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已發表 《北京女子圖鑑》:江湖不是桃源

已發表 《北京女子圖鑑》:江湖不是桃源

文|初小軌

來源:魯豫有約公號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魯豫有約微信公號(ID:lyyy_scndgs)獲取授權。

---------------------------

看《北京女子圖鑑》的時候,腦子裡一直在單曲循環陳粒的《性空山》。

看到劇中的陳可步步是坑、扶搖直上,總會想起那些年我們在北京走過的江湖恩仇。

對北漂過的人看來,一部戳心好劇,就是要見自己,在從北京火車站擠出來那一瞬間。

對走過江湖的人看來,一次徹骨動容,就是要銀鞍照白馬,在別人街頭深夜痛哭時忍不住眼角一濕想起世界之大卻無我容身之地的那一年。

漂過的人,忍不住要去論成敗。

成敗之於他們,無非是留下,或者離場。

當時以為所謂的成,就是干翻北京,留下來,有車有房,說話帶「兒」。

當時以為所謂的敗,就是被北京干翻,黯然離場,小城終老,往事深藏。

多少年後回頭再看,發現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兒。

後來採訪《北京女子圖鑑》的導演黎志,他說,「沒有一種一定正確的生活標準,大家其實是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喜歡的方式去生存。」

這似乎說明白了《北京女子圖鑑》的終極價值觀。

而你我,大概只是想通過一部劇,從頭再想想那些年我們走過的路,做過的選擇,然後,滄浪俠客拂衣去,身後江湖已千年。

在花花世界的無數可能性面前:「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陳可的選擇」

劇里有一個鏡頭,密友王佳佳教育完陳可那些男人是自願給她們花錢,她們並沒有逼他們後,就說自己要去「走個腎」。

很多觀眾看到這裡三觀就崩了:網劇的價值觀尺度都開到這麼大了?公然肉體回報男人給自己買單?

「這裡好多觀眾都誤會了。王佳佳說這話的時候,從桌上拿了一捲紙,其實是上廁所了,因為廁所在屋子外面,只是上廁所而已。」黎志笑著解釋道。

但網友還是覺得王佳佳這個人設太赤裸,赤裸到讓我們不自覺想起身邊的某個人。

我們的懵懂江湖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姑娘,她們精明,又豁的出去,她們對朋友仗義,出手又狠毒。

她們用我們敢想不敢做的生活方式,試水了生活中最殘酷的捷徑代價。

她擁有很多毒辣的人生道理,還會試圖告訴你世界的真相便是如此。

恰恰是這樣一個姑娘,成了女主陳可的第一個「人生導師」,甚至直言不諱「有些女人因為一張床,就可以奮鬥出一套房」。

我們聽著噁心,但也不得不承認,她說的,是實話。

在這樣的「人生導師」教導下,我們感受到了三觀危機。

這部劇到底是在教人獨立奮鬥獲得好生活,還是教人投機取巧、愛慕虛榮獲得好機遇?

「即便王佳佳以一種很真實的口吻呈現了很多社會面貌和可能性,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主人公陳可的選擇。」

黎志總是能在核心問題上一擊即中。

沒錯,陳可的物慾第一次被開啟,是一個靠刷信用卡也要必須買到手的LV包。

她物質嗎?虛榮嗎?

講真,她確實有點太著急去得到一些跟自己承受能力不太匹配的東西。

但這,恰恰如萬千少女當初執迷不悔的英雄夢想。

一個奢侈品包包,在別人看來,是你的虛榮與物質作祟;在你看來,則是一種必須過上好日子的決絕分水嶺。

況且,陳可確實有更多可以直接得到LV的捷徑與方式,那些捷徑,王佳佳曾無數次赤裸裸地告訴過她。

可她,並沒有做出那樣的選擇。

所幸。

黎志一直都知道,自己在這部劇里到底想要什麼。

「我更希望的是,給觀眾呈現一個相對真實的北漂的生活和周遭的經歷,價值輸出這個事情,我不是特別希望用很直白或口號式的方式去傳達什麼,儘管陳可嘴裡並沒有講出什麼,『我一定要怎麼怎麼樣』,但我們從她的選擇里可以看到。」

沒錯。

大城市聲色犬馬、紙醉金迷,那些眼看到你捲入洪流中的人,整日擔心你會被這個操蛋的社會染缸染得面目全非。

但他們又是否注意到,曾經的屠龍少年歸來後,依然初心不改,依然方寸不亂?

在是非成敗的評判面前:「沒有一種一定正確的生活標準,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似乎每個人年少時都糾結過這個千古難題。

畢業後,到底是去一線城市闖蕩,還是留在老家小城老老實實過好穩定一生?

你拿著這個問題問過很多人,北漂過的,小城終老的。

他們給不出答案。

《北京女子圖鑑》也給不出。

陳可只是一類人。

她奮進,她固執,她認為就算死也要死在大城市,而北京恰好接納了這樣的一類人,給了努力對等的房子和車子,給了他們終生緊繃的奮鬥神經。

還有一類人呢?

這些人,在北京奮戰了三年、五年、八年、十年,最後還是手邊空空,黯然離場,重新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故鄉,去硬著頭皮重新磨合,去假裝無恙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預期。多少年後,他們有妻有兒,有半小時就能逛遍整個城市的周末時光。

他們誰成?他們又誰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設定與嚮往。通過這些碰撞,我其實希望能讓觀眾感覺到的是,沒有一種一定正確的生活標準,大家其實是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存。留在北京也行,呆在家裡也沒問題,沒有誰有資格評判別人的生活的優劣。」黎志說。

沒錯,去留何以看成敗?

一個城市,我們在這裡奮戰過,用盡全力想讓萬家燈火有一盞為自己而亮,後來平生多恨再無恨,後來百戰歸來酒未溫。

你說這是成,還是敗?

一個城市,我們在這裡得到過,也失去過,最終只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去郵局打包了出租屋裡所有的恩怨情仇,回望了這個城市曾賜給我們的槍與玫瑰,後來總出現在小城的某個菜市場,言笑晏晏。

你說這是成,還是敗?

李嘉誠說,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 能闖過去,你就是贏家,闖不過去,那就乖乖做普通人。

這話里,有讓我們恍然的道理;這話里,也有沒太說對的定義。

誰又不是竭盡全力做了一輩子的普通人?

「我尊重每一種選擇,尊重每一種生活的方式,我身邊我的好朋友裡頭,既有和我一樣繼續拼搏奮鬥在北京的,也有在家鄉生活的很好的,我覺得大家各自幸福著。」

黎志不肯給什麼絕對正確的引導,在北京這些年,他見識了太多在風雨中竭盡全力的身邊人,便更了解,便更尊重。

他說他一個很好的朋友看完這部劇,總結了八個字:去來無差,苦樂同道。

「我覺得總結的非常到位。」

是啊。

你去也好,你來也好,沒有差別,大家有苦有樂都是一路上的人。


在瑪麗蘇VS人性陰暗的爭議面前:「還原生活的真實,才能了解一個城市的溫度」

聚焦女性的劇,最俗最奏效,不過意淫瑪麗蘇。

而《北京女子圖鑑》好像沒太按這種套路出牌。

或者說,這部劇總是在挑戰殘酷。

當一個姑娘,身上剩下一塊錢零錢,兀自晃蕩在街頭,看到熱氣騰騰的煮玉米,想要買一根,卻差一塊錢。

這種觸動人心的可憐,卻觸動不了冰冷的現實,也觸動不了同樣在寒夜街頭討生活的賣玉米的老大爺。

他沒有順勢飆出「孩子,凍壞了吧,一塊錢賣你吧」的同情戲,而是順從了生活殘酷而公正的一面,把玉米一掰兩半,一塊錢賣給女主一半,自己吃掉另一半。

殘酷么?

這才是生活的真相。

誰不是在竭盡全力討生活?

弱者的同情心向來不會輕易泛濫,他們了解每一分錢在某個時刻到底會發揮怎樣的價值。

就像莫泊桑 在《一生》中寫的那樣: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這個城市車水馬龍,但至少還有善待努力的公正。

《北京女子圖鑑》的設定,並不像大部分瑪麗蘇網劇那樣,人人陽光美好毫無心機。

它更多的是,想方設法把每個人身上帶著的那點兒人性的陰暗面,撕開揉碎了拿給你看,讓你不經意間意識到,自己不太願意示人的一面,莫名其妙地就被劇中形形色色的人以另一種形式暴露出來。

不得不說,這種設定與嘗試,是行走在剃刀邊緣的危險嘗試。

畢竟,不瑪麗蘇就不那麼討喜,太殘酷太真實就會戳到觀眾最隱秘的部分。

有人內心堅硬,就願意直視這種真實的共鳴,然後繼續往前走下去。

有人就覺得討厭,因為還未癒合的傷口,一被觸及就像是有人在她傷口上撒鹽。

在危險面前,黎志還是堅持選擇儘可能去還原生活的真實。

「只有讓大家看到更多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找到繼續前行的動力。」

而《北京女子圖鑑》的創作團隊和工作人員,不少人都在劇中嘗試放入了真實的自己,包括黎志。

第二集,飯局裡頭「珠海是海南的吧」這個梗,是這部劇的女性主創聽自己朋友講來的飯局故事。

第十三集,陳可一個人去醫院掛點滴,沒辦法解開褲扣,哭著向一個老太太求助幫自己解一下褲扣,就是這位女性主創的親身經歷。

同樣是第十三集,房東說自己家人生病,沒幾天活頭兒了,想回自己老宅住幾日了卻生前心愿,所以要收回房子,而且是,要陳可儘快搬。

這是黎志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些能在一瞬間觸及北漂人淚點的情節,不過是另一些北漂人向你展示了他們的真實。

黎志本人也是一個典型的北漂,2002年,黎志便來到北京上大學。

他之前一直在拍電影,第一部電影作品《意外的戀愛時光》就邀來了房祖名、郭采潔主演。

《北京女子圖鑑》是他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

在輿論洪流中,他備受爭議。

在導演生涯中,他一戰成名。

但黎志本人,卻是一個不太在意紛爭的佛系青年。

就像那句頗得他意的「去來無差,苦樂同道」說的那樣。

他不喜歡被總結,被標榜,當初他只是喜歡這個故事,就認真去做了。

至於後來怎樣,他不太關心。

他只管,拂袖去來,長詩佐酒,不問驚沙落月,任他人鬧車馬喧。

車站離別、職場廝殺、人情冷漠、去留往來,都在奮力彰顯一個城市的溫度。

十年霜刃出鞘示人,少年離鄉關山已老,這些年他雙手為槳,奮力向前,不過是在努力安置自己的內心,卻又一不小心,碰撞到了這部劇前的億萬傷心人。

戲裡戲外,就是如此,經霜方顯傲寒心。

畢竟,江湖不是桃源。

--------------------

插圖 | 文章插圖選自網劇《北京女子圖鑑》

PS:更多新鮮好文好物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魯豫有約(ID:lyyy_scndgs)每周三晚偶遇魯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

《21克拉》:所有不談錢的愛情都是耍流氓?
出道23年,劉若英的首個「危機時刻」

TAG:魯豫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