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刀哥說茶】說說隔夜茶

【刀哥說茶】說說隔夜茶

「隔夜茶不能喝!」

記得這是小時候家長反覆教導我們的常用語,以至於好長時間都把這句話當成日常飲食習慣的座右銘。

GIF

好幾年前,專家就針對這一觀點,進行了闢謠,但最近又有茶友老調重彈,再次提及這一話題,忽然想起自己也經常在喝隔夜茶,個中還有一些細節值得探討一下:

第一,什麼是隔夜茶?

好多情形下我們對隔夜茶的認識是很粗略模糊的,即今天泡的茶明天喝就是「隔夜」了,那麼我晚上11:59分泡的茶,凌晨12:00喝就是隔夜了么?我早上9:00泡的茶,晚上11:00想起喝,沒隔夜,卻變質了,還能喝么?實際上,問題的癥結在於所泡這杯茶擺放的時間長短,如果時間放置的不長,隔夜茶自然能喝,如果時間放長了變質即使不隔夜也不能喝了。

GIF

所以我們只好將隔夜茶理解為擺放時間過長的茶。(有人認為超過12個小時叫隔夜茶,其實不科學,因為各地氣候,溫度存在差異,還要注意一點,即茶這一主體的呈現狀態,是連茶帶水還是沖泡好分離出的茶水、還是濾完茶水之後的茶底?)

第二,隔夜茶能不能喝?

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說明:

從安全形度看:在央視《是真的嗎》節目中,針對隔夜茶的口感及其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其檢測結果與新茶並沒有太大差別,結論是隔夜茶是安全的;

從營養角度看:傳統觀念認為,隔夜茶損失了大量的維生素,實際上從茶樹上採下來的鮮葉,確實含有維生素。但是,經過包括乾燥在內的諸多加工環節,茶水中基本沒有維生素,隔夜茶中也就無所謂損失不損失維生素;

從衛生角度看:隔夜茶會滋生大量細菌?

這條理由只能部分認同。任何食物飲料,如果在常溫下放置比較長的時間,都有可能滋生細菌。不過,「生成大量細菌」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菌種;二是營養成分;三是適宜的溫度和酸鹼性。

對於茶水而言,對照以下三條:

1、茶葉經過一定的高溫然後乾燥保存,其中的細菌非常少。再經過熱水沖泡,細菌就更少了。所以,茶水中的菌種並不多。

2、茶水中的糖和氨基酸含量都很低,並不是細菌生長的理想「培養基」。

3、茶水中性偏酸,在室溫下適合細菌生長。不過,因為缺乏菌種和營養成分的條件下,根本不可能「生成大量細菌」。

當然,任何入口的食品、飲品都存在變質問題,茶也一樣。水放長了都會變質,何況是茶?特別是現在即將進入夏季,如果您在喝沖泡過久的茶時感到不適,最好還是倒掉重新泡一杯新的,以免對身體造成危害。

GIF

SO,隔夜茶只要沒變質就能喝。

第三,隔夜茶怎麼喝?

我們先看看造成隔夜茶的幾種情形:1、時間匆忙,剛泡好來不及喝。2、泡好茶後,身體出現狀況。3、茶太難喝,懶得倒掉。排除第3種情況,前面兩種的隔夜茶其實都值得一試,因為但凡還想喝隔夜茶的,一定是茶本來不錯,倒掉重泡又捨不得,這樣的茶當然值得再蓄水重泡,不過,前提是您留的隔夜茶最好是茶底,如果茶水同壺或單杯茶水,建議倒掉了。

那麼隔夜茶該怎麼喝呢?其實簡單,首先還是要洗茶,重新喚醒茶葉讓它從冷變熱;第二,每泡延長浸泡時間;第三,沖泡過程要有連續性,中間最好不要停頓。

GIF

所以,喝隔夜茶的人,不是懶人,也絕不是吝嗇鬼,卻往往是極度愛茶之人,他們所喝的隔夜茶,也往往是極品茶哦!

下次碰到有誰在喝隔夜茶,趕緊上,算我一份!

GIF

·重在分享,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作者:刀哥 / 普洱茶吧

何為好茶?如同在合適的地點遇上了合適的人,也就是一種機遇、一種緣分、一種福分和一種情分!

·關注刀哥說茶微信公眾平台,讓我們一起愛茶,愛上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中年是一杯紅茶
老山貓的茶葉江湖——「騙」茶指南

TAG: |