋遼金時期人們焚香風俗的證明;同時,通過香爐材質的不同,狻猊出香也見證了高麗青瓷的發展,承載著中韓兩國的陶瓷交流史。

參考文獻:

揚之水. 古詩文名物新證[M]. 故宮出版社, 201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新出宋金名窯瓷器特展[M].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9.

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M]. 中華書局, 198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今日亮相北大,僅展十天!
3·15,我們接到了市民紀先生的投訴電話……

TAG:博物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